DLC光纤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593246 阅读:3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18 06:1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DLC光纤连接器,包括定位壳体及其上安装的左右并列设置的两个插头模块,所述定位壳体包括上下分体设置、并固定对装在一起的上、下盖壳体,所述的各插头模块上均设置有止转结构、径向限位结构和轴向限位结构,所述的定位壳体上设置有分别与止转结构止转配合、径向限位结构限位配合和轴向限位结构止退配合以阻止各插头模块转动、径向移动和轴向移动的止转配合部、径向限位配合部和轴向限位配合部。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DLC光纤连接器中的定位壳体加工难度大、结构强度不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DLC光纤连接器
技术介绍
在光信号的传输领域,DLC光纤连接器的使用较为频繁,现有的DLC光纤连接如中国专利文献CN102654605A公开的“一种双工DLC插头”,该插头包括左右并列设置的两个插头模块,各插头模块分别对应一根单独的光缆,即采用双光缆出线模式,每个插头模块包括一前一后装配在一起的外壳体和后套,两个后套定位装配于定位壳体中,定位壳体包括底板、顶板和连接于顶、底板之间的连接板,顶、底板与连接板一起构成工字型,其中顶板的左右两侧均向下翻折后形成护翼,这使得顶底板之间在连接板的左右两侧分别形成一个方形的安装室,两个插头模块中的后套分别装配在对应的安装室中,顶、底板及连接板上分别于后端处设有卡键,卡键一方面用于防止插头模块从定位壳体的后端脱出,另一方面可与设置在后套上的卡槽卡配而将插头模块固定在对应的安装室内。在安装时,各插头模块的后套通过卡槽与卡键的卡配定位装配于对应的安装室中,而为了实现后套能够装配于安装室中,各护翼必须有一定的弹性变形量,即护翼不能与底板连接,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定位壳体的加工难度,加工效率低;同时护翼与底板不连接,使定位壳体比较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DLC光纤连接器,包括定位壳体及其上安装的左右并列设置的两个插头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壳体包括上下分体设置、并固定对装在一起的上、下盖壳体,所述的各插头模块上均设置有止转结构、径向限位结构和轴向限位结构,所述的定位壳体上设置有分别与止转结构止转配合、径向限位结构限位配合和轴向限位结构止退配合以阻止各插头模块转动、径向移动和轴向移动的止转配合部、径向限位配合部和轴向限位配合部。

【技术特征摘要】
1.DLC光纤连接器,包括定位壳体及其上安装的左右并列设置的两个插头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壳体包括上下分体设置、并固定对装在一起的上、下盖壳体,所述的各插头模块上均设置有止转结构、径向限位结构和轴向限位结构,所述的定位壳体上设置有分别与止转结构止转配合、径向限位结构限位配合和轴向限位结构止退配合以阻止各插头模块转动、径向移动和轴向移动的止转配合部、径向限位配合部和轴向限位配合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DLC光纤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径向限位结构和止转结构分别由设置于所述插头模块的后套外周面上的定位环槽的上、下侧环槽部分构成,所述上侧环槽部分的槽底面为一个外凸弧形面,所述径向限位配合部包括固设于所述上盖壳体下端的下凸块,所述下凸块的下端设有与所述上侧环槽部分的槽底面顶压适配的弧形凹部,所述上侧环槽部分的前、后侧槽壁分别与所述下凸块的前、后端面挡止限位配合;所述下侧环槽部分的槽底面为一个平面,所述止转配合部包括固设于所述下盖壳体上端的上凸块,所述上凸块的上端设有与所述下侧环槽部分的槽底面顶压适配的平直配合面,所述下侧环槽部分的前、后侧槽壁分别与所述上凸块的前、后端面挡止限位配合,所述定位环槽的前、后侧槽壁构成所述的轴向限位结构,所述上、下凸块的前、后端面构成所述的轴向限位配合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DLC光纤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套的内孔为前端孔径大、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尚杰
申请(专利权)人: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