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厚板Ⅰ型窄间隙坡口的埋弧焊方法。单丝窄间隙埋弧焊为1976年由瑞士G·Kuhnen所专利技术。后来一些人又作了改进。在许多国家获得专利权(DT2633829,NL7707344,SW7707680,CH594471,J53005045,FR2356472,US4213025及DT3049118,US4442334,US4455471,SE8101675,US4467173)。但这种工艺方法存在下列缺点(1)为提高焊接接头的机械性能,而减少焊接热输入,使得焊丝的熔化速度较低。以直径3毫米的焊丝为例,每小时熔化焊丝的重量在5~5.5公斤左右,焊接生产率较低。(2)难以在较大范围内改变焊道的成形系数,即不易得到既宽又较薄的焊道,以利用后一层焊道焊接时的热量,对前一层焊道进行充分的热处理。1977年日本竹田勉专利技术一种“厚板结构物对接窄间隙多层埋弧焊方法”(J52-73142)。该焊接方法采用两根分别指向窄间隙坡口左右两侧壁的横列焊丝,进行一层一道的连续多层焊接。由于采用了双丝,焊接生产率较高,但是亦存在一些缺点。例如进行一层一道焊道的焊接,渣壳不易自动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采用两根前后排列的焊丝,按一层两道的焊接程序,进行连续多层自动埋弧焊的方法,用于焊接板厚超过50毫米,间隙宽度20~26毫米的窄间隙I型坡口的对接焊件,其特征是:两根焊丝的干伸长部分(指从导电咀端部到电弧根部的一段焊丝)的轴线形成空间交叉,焊丝〔1〕向焊接的前进方向倾斜,并指向坡口的一侧的侧壁,该焊丝的端头距所指向的侧壁的距离为1.5~3.5毫米,焊丝〔2〕垂直向下,距焊丝〔1〕所指向的侧壁的距离为5~8毫米;两根焊丝端头燃烧的两个电弧,分别熔化焊丝〔1〕所指向的那一侧的侧壁的母材金属和电弧下方的母材或前一层的焊缝金属,共同形成一个熔池,在沿坡口的一侧焊完一道之后,两根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采用两根前后排列的焊丝,按一层两道的焊接程序,进行连续多层自动埋弧焊的方法,用于焊接板厚超过50毫米,间隙宽度20~26毫米的窄间隙I型坡口的对接焊件,其特征是两根焊丝的干伸长部分(指从导电咀端部到电弧根部的一段焊丝)的轴线形成空间交叉,焊丝[1]向焊接的前进方向倾斜,并指向坡口的一侧的侧壁,该焊丝的端头距所指向的侧壁的距离为1.5~3.5毫米,焊丝[2]垂直向下,距焊丝[1]所指向的侧壁的距离为5~8毫米;两根焊丝端头燃烧的两个电弧,分别熔化焊丝[1]所指向的那一侧的侧壁的母材金属和电弧下方的母材或前一层的焊缝金属,共同形成一个熔池;在沿坡口的一侧焊完一道之后,两根焊丝分别摆向坡口的另一侧,进行同一层另一道的焊接,焊敷金属以一层两道的形式作填充坡口间隙的多层焊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是当两根焊丝沿坡口的一侧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尚扬,杨书田,陶伯华,杨文佩,亢维禄,王瑞琦,朱峥,孟万,
申请(专利权)人:机械工业部哈尔滨焊接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23[中国|黑龙江]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