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肺癌的中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585797 阅读:272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17 22:5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治疗肺癌的中药,其各原料组分的重量配比为:红参1-5、莪术1-5、川贝母18-22、半边莲28-32、蕲蛇23-27、穿山甲13-17、桔梗6-10、地龙8-12、菱角壳6-10、辣木根8-12、冬凌草6-10、白胶香1-5、蜈蚣18-22。本发明专利技术配方采用化痰止咳的中药,对肺癌患者具有稳定病情,改善症状的优点,治疗效果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主要涉及中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治疗肺癌的中药
技术介绍
肺癌是一种常见的肺部恶性肿瘤,其死亡率已占癌症死亡率之首。绝大多数肺癌起源于支气管粘膜上皮,近年来,随着吸烟和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世界各国特别是工业发达国家,肺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均迅速上升,死于癌病的男性病人中肺癌已居首位。中医认为,癌症的发生多由气血痰火所致,《杂病源流犀烛》指出,“邪积胸中阻塞气道,气不得通,为痰为血,皆邪正相搏,邪即胜,正不得制之,逆结成形而有块”。说明邪气袭肺,结于胸中,肺失宣降,津液不布,聚而成痰,痰凝气滞,阻塞肺络,痰与淤血相互搏结,形成肿块,以致成癌。现代医学对本病主要采用手术、放疗和化疗等方法,手术切除是各种治疗方法中疗效最佳的一种,然而,大约80%的肺癌病人在确诊时已无手术条件,在可手术治疗的20%病例中,五年生存率也要下降,后期也要复发,五年生存率很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目的就是为了弥补已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治疗肺癌的中药,它对肺癌患者具有稳定病情,改善症状的优点。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治疗肺癌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其各原料组分的重量配比为红参1-5、莪术1-5、川贝母18-22、半边莲28-32、蕲蛇23-27、穿山甲13-17、桔梗6-10、地龙8-12、菱角壳6-10、辣木根8-12、冬凌草6-10、白胶香1-5、蜈蚣18-22。—种治疗肺癌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其各原料组分的重量配比为红参3、莪术3、川贝母20、半边莲30、蕲蛇25、穿山甲15、桔梗8、地龙10、菱角壳8、辣木根10、冬凌草8、白胶香3、蜈蚣20。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是 本专利技术配方采用化痰止咳的中药,对肺癌患者具有稳定病情,改善症状的优点,治疗效果好。具体实施例方式 一种治疗肺癌的中药,其各原料组分的重量(g)为红参3、莪术3、川贝母20、半边莲30、蕲蛇25、穿山甲15、桔梗8、地龙10、菱角壳8、辣木根10、冬凌草8、白胶香3、蜈蚣20。称取以上对应组的原料组分,按照汤药的常规制法,加水煮成汤剂服用,每天一齐U,一剂分两次服用。为证明本专利技术具有很好的疗效,列举典型病例如下 病例一 周某,男,49岁。患者于2003年12月发现有肺后叶有一个2CM*3CM肿块。后在确诊为肺癌后行切除手术,术后病理示右肺鳞形细胞癌。之后又经多次化疗和放疗。2006年2月复查时发现左肺转移。症见胸闷咳嗽、痰少而粘,时而咳血,气急胸闷。舌红少苔,脉弦细数。服药30剂症状好转,原方加减继服50剂。临床症状全部消失,经CT检查病灶消失,随访至今。病例二 范某,女,38岁。患者因胸闷胸痛二月余,至医院CT检查两肺弥漫性分布,粟粒状结节状阴影。后经病理诊断肺泡细胞癌。经化疗3个疗程无明显效果。后服用本专利技术中药20剂症状好转,原方加减继服50剂。临床症状全部消失,经拍片检查病灶消失,随访至今。病例三 刘某,男,47岁。患者因胸闷气短三个月,至医院CT检查诊断为左上肺癌伴纵隔淋巴结转移。后经化疗3个疗程病情加重。症见胸闷胸痛,气短喘促,咳嗽痰薄,痰中带血,面色苍白,舌质紫暗有瘀斑,脉细涩。服本专利技术中药20剂症状明显好转,原方加减继服50剂。临床症状基本消失,经拍片检查病`灶范围缩小。定期复诊,随访至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治疗肺癌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其各原料组分的重量配比为:红参1?5、莪术1?5、川贝母18?22、半边莲28?32、蕲蛇23?27、穿山甲13?17、桔梗6?10、地龙8?12、菱角壳6?10、辣木根8?12、冬凌草6?10、白胶香1?5、蜈蚣18?2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治疗肺癌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其各原料组分的重量配比为红参1-5、莪术1-5、川贝母18-22、半边莲28-32、蕲蛇23-27、穿山甲13-17、桔梗6-10、地龙8-12、菱角壳6-10、辣木根8-12、冬凌草6-10、白胶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万刚邱美华
申请(专利权)人:宁国市中医肿瘤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