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中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血管源性脑水肿的药物。
技术介绍
血管源性脑水肿是最常见的脑水肿,继发于血脑屏障的破坏,因脑血管通透性增加所致。其特点为病灶区血脑屏障受损,血管通透性增加;水肿同时组织的水,Na+, Cl -含量均增高,血管通透性增高主要发生在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及内皮细胞的紧密抗体连接部。此类水肿常见于脑肿瘤(尤其通过是脑转移瘤,恶性胶质瘤),脑脓肿,脑血管意外,脑外伤等病,在脑受压症状方面,脑水肿所起作用比原来的占位病变更大。血管源性脑水肿的基本发病机制是微血管通透性增高。通透性增高的机制尚不详知,可能与一些化学介质的作用有关。有人发现水肿白质中5-羟色胺明显增多,后者经脑脊髓液引入脑实质,可致微血管通透性增高;近期资料表明,自由基损伤内皮细胞的可能性很大,肌肉内注射自由基清除剂对苯二胺(DPPD),可减轻实验性冻伤性脑水肿。在细胞中毒性脑水肿的发展中,微血管通透性不增高。目前认为这类水肿是脑细胞摄水增多而致肿胀。目前临床血管源性脑水肿的治疗原则多为对症治疗,消肿,缩小脑容量或外科减压。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尤其地塞米松对解除血管源性脑水肿有明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治疗血管源性脑水肿的药物,其特征在于由多种中药加工而成,其原料配方和重量配比为:丝瓜络10~20份,八月札8~15份,花蕊石8~15份,七叶一枝花6~10份,千里光6~10份,穿山甲8~15份,独脚乌桕6~10份,桂枝3~6份,石胆3~6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治疗血管源性脑水肿的药物,其特征在于由多种中药加工而成,其原料配方和重量配比为丝瓜络1(Γ20份,八月札8 15份,花蕊石8 15份,七叶一枝花6 10份,千里光6 10份,穿山甲8 15份,独脚乌桕6 10份,...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