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线缆夹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578019 阅读:1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15 02: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线缆夹具,包括主夹体和副夹体。所述主夹体为一倒立的U形体结构,包括水平部分和两个纵向部分,其中一个纵向部分的内壁为第一弧形面,另一个纵向部分的内壁为平面;所述副夹体包括公部件和母部件;所述母部件的外端为第二弧形面,内端为一C形的卡槽;所述公部件的内端为一圆柱体结构的卡块,外端为第三弧形面,所述卡块卡装在卡槽内;所述主夹体与副夹体通过螺栓连接;所述第二弧形面和第三弧形面中的一个与第一弧形面扣合形成第一夹线孔,另一个与平面扣合形成第二夹线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夹线孔与线缆接触面积大,不会夹伤线缆,紧固力强,安装牢固,线缆不会从夹具上脱落,而且,抗压强度大,使用寿命长。(*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线缆施工用具,具体地说,涉及ー种线缆夹具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在线缆施工时,电カ线缆、网络光纤、通信线缆、监视线缆等一般都是通过瓷质线夹进行固定。传统的瓷质线夹的缺点是1、瓷质线夹的夹线部位与线缆的接触面积小,紧固カ小,安装不牢固,线缆容易从线夹上脱落;2、抗压强度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紧固线缆カ度大、抗压強度好的线缆夹具。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ー种线缆夹具,包括主夹体和副夹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夹体为ー倒立的U形体结构,包括水平部分和连接在水平部分两端的纵向部分,两个纵向部分的外壁均为向外凸出的弧形面,其中一个纵向部分的内壁为向外凹的第一弧形面,另ー个纵向部分的内壁为平面;所述副夹体包括公部件和母部件;所述母部件的外端为向内凹的第二弧形面,内端为ー C形的卡槽;所述公部件的内端为ー圆柱体结构的卡块,外端为向内凹的第三弧形面,所述卡块卡装在卡槽内;所述主夹体与副夹体通过螺栓连接,所述螺栓从上向下贯穿主夹体和副夹体的母部件、公部件,并通过至少ー个螺帽紧固;所述第二弧形面和第三弧形面中的ー个与第一弧形面扣合形成第一夹线孔,另ー个与平面扣合形成第二夹线孔。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夹线孔与线缆接触面积大,不会夹伤线缆,紧固力強,安装牢固,线缆不会从夹具上脱落,而且,抗压强度大,使用寿命长。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ー步说明。附图说明附图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參照附图,本技术所述的线缆夹具,包括主夹体I和副夹体。所述主夹体I为一倒立的U形体结构,包括水平部分和连接在水平部分两端的纵向部分。两个纵向部分的外壁均为向外凸出的弧形面,其中一个纵向部分的内壁为向外凹的第一弧形面11,另ー个纵向部分的内壁为平面12。所述副夹体包括公部件和母部件。所述母部件的外端为向内凹的第二弧形面22,内端为ー C形的卡槽21。所述公部件的内端为ー圆柱体结构的卡块31,外端为向内凹的第三弧形面32,所述卡块31卡装在卡槽21内。所述主夹体I与副夹体通过螺栓5连接,所述螺栓5从上向下贯穿主夹体I和副夹体的母部件、公部件,并通过至少ー个螺帽4紧固。螺帽4与副夹体的底部之间设有垫片6。所述第二弧形面22与第一弧形面11扣合形成第一夹线孔7。第三弧形面32与平面12扣合形成第二夹线孔8。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线缆夹具,包括主夹体和副夹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夹体为一倒立的U形体结构,包括水平部分和连接在水平部分两端的纵向部分,两个纵向部分的外壁均为向外凸出的弧形面,其中一个纵向部分的内壁为向外凹的第一弧形面,另一个纵向部分的内壁为平面;所述副夹体包括公部件和母部件;所述母部件的外端为向内凹的第二弧形面,内端为一C形的卡槽;所述公部件的内端为一圆柱体结构的卡块,外端为向内凹的第三弧形面,所述卡块卡装在卡槽内;所述主夹体与副夹体通过螺栓连接,所述螺栓从上向下贯穿主夹体和副夹体的母部件、公部件,并通过至少一个螺帽紧固;所述第二弧形面和第三弧形面中的一个与第一弧形面扣合形成第一夹线孔,另一个与平面扣合形成第二夹线孔。

【技术特征摘要】
1. ー种线缆夹具,包括主夹体和副夹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夹体为ー倒立的U形体结构,包括水平部分和连接在水平部分两端的纵向部分,两个纵向部分的外壁均为向外凸出的弧形面,其中一个纵向部分的内壁为向外凹的第一弧形面,另ー个纵向部分的内壁为平面;所述副夹体包括公部件和母部件;所述母部件的外端为向内凹的第二弧形面,内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旭晴张君福
申请(专利权)人:菏泽红光电气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