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收获麦茬的农业机械。
技术介绍
目前,小麦收割大都采用联合收割机,让亿万农民享受到了农业机械化的科技成果。但也带来的一个至今没有解决好的问题麦茬高,不利于后续劳作,而且需要政府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来防止焚烧麦茬。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麦茬收获机,它结构简单,变废为宝, 有利于后续劳作。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变废为宝,有利于后续劳作。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意主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结构意俯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图1中的A-A剖视放大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图1中的B向局部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4所示,机架13的后端通过轴承固定左、右拔麦茬轮2,驱动左、右拔麦茬轮2的减速电机11固定在机架13内,左、右拔麦茬轮2通过左、右拔麦茬带17、19分别与固定在机架13前端的左、右随动轮6啮合,左、右拔麦茬轮2和左、右随动轮6的下边缘在同一个水平面内,这样左、右拔麦巷带17、19处于左、右拔麦巷轮2和左、右随动轮6的下边时是水平的,以便能夹住麦茬杆的根部,从左、右随动轮6的底端到左、右拔麦茬轮2的顶端有固定在机架13上的左、右夹紧块16、20,左、右拔麦茬带17、19分别嵌在左、右夹紧块16、 20的左、右滑槽24、21内,左、右拔麦茬带17、19之间有小于麦茬杆一行厚度的间隙18,以便能夹住麦茬杆,在左、右拔麦茬轮2和左、右随动轮6之间的机架13下端固定左、右固定板32、7,左、右固定板32、7通过轴承及左、右轴28、27分别固定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麦茬收获机,其特征在于:机架(13)的后端通过轴承固定左、右拔麦茬轮(2),驱动左、右拔麦茬轮(2)的减速电机(11)固定在机架(13)内,左、右拔麦茬轮(2)通过左、右拔麦茬带(17、19)分别与固定在机架(13)前端的左、右随动轮(6)啮合,左、右拔麦茬轮(2)和左、右随动轮(6)的下边缘在同一个水平面内,这样左、右拔麦茬带(17、19)处于左、右拔麦茬轮(2)和左、右随动轮(6)的下边时是水平的,从左、右随动轮(6)的底端到左、右拔麦茬轮(2)的顶端有固定在机架(13)上的左、右夹紧块(16、20),左、右拔麦茬带(17、19)分别嵌在左、右夹紧块(16、20)的左、右滑槽(24、21)内,左、右拔麦茬带(17、19)之间有小于一行麦茬杆厚度的间隙(18),在左、右拔麦茬轮(2)和左、右随动轮(6)之间的机架(13)下端固定左、右固定板(32、7),左、右固定板(32、7)通过轴承及左、右轴(28、27)分别固定左、右挖麦茬刀(30、3)和左、右驱动轮(29、26),左、右驱动轮(29、26)由所述的减速电机(11)驱动,左、右挖麦茬刀(30、3)倾斜,以竖直面镜像分布;所述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麦巷收获机,其特征在于机架(13)的后端通过轴承固定左、右拔麦巷轮(2),驱动左、右拔麦茬轮(2)的减速电机(11)固定在机架(13)内,左、右拔麦茬轮(2)通过左、右拔麦茬带(17、19)分别与固定在机架(13)前端的左、右随动轮(6)啮合,左、右拔麦茬轮(2)和左、右随动轮(6)的下边缘在同一个水平面内,这样左、右拔麦茬带(17、19)处于左、右拔麦茬轮(2)和左、右随动轮(6)的下边时是水平的,从左、右随动轮(6)的底端到左、右拔麦茬轮(2)的顶端有固定在机架(13)上的左、右夹紧块(16、20),左、右拔麦茬带(17、19)分别嵌在左、右夹紧块(16、20)的左、右滑槽(24、21)内,左、右拔麦茬带(17、19)之间有小于一行麦茬杆厚度的间隙(18 ),在左、右拔麦茬轮(2 )和左、右随动轮(6 )之间的机架(13 )下端固定左、右固定板(32、7),左、右固定板(32、7)通过轴承及左、右轴(28、27)分别固定左、右挖麦茬刀(30、3)和左、右驱动轮(29、26),左、右驱动轮(29、26)由所述的减速电机(11)驱动,左、右挖麦茬刀(30、3)倾斜,以竖直面镜像分布;所述左、右挖麦茬刀(30、3)的顶端固定带导麦茬槽(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