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集流管,包括第一管体、第二管体以及用以连接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的连接板,所述第一管体上设有用以插接第一扁平管的第一扁孔,所述第二管体上设有用以插接第二扁平管的第二扁孔。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具有上述集流管的平行流换热器。本发明专利技术集流管结构上更灵活,不仅可以用于空调室外机和室内柜机换热器,还可以用于室内挂机换热器等,并且加工简单,结构紧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热质交换
,具体涉及一种集流管及具有该集流管的平行流换热器。
技术介绍
目前,在空调
,微通道平行流换热器已经成为了研究的热点。现有的平行流换热器主要由若干扁平管2、连接于扁平管之间的翅片6以及连接于扁平管两端的集流管4组成,如图1所示。这种平行流换热器其结构比较固化,适用于空调室外机或立式空调室内机中,不适用于挂壁式空调室内机中。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结构可灵活变化的集流管以及具备此集流管结构的平行流换热器,可以广泛应用于立式或壁挂式空调室内机和室外机中。为了实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集流管,包括第一管体、第二管体以及用以连接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的连接板,所述第一管体上设有用以插接第一扁平管的第一扁孔,所述第二管体上设有用以插接第二扁平管的第二扁孔。优选地,所述集流管通过挤压一体成型。优选地,所述第一管体与第二管体为圆管。 优选地,所述连接板厚度范围为1-3. 5_,长度范围为10-100_。优选地,所述连接板中间部位的厚度小于与管体连接部位的厚度。优选地,所述连接板具有(Γ90°折弯角。优选地,所述第一扁孔和第二扁孔并排镜像设置,两者轴线平行,位于所述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的同一侧。 优选地,所述第一扁孔和第二扁孔并排镜像设置,两者轴线同向,分别位于所述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的外侧。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平行流换热器,其包括第一扁平管、第二扁平管以及集流管。该集流管包括第一管体、第二管体以及用以连接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的连接板,所述第一管体上设有用以插接第一扁平管的第一扁孔,所述第二管体上设有用以插接第二扁平管的第二扁孔。优选地,所述连接板具有锐角折弯角,所述第一扁平管相对第二扁平管较短,所述第二扁平管具有大于90°小于180°的折弯角。由上可知,本专利技术集流管中至少设置有第一管体、第二管体和连接板,可进行弯折,在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之间形成多种夹角,因此其结构上更灵活,不仅可以用于空调室外机和室内柜机换热器,还可以用于室内挂机换热器等,本专利技术集流管还具有加工简单,结构更为紧凑等优点。附图说明图1为传统平行流换热器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较佳实施例中集流管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较佳实施例中平行流换热器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中平行流换热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另一较佳实施例中平行流换热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另一较佳实施例中平行流换热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另一较佳实施例中平行流换热器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另一较佳实施例中平行流换热器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另一较佳实施例中平行流换热器的侧视结构示意图。本专利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例方式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集流管,参照图2所示,在一较佳实施例中,该集流管I包括第一管体10、第二管体20以及用以连接第一管体10和第二管体20的连接板30,所述第一管体10上设有用以插接第一扁平管(图未示出)的第一扁孔11,所述第二管体20上设有用以插接第二扁平管(图未示出)的第二扁孔21。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集流管I分为三部分第一管体10、第二管体20和连接板30,其中第一管体10与第二管体20独立设置,连接板30位于两者之间,将两者连接到一起。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集流管I可作为上集流管,第一扁平管一端插接到第一扁孔11中后,另一端插接到下集流管中,同理,第二扁平管一端插接到第二扁孔21中后,另一端插接到另一下集流管中。由于设置有连接板30,在需要将集流管I应用到一些相对空间发生变化的空调中时,可用外力折弯连接板30,使得第一管体10与第二管体20上第一扁孔11和第二扁孔21的相对位置发生变化,从而使插接到其中的第一扁平管和第二扁平管的相对位置变化,以适用于多种空调的换热器,例如空调室外机、室内柜机换热器以及室内挂机换热器等。具体请参见图3和图4所示,通过折弯连接板30,可使得插接到第一管体10和第二管体20中的第一扁平管2和第二扁平管5之间形成夹角e,以适用于多种空调换热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可将连接板30折弯成多种角度,以适用不同的蒸发器,如图3和图4所示,集流管I的连接板30处折弯角e大于0°小于90°,该平行流换热器可以应用于替代商用空调的V型蒸发器。上述实施例中,集流管I的材质以及成型方式有多种方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优选采用铝合金等可以折弯的材质,可通过挤压一体成型。根据实际需要,第一管体10与第二管体20的大小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可以为方形管也可以为圆管,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优选为圆管。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第一扁孔11和第二扁孔21可以位于第一管体10和第二管体20的同一侧,使插接到其中的第一扁平管和第二扁平管之间为并排设置。具体的,参见图5所不,在一优选实施例中,第一扁孔11和第二扁孔21并排镜像设置,两者轴线平行,位于第一管体10和第二管体20的同一侧。第一扁平管2与第二扁平管5被上集流管I和下集流管4固定后,呈并排设置,构成一双排平行流换热器。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一扁孔11和第二扁孔21也可以位于第一管体10和第二管体20的外侧,从而使插接到其中的第一扁平管和第二扁平管之间为对接设置。具体的,参见图6所示,在一实优选施例中,第一扁孔11和第二扁孔21并排镜像设置,两者轴线同向,分别位于所述第一管体10和第二管体20的外侧,第一扁平管2与第二扁平管5呈对接设置,构成一个嫁接的单排平行流。另外,参见图7所示,还可在集流管I连接板30处折弯一定角度,可以满足特定的需要,组成不同的平行流换热器。如图8所示,连接板30的折弯角e为锐角,第二扁平管5再次折弯形成一角a(大于90°小于180° )以绕开壁挂式空调风轮3,此种样式的平行流换热器可以应用壁挂式空调蒸发器。如图9所示,连接板30的折弯角e=90°,此平行流换热器可以用于替代室外机折弯式冷凝器。上述实施例中,连接板30的形状及尺寸也有多种方案。本专利技术优选其为板状,厚度范围为1-3. 5mm,长度范围为10-100mm。具体的,连接板30的厚度及长度尺寸可根据集流管I应用工况的空间尺寸以及折弯强度等参数进行灵活选择。连接板30可做成直板形,折弯部分可在集流管I整体成型后,再施加外力成型,也可在集流管I成型时即通过模具成型连接板30的弯折部分。本专利技术一优选实施例中,采用模具挤压成型连接板30,使其具有0、0°折弯角。进一步的,连接板30中间部位的厚度小于与管体(第一管体10和第二管体20)连接部位的厚度。这样较容易折弯连接板30并且连接板30与管体之间的连接强度高。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平行流换热器,其包括前述第一扁平管2、第二扁平管5以及集流管I。该集流管I包括第一管体10、第二管体20以及用以连接第一管体10和第二管体20的连接板30,所述第一管体10上设有用以插接第一扁平管2的第一扁孔11,所述第二管体20上设有用以插接第二扁平管5的第二扁孔21。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集流管I的结构及工作原理请参见前述图2至图9所示实施例,包含了其中所有技术方案,在此不作赘述。本专利技术一优选实施例中,连接板30具有锐角折弯角,所述第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集流管,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管体、第二管体以及用以连接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的连接板,所述第一管体上设有用以插接第一扁平管的第一扁孔,所述第二管体上设有用以插接第二扁平管的第二扁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集流管,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管体、第二管体以及用以连接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的连接板,所述第一管体上设有用以插接第一扁平管的第一扁孔,所述第二管体上设有用以插接第二扁平管的第二扁孔。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流管通过挤压一体成型。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集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体与第二管体为圆管。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集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厚度范围为1-3.5mm,长度范围为 10-100mm。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集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中间部位的厚度小于与管体连接部位的厚度。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集流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华龙,程志明,吕艳红,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