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苏州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用于检测Cu2+和Fe3+的荧光传感材料、制备方法及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8590731 阅读:374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18 04:1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检测Cu2+和Fe3+的荧光传感材料、制备方法及应用。将聚对亚苯基亚乙烯前驱体与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溶解于N,N-二甲基甲酰胺溶剂中,经静电纺丝后在收集屏上得到聚对亚苯基亚乙烯前驱体/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纳米纤维膜,在温度为110~130℃的真空状态下对得到的纳米纤维膜进行热消除处理,得到荧光传感材料,具有高的比表面积,能有效增加与检测分子的接触表面,从而大幅度提高检测的灵敏度;该材料没有特定的受体,因高温消除形成特殊多孔纳米纤维结构,实现对被检测物质的识别;被光激发后,它对Cu2+和Fe3+表现出高选择性和高灵敏性,且具有不同的响应性;该材料可重复使用,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荧光化学传感材料,特别涉及一种对Cu2+和Fe3+具有高选择性和 高灵敏性的快速响应的多孔纳米纤维材料、制备方法及应用,属于高分子材料、荧光化学传 感材料及化学分析检测

技术介绍
随着对环境污染关注度的加大及监测要求的提高,对检测材料的功能要求也越来 越多,如快速,简单,灵敏度高,成本低等。在众多的分析检测方法中,荧光检测法具有用量 少,反应快,操作简单,高选择性和高灵敏度的特点,被广泛应用在离子痕量和微量分析,生 物分子识别等不同领域。近年来,以共轭高分子为基础的荧光化学传感材料受到了广泛的 关注,取得了较快的发展。这主要是因为与小分子相比,共轭高分子具有信号放大作用(快 速的分子链内和链间的能量或电子转移能力使得任何一处传感基团受到微小干扰都有可 能导致整个体系荧光性能的变化,大大增加检测灵敏度),分子结构可调性和聚集态结构多 样性等优势,为实现多种环境下完成不同的检测任务提供了更大的可能性。荧光化学传感材料一般包括荧光增强型、荧光淬灭型和光致变色型三种。传统的 荧光化学传感材料主要包括溶液,薄膜,纤维三种形式。相对溶液来讲,薄膜和纤维具有携 带方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检测Cu2+?和Fe3+?的荧光传感材料,其特征在于:它为多孔纳米纤维膜结构,所述的纳米纤维膜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为基材,负载聚对亚苯基亚乙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与聚对亚苯基亚乙烯的质量比为25:1~25:8。

【技术特征摘要】
1.ー种用于检测Cu2+和Fe3+的荧光传感材料,其特征在于它为多孔纳米纤维膜结构,所述的纳米纤维膜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为基材,负载聚对亚苯基亚こ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与聚对亚苯基亚こ烯的质量比为25:1 25:8。2.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检测Cu2+和Fe3+的荧光传感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在温度为50 60°C的条件下,按质量比25:1 25:8,将聚对亚苯基亚こ烯前驱体与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溶解于N,N-ニ甲基甲酰胺溶剂中,冷却至室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丽娟宋婧张伟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