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东专利>正文

一种用于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丸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585544 阅读:193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17 22:3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丸剂,属中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丸剂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数为:生地35~55份、白芍35~50份、赤芍30~50份、白芷30~45份、升麻25~45份、钩藤25~40份、黄芩20~40份、白蒺藜15~35份、防风15~30份、细辛15~25份、柴胡10~25份、石决明10~20份、地龙10~18份、葛根8~18份、全蝎5~15份、地骨皮4~12份。本发明专利技术选材精良,以通络止痉为宗,攻毒散结为旨,针对传统中医理论所述引发三叉神经痛的病理,清热平肝、除湿熄风,引阳明清气和少阳清气上行,有标本兼顾,治本求本的效用,吸收效果好,疗效显著,安全可靠,无毒副作用及临床不良反应,经临床验证对三叉神经痛镇痛效果良好,治愈率较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中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丸剂
技术介绍
三叉神经痛是最常见的脑神经疾病,以一侧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内反复发作的阵发性剧烈痛为主要表现,国内统计发病率52. 2/10万,女性略多于男性,发病率可随年龄而增长。该病发作时,在头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内,发病骤发,骤停、闪电样、刀割样、烧灼样、顽固性、难以忍受的剧烈性疼痛,说话、洗脸、刷牙或微风拂面,甚至走路时都会导致阵发性的剧烈疼痛,疼痛历时数秒或数分钟,疼痛呈周期性发作,给患者的正常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在临床上,对三叉神经痛的病因及发病机制,至今尚无明确的定论,各学说均无法解释其临床症状,大多数临床医生支持的是三叉神经微血管压迫导致神经脱髓鞘学说,以及癫痫样神经痛学说。也正因为此,临床上经常发生误将三叉神经痛诊断为牙痛、副鼻窦炎、青光眼、颞颌关节炎、偏头痛、三叉神经炎、小脑脑桥角肿瘤、肿瘤侵犯颅底、舌咽神经痛、三叉神经半月节区肿瘤、面部神经痛等,耽误了对三叉神经痛的有效治疗。现代医学对三叉神经痛的治疗,一般采用卡马西平或苯妥英钠药物治疗,或采用手术治疗,如三叉神经及半月神经节封闭术、半月神经节经皮射频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丸剂,其特征在于:制成所述丸剂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数为:生地35~55份??白芍35~50份??赤芍30~50份??白芷30~45份升麻25~45份??钩藤25~40份??黄芩20~40份??白蒺藜15~35份防风15~30份??细辛15~25份??柴胡10~25份??石决明10~20份地龙10~18份??葛根8~18份??全蝎5~15份??地骨皮4~12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丸剂,其特征在于制成所述丸剂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数为 生地35 55份白芍35 50份赤芍30 50份白芷30 45份 升麻25 45份钩藤25 40份黄芩20 40份白蒺藜15 35份 防风15 30份细辛15 25份柴胡10 25份石决明10 20份 地龙10 18份葛根8 18份全蝎5 15份地骨皮4 12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丸剂,其特征在于制成所述丸剂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数为 生地38 52份白芍36 48份赤芍34 46份白芷32 44份 升麻28 42份钩藤26 38份黄芩24 36份白蒺藜18 32份 防风18 28份细辛16 22份柴胡14 20份石决明12 18份 地龙12 16份葛根10 15份全蝎8 12份地骨皮6 10份。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丸剂,其特征在于制成所述丸剂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数为 生地42份白芍40份赤芍38份白芷35份 升麻32份钩藤30份黄芩27份白蒺藜22份 防风20份细辛18份柴胡16份石决明14份 地龙13份葛根12份全蝎9份地骨皮7份。4.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东袁素萍袁磊
申请(专利权)人:李东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