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体活塞轴流式调节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591980 阅读:191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18 05:0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分体活塞轴流式调节阀,包括阀体、阀盖、阀轴、阀座、密封圈,阀体与阀盖之间装有阀座,阀体内腔还有一筒形内阀体,内阀体内装有导向套,导向套内装有活塞,导向套与内阀体和活塞之间装有数道O形圈,还有一节流环,节流环通过固定环联接在活塞上,活塞端部装有密封圈,与阀座形成密封副,阀轴上装有摆臂,还有一连杆,连杆与摆臂、固定环通过销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阀门采用轴流式结构,具有低压头损失和高流通能力,完全避免汽蚀、振动等现象的发生,使用寿命长、可靠性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阀门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调节阀。
技术介绍
我国调节阀技术经过近30年的引进革新和发展,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同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调节阀普遍存在卡死、振动、噪声大、驱动力矩过大、可靠性低、寿命短等问题。目前在管道中应用的各种调节阀,如液位调节阀、减压阀、止回阀、流量调节阀和减压阀等调节阀基本上较难能承受大压力、高压差,很难做到大口径。普遍存在以下问题1、操作工况受到限制当有高压差和大流量产生时,传统的旋转型调节阀(如蝶阀等)和直行程调节阀存在一定程度的操作限制,在特定条件下容易产生噪音、汽蚀和振动现象。2、易振动在高压、高速水流作用下,流量调节阀极易产生剧烈震动现象,特别是对高流量流体的控制,在工程应用中非常有害,甚至会对整个系统造成严重的破环。3、易产生汽蚀常规流量调节阀由于结构和工作原理的关系,在特定条件下不可避免的产生汽蚀现象,严重损坏阀门和管道设备,大大缩短了调节阀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调节阀存在卡死、振动、噪声大、驱动力矩过大、可靠性低、易振动和产生汽蚀、寿命短等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分体活塞轴流式调节阀。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分体活塞轴流式调节阀,包括阀体、阀盖、阀轴、阀座、密封圈,阀体与阀盖之间装有阀座,阀体内腔还有一筒形内阀体,内阀体内装有导向套,导向套内装有活塞,导向套与内阀体和活塞之间装有数道O形圈,还有一节流环,节流环通过固定环联接在活塞上,活塞端部装有密封圈,与阀座形成密封副,阀轴上装有摆臂,还有一连杆,连杆与摆臂、固定环通过销连接。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阀门采用轴流式结构,具有低压头损失和高流通能力,完全避免汽蚀、振动等现象的发生,使用寿命长、可靠性高。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实施例的构造2是图1的俯视中1.阀体;2.阀轴;3.内阀体;4.导向套;5.0形圈;6.阀座;7.密封圈;8.节流环;9.销;10.连杆;11.固定环;12.摆臂;13.活塞;14.阀盖。具体实施例方式如图1和2所示,一种分体活塞轴流式调节阀,包括阀体1、阀盖14、阀轴2、阀座6、密封圈7,阀体I与阀盖14之间装有阀座6,阀体I内腔还有一筒形内阀体3,内阀体3内装有导向套4,导向套4内装有活塞13,导向套4与内阀体3和活塞13之间装有数道O形圈5,还有一周边均布条形槽的节流环8,节流环8通过固定环11联接在活塞13上,活塞13端部装有密封圈7,与阀座6形成密封副,阀轴2上装有摆臂12,还有一连杆10,连杆10与摆臂12、固定环11通过销9连接。工作时,当驱动装置驱动阀轴2,带动摆臂12转动,再通过连杆10与固定环11,将角位移转换为活塞13沿内阀体3轴向的直线位移,节流环8随着活塞13的移动,改变节流面积,从而达到调节介质流量或压力的目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分体活塞轴流式调节阀,包括阀体、阀盖、阀轴、阀座、密封圈,阀体与阀盖之间装有阀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阀体内腔还有一筒形内阀体,内阀体内装有导向套,导向套内装有活塞,导向套与内阀体和活塞之间装有数道O形圈,还有一节流环,节流环通过固定环联接在活塞上,活塞端部装有密封圈,与阀座形成密封副,所述的阀轴上装有摆臂,还有一连杆,连杆与摆臂、固定环通过销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分体活塞轴流式调节阀,包括阀体、阀盖、阀轴、阀座、密封圈,阀体与阀盖之间装有阀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阀体内腔还有一筒形内阀体,内阀体内装有导向套,导向套内装有活塞,导向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新春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神通阀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