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确定农业作物搭配种植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583871 阅读:2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17 18:1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确定农业作物搭配种植的方法,根据所栽培作物的大小和栽培作物的多少,选用适宜的花盆及尼龙袋,并将两个相同大小的尼龙袋放入花盆的正中位置;将土壤和有机肥按10∶1的比例混匀,制成培养基质,将灭菌后的培养基质填充到尼龙袋及花盆中;在尼龙袋内均匀地播3粒作物一,在尼龙膜和花盆间与作物一相对应的位置各播1粒作物二,共播3粒,作物一与作物二距离尼龙膜的最短距离相同,并用油性记号笔标记位置;在作物一与作物二的适宜生长期分别对间作作物一、间作作物二、单作作物一几单作作物二的根际土壤和尼龙膜上的土壤取样测定;通过土壤取样测定结果分析土壤微生物作物,确定作物一与作物二是否适合搭配种植,省时省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农业作物搭配种植
,尤其涉及。
技术介绍
人口的不断增长,粮食问题成为了世界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因此利用作物的多样性种植增加粮食产量也随之成为了目前研究的一个重点和亮点。已有不少研究报道,多样性种植能够改善田间小气候、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和发展,有效地提高单位面积的粮食产量。为了获得好的种植模式,不仅需要分析作物的遗传信息和生物学性状,还需进行两年或两年以上田间试验,检测粮食作物的质量和单位面积粮食的产量。而且不能保证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好的作物搭配方式。由于在自然界中,每一植物体都不是一个单独孤立的个体,其与根围的微生物和其它的植物存在一定的互作关系。活的植物体通过主动分泌、渗漏、磨损、伤口和死亡的细胞,从根系中释放有机物和无机物到根围中,从而为土壤微生物提供充分的营养物质,且不同的根际微生物对植物的种类具有一定的选择性,其影响着根际微生物的数量和种群结构。反之,微生物也对植物根系的生长有促进作用,其能强烈地影响着根的生理机能和根分泌物的形成。甚至根围微生物的质和量与植物的生长发育、作物的产量形成都有良好的相关性。而且微生物群落从非根围至内根围,具有连续性分布的特点。因此,通过分析和监测作物土壤微生物的种群和微生物量能够用于评价多样性种植模式的效果。目前采用间作模式筛选确定作物是否适合搭配种植的方法,费时、费力、实用性较差、收效不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旨在解决采用间作模式筛选确定作物是否适合搭配种植的方法,费时、费力、实用性较差、收效不高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根据所栽培作物的大小和栽培作物的多少,选用适宜的花盆及尼龙袋,并将两个相同大小的尼龙袋放入花盆的正中位置;步骤二,将土壤和有机肥按10 I的比例混匀,制成培养基质,将培养基质放于 121°C下灭菌40min,将灭菌后的培养基质填充到尼龙袋及花盆中;步骤三,在尼龙袋内均匀地播3粒作物一,在尼龙膜和花盆间与作物一相对应的位置各播I粒作物二,共播3粒,作物一与作物二距离尼龙膜的最短距离相同,并用油性记号笔标记位置;步骤四,播种后用薄层土覆盖,并浇水,生长期间管理同常规;步骤五, 在作物一与作物二的适宜生长期分别对间作作物一、间作作物二、单作作物一几单作作物二的根际土壤和尼龙膜上的土壤取样测定;步骤六,通过土壤取样测定结果分析土壤微生物作物,确定作物一与作物二是否适合搭配种植。进一步,在步骤一中,根据花盆的形状和内径,将孔径为30微米的尼龙膜卷曲,直径分别等于花盆上、下内直径的1/2,将接口用尼龙线缝合,并将尼龙膜做一个底,底部与花盆底部对应,花盆是小底大口,则尼龙袋也制成小底大口,将两个相同大小的尼龙袋放入花盆的正中位置。进一步,在步骤二中,将灭菌后的培养基质先填充到里面一个桶状尼龙袋内,再填充花盆,使得尼龙袋位于花盆的正中,且内外土壤高度一致,且低于尼龙袋的高度。进一步,当所选作物一为小麦,作物二为蚕豆时,在尼龙袋内均匀地播3粒小麦, 在尼龙膜和盆间与小麦相对应的位置各播I粒蚕豆,共播3粒,小麦和蚕豆距离尼龙膜的最短距离相同,并用油性记号笔标记位置;播种后用薄层土覆盖,并浇水,生长期间管理同常规;在蚕豆的结荚期、和小麦的拔节期分别对间作蚕豆、间作小麦、单作蚕豆和单作小麦根际土壤和尼龙膜上的土壤取样测定。进一步,在步骤五中,度作物根际土壤和尼龙膜上的土壤取样测定的实现方法为将里面一个尼龙袋小心地从花盆中取出,在尼龙袋有标记的位置处取出,取土深度为 10-15cm ;在外部的尼龙袋小心地用剪刀沿标记处垂直剪开,在其10_15cm处取尼龙袋外侧的土样;用灭菌的纸袋分别将所取土样带回实验室,在室内风干,分别用平板法测定土壤中微生物的生物量,每盆共取土样12份,间作蚕豆、间作小麦、净作蚕豆和净作小麦各3份。进一步,所述测定土壤中微生物的生物量的平板法的实现步骤为将室内每份风干的土样捣成粉末,称取I克干土放入装有9毫升灭菌蒸馏水的20 毫升的三角瓶中,手摇10分钟,使微生物细胞充分分散,得10-1 土壤稀释液;用移液器吸取I毫升10-1 土壤稀释液于装有9毫升灭菌蒸馏水的20毫升的三角瓶中,充分混匀,得10-2 土壤稀释液;用移液器吸取I毫升10-2 土壤稀释液于装有9毫升灭菌蒸馏水的20毫升的三角瓶中,充分混匀,得10-3 土壤稀释液;用移液器吸取I毫升10-3 土壤稀释液于装有9毫升灭菌蒸馏水的20毫升的三角瓶中,充分混匀,得10-4 土壤稀释液;用移液器吸取I毫升10-4 土壤稀释液于装有9毫升灭菌蒸馏水的20毫升的三角瓶中,充分混匀,得10-5 土壤稀释液;用移液器吸取I毫 升10-5 土壤稀释液于装有9毫升灭菌蒸馏水的20毫升的三角瓶中,充分混匀,得10-6 土壤稀释液;分别用10-3、10-4、10-5、10-6稀释液I毫升涂牛肉膏蛋白胨琼脂培养基平板检测细菌量、马铃薯琼脂培养基平板检测真菌量和淀粉铵盐培养基平板检测放线菌的数量,涂好的平板倒置于28°C的培养箱中培养,5-10天后记录平板上的菌落数,并通过最适合的稀释倍数计算每克土中所含的菌量。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确定农业作物搭配种植的方法,根据所栽培作物的大小和栽培作物的多少,选用适宜的花盆及尼龙袋,并将两个相同大小的尼龙袋放入花盆的正中位置;将土壤和有机肥按10 I的比例混匀,制成培养基质,将培养基质放于121°c下灭菌40min,将灭菌后的培养基质填充到尼龙袋及花盆中;在尼龙袋内均匀地播3粒作物一,在尼龙膜和花盆间与作物一相对应的位置各播I粒作物二,共播3粒,作物一与作物二距离尼龙膜的最短距离相同,并用油性记号笔标记位置;播种后用薄层土覆盖,并浇水,生长期间管理同常规;在作物一与作物二的适宜生长期分别对间作作物一、间作作物二、单作作物一几单作作物二的根际土壤和尼龙膜上的土壤取样测定;通过土壤取样测定结果分析土壤微生物作物,确定作物一与作物二是否适合搭配种植,省时省力、实用性强、收效高,具有较强的推广与应用价值。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实施例提供的确定农业作物搭配种植的方法的实现流程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农业作物在花盆中搭配种植的示意图。图中1、作物一 ;2、作物二 ;3、尼龙袋;4、花盆;5、标记位置。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 并不用于限定专利技术。图1示出了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确定农业作物搭配种植的方法的流程。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01,根据所栽培作物的大小和栽培作物的多少,选用适宜的花盆4及尼龙袋3,并将两个相同大小的尼龙袋3放入花盆4的正中位置;步骤S102,将土壤和有机肥按10 I的比例混匀,制成培养基质,将培养基质放于 121°C下灭菌40min,将灭菌后的培养基质填充到尼龙袋3及花盆4中;步骤S103,在尼龙袋3内均匀地播3粒作物一 1,在尼龙膜和花盆4间与作物一 I 相对应的位置各播I粒作物二 2,共播3粒,作物一 I与作物二 2距离尼龙膜的最短距离相同,并用油性记号笔绘出标记位置5 ;步骤S104,播种后用薄层土覆盖,并浇水,生长期间管理同常规;步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确定农业作物搭配种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根据所栽培作物的大小和栽培作物的多少,选用适宜的花盆及尼龙袋,并将两个相同大小的尼龙袋放入花盆的正中位置;步骤二,将土壤和有机肥按10∶1的比例混匀,制成培养基质,将培养基质放于121℃下灭菌40min,将灭菌后的培养基质填充到尼龙袋及花盆中;步骤三,在尼龙袋内均匀地播3粒作物一,在尼龙膜和花盆间与作物一相对应的位置各播1粒作物二,共播3粒,作物一与作物二距离尼龙膜的最短距离相同,并用油性记号笔标记位置;步骤四,播种后用薄层土覆盖,并浇水,生长期间管理同常规;步骤五,在作物一与作物二的适宜生长期分别对间作作物一、间作作物二、单作作物一几单作作物二的根际土壤和尼龙膜上的土壤取样测定;步骤六,通过土壤取样测定结果分析土壤微生物作物,确定作物一与作物二是否适合搭配种植。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确定农业作物搭配种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根据所栽培作物的大小和栽培作物的多少,选用适宜的花盆及尼龙袋,并将两个相同大小的尼龙袋放入花盆的正中位置; 步骤二,将土壤和有机肥按10 I的比例混匀,制成培养基质,将培养基质放于121 °C下灭菌40min,将灭菌后的培养基质填充到尼龙袋及花盆中; 步骤三,在尼龙袋内均匀地播3粒作物一,在尼龙膜和花盆间与作物一相对应的位置各播I粒作物二,共播3粒,作物一与作物二距离尼龙膜的最短距离相同,并用油性记号笔标记位置; 步骤四,播种后用薄层土覆盖,并浇水,生长期间管理同常规; 步骤五,在作物一与作物二的适宜生长期分别对间作作物一、间作作物二、单作作物一几单作作物二的根际土壤和尼龙膜上的土壤取样测定; 步骤六,通过土壤取样测定结果分析土壤微生物作物,确定作物一与作物二是否适合搭配种植。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一中,根据花盆的形状和内径,将孔径为30微米的尼龙膜卷曲,直径分别等于花盆上、下内直径的1/2,将接口用尼龙线缝合,并将尼龙膜做一个底,底部与花盆底部对应,花盆是小底大口,则尼龙袋也制成小底大口,将两个相同大小的尼龙袋放入花盆的正中位置。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二中,将灭菌后的培养基质先填充到里面一个桶状尼龙袋内,再填充花盆,使得尼龙袋位于花盆的正中,且内外土壤高度一致,且低于尼龙袋的高度。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选作物一为小麦,作物二为蚕豆时,在尼龙袋内均匀地播3粒小麦,在尼龙膜和盆间与小麦相对应的位置各播I粒蚕豆,共播3粒,小麦和蚕豆距离尼龙膜的最短距离相同,并用油性记号笔标记位置; 播种后用薄层土覆盖,并浇水,生长期间管理同常规; 在蚕豆的结荚期、和小麦的拔节期分别对间作蚕豆、间作小麦、单作蚕豆和单作小麦根际土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林李成云杨静赵婧朱有勇张波兰茗清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农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