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绿色食品半促成栽培技术,特别涉及一种大棚草莓半促成的栽培方法。经选苗后的草莓苗采用起垄覆膜进行定植栽培,在定植栽培前施加基肥、定植栽培后施加追肥、叶面施肥,然后进行扣棚、温湿度管理、植株管理和病虫防治。本发明专利技术栽培管理科学,能改善生态环境,提高草莓品质和产量,简单易行,成本低廉,便于大棚等大面积种植推广,市场前景广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绿色食品半促成栽培技术,特别涉及。
技术介绍
我国大棚草莓半促成栽培技术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并在近30年的时间里迅速推广,目前大棚草莓半促成栽培已成为我国草莓栽培的主导模式。然而,我国大棚草莓半促成栽培新技术的研究与推广相对滞缓,多数种植户对大棚草莓半促成栽培技术的更新不及时,一直沿用传统的粗放管理模式。诸如,在水肥管理上,不是按照草莓生长需求供给,而是盲目性地大水大肥;在病虫害防治上,缺乏“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植保理念,基本上是在草莓病虫害很重时才用药,而且用药时随意增加药量和浓度。在此传统栽培模式下,草莓施肥量越来越大、肥料利用率越来越低,农药用量与使用浓度越来越高、草莓病虫害却越来越多,造成土壤质量不断退化,草莓口感和品质越来越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栽培管理科学、能改善生态环境和提高草莓品质的绿色食品大棚草莓半促成栽培技术。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经选苗后的草莓苗采用起垄覆膜进行定植栽培,在定植栽培前施加基肥、定植栽培后施加追月巴、叶面施肥,然后进行扣棚、温湿度管理、植株管理和病虫防治。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所述方法简单易行,成本低廉,便于大棚等大面积种植推广,市场前景广阔。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专利技术还可以做如下改进。进一步,所述的选苗步骤包括选择复叶为4 6片,茎粗大于0. 8厘 米,株重20 30克的草莓苗。进一步,所述的定植栽培的垄高为20 25cm,垄顶宽为40 50cm,每 垄2行,行距为20 30cm,株距为20 25cm,垄距为70 80cm,每亩定植5000 6000 株。进一步,所述的定植栽培前还需进行滴灌浇水(即用专门的管道系统和 设备将低压水送到灌溉地段并缓慢地滴到作物根部土壤中的一种灌溉方法),每日2次,每次滴灌1. 5 2小时,连续滴灌一周。采用上述进一步技术特征的有益效果是l.利用覆膜灌水产生的高温高湿可以杀死土壤中的病源微生物、虫卵及草籽,减轻草莓病虫草害的发生;2.提高了草莓定植苗的成活率,草莓成活率达到95%以上。进一步,所述的基肥施加时间为定植栽培前15天,施加量为每亩施加 4000 5000kg沼渣和40 50kg氯磷钾三元复合肥。进一步,所述的追肥首次施加时间为顶花序现蕾,接着在顶花序果实转 白膨大、顶花序果实采收前期、顶花序果实采收后期各追施一次,然后每隔15 20天追施一次。进一步,所述的叶面施肥步骤包括自草莓初伸蔓开始至初果期,每次 每667m2使用沼液A36 40kg ;初果期,每次每667m2使用沼液B45 48kg ;挂果后期,每次每667m2使用沼液C40 50kg。进一步,所述的沼液A为沼渣与水按重量比1:3调配而成,所述的沼液 B为沼渣与水按重量比1:2调配而成,所述的沼液C为沼渣与水按重量比1:1调配而成。 采用上述进一步技术特征的有益效果是沼肥是生产草莓的优质有机肥,用沼渣作基肥,沼液做追肥能显著提高草莓的产量和品质;产量较传统施肥提高了 20% 35%,达到2696kg/亩;所产草莓的口感更好,其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达到了 10%、可滴定酸含量仅为0.36%。此外,施用沼肥还能培肥地力、抑制草莓病虫害的发生。进一步,所述的扣棚时间为草莓苗第一侧花芽分化完成后、进入休眠期 之前;所述的温湿度管理包括显蕾期前的白天温度保持在24°C 30°C,夜间温度保持在12°C 18°C,相对湿度控制在70% 80% ;显蕾期的白天温度保持在25°C 28V,夜间温度保持在8°C 12°C,相对湿度控制在50% 60% ;开花期的白天温度保持在22°C 250C,夜间温度保持在8°C 10°C,相对湿度控制在50% 60% ;果实膨大期和成熟期的白天温度保持在20°C 25°C,夜间温度保持在5°C 10°C,相对湿度保持在60% 70%。进一步,所述的植株管理包括及时摘除老叶、病叶和所有的匍匐茎,每株只留3 4个侧芽;自显花期开始引入蜜蜂授粉,蜜蜂数量为一株草莓一只蜜蜂;盛花期及时疏去过多的花蕾,方法是摘去4级花序的花蕾,花序过多时摘除3级(草莓花芽在短缩茎主轴先端生长点上形成,由此分化为草莓的顶花序,即第一花序。短缩茎的腋芽也可形成花芽,而成为草莓的腋花序,即第二、第三、第四花序)花序上的花蕾;幼果时去掉畸形果、病虫果以及小白果。进一步,所述的病虫防治包括蚜虫发生期,用沼液14kg、洗衣粉0. 05kg 配制成沼液治虫剂,每次每667m2喷施30 40kg,—天喷施一次,连续喷施2 3次;红、黄蜘蛛初发期,每次每667m2喷施沼液30 40kg,一天喷施一次,连续喷施2 3次;白粉虱发生初期,交替喷施有效成分质量含量0. 3%的苦参素植物杀虫剂水剂800 1000倍液或有效成分质量含量1. 5%的天然除虫菊素水乳剂1000 1500倍液进行防治,每隔7 10天喷I次,连喷3 5次;定植栽培前将草莓棚密闭,每IOOm2用硫磺粉200 250克和锯末400 500克,掺勻后装入盆内放在棚中,于晚上点燃熏一夜,以防治白粉病;在白粉病发病初期,喷施硫磺质量含量50%的硫磺悬浮剂300 400倍液,或有效成分质量含量2%的农抗120水剂200倍液,或有效成分质量含量77%的可杀得可湿性粉剂500 600倍液,每隔7 10天用药一次;灰霉病发病初期,喷施200倍等量式波尔多液或有效成分质量含量10%的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500 600倍液,每隔7 10天喷I次,连喷3 5次;褐斑病发病初期,喷施200倍等量式波尔多液或有效成分质量含量2%的农抗120水剂200倍液进行防治,每隔6 8天喷I次,连续喷3 5次。采用上述进一步技术特征的有益效果是采用“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植保理念,沼液、生物源农药和矿物源农药为低毒和无毒物质,不会在草莓上残留,与传统的化学农药防治相比,所产草莓的质量安全水平显著提高,其六六六等16种农药残留及铅、总汞、无机砷未检出,镉、氟、铬含量分别为0. 0032mg/kg、0. 14 mg/kg、0. 018 mg/kg,各项指标均符合绿色食品草莓的质量安全标准。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对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的范围。I)品种选择选用品质优良、抗病性强、丰产、商品性好、休眠性中等、适合市场需求的品种,比如幸香、丰香、鬼怒甘、春香、霉宝、宝交早生等。2)定植苗选择选用4 6片复叶,茎粗0. 8cm以上,地上部分与地下部分对称,无病虫害,初生根整齐,白根多,平均株重20 30g的健壮苗。3)定植管理草莓定植时间在9月下旬,采用起垄覆膜栽培模式;垄高为20 25cm,垄顶宽40 50cm,每垄2行,行距20 30 Cm,株距20 25cm,垄距为70 80 cm ;定植深度要适宜,具体要求为“深不埋心,浅不露根”;定植后采用滴灌(即用专门的管道系统和设备将低压水送到灌溉地段并缓慢地滴到作物根部土壤中的一种灌溉方法)浇水,每天2次,上午7点开始,下午2点开始,每次滴灌1. 5 2小时,连续浇一周。4)肥水管理草莓施肥遵循“控氮、稳磷、增钾”原则,肥料以沼肥为主,化肥为辅,具体措施为①基肥在定植前15天,结合耕地每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大棚草莓半促成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经选苗后的草莓苗采用起垄覆膜进行定植栽培,在定植栽培前施加基肥、定植栽培后施加追肥、叶面施肥,然后进行扣棚、控制棚内温湿度和防治病虫害。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棚草莓半促成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经选苗后的草莓苗采用起垄覆膜进行定植栽培,在定植栽培前施加基肥、定植栽培后施加追肥、叶面施肥,然后进行扣棚、控制棚内温湿度和防治病虫害。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棚草莓半促成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选苗步骤包括选择复叶为4 6片,茎粗大于O. 8厘米,株重20 30克的草莓苗。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棚草莓半促成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定植栽培的垄高为20 25cm,垄顶宽为40 50cm,每垄2行,行距为20 30cm,株距为20 25cm, 垄距为70 80cm,每亩定植5000 6000株。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大棚草莓半促成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定植栽培前还需进行滴灌浇水,每日2次,每次滴灌1. 5 2小时,连续滴灌一周。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棚草莓半促成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基肥施加时间为定植栽培前15天,施加量为每亩施加4000 5000kg沼渣和40 50kg氯磷钾三元复合肥。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棚草莓半促成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追肥首次施加时间为顶花序现蕾,接着在顶花序果实转白膨大、顶花序果实采收前期、顶花序果实采收后期各追施一次,然后每隔15 20天追施一次。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棚草莓半促成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叶面施肥步骤包括自草莓初伸蔓开始至初果期,每次每667m2使用沼液A36 40kg ;初果期,每次每667m2使用沼液B45 48kg ;挂果后期,每次每667m2使用沼液C40 50kg。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大棚草莓半促成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沼液A为沼渣与水按重量比1:3调配而成,所述的沼液B为沼渣与水按重量比1:2调配而成,所述的沼液C为沼渣与水按重量比1:1调配而成。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棚草莓半促成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扣棚时间为草莓苗第一侧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段大海,丁锁,颜炳佐,张晓华,王凌云,许淑桂,张春光,沙传红,
申请(专利权)人:烟台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