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品投入取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571725 阅读:1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14 14: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模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制品投入取出装置,它包括中空的直管,所述直管的底端设有限位块,所述直管的一侧连接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的外侧设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上端和下端分别设有第一螺栓孔,所述直管的另一侧设有第二螺栓孔,所述第二螺栓孔内设有带手柄的螺栓,所述直管内套设有顶杆,所述顶杆的顶端伸出直管外,所述顶杆的顶端连接有弯折杆。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专用于向模具中放置钣件和从模具中取出钣件,组立于模具前侧和后侧方向,操作十分方便、结构简单、易于制造,有效降低了生产作业强度。(*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模具
,具体涉及一种制品投入取出装置
技术介绍
汽车零部件生产过程中,在模具的上模和下模之间往往需要放置各种钣件,需要将板件抬起至模具最高点以上才可放置,不仅存在向模具内放入钣件不方便、放入不到位的困扰,而且在放入钣件时人工需要将身体伸到模具内才方便放置,易造成安全引患,且影响生产的进度,生产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上述缺陷,提供结构简单、专用于向模具内放置钣件,并从模具内取出钣件、提高生产作业效率的制品投入取出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设计的制品投入取出装置,包括中空的直管,所述直管的底端设有限位块,所述直管的一侧连接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的外侧设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上端和下端分别设有第一螺栓孔,所述直管的另一侧设有第二螺栓孔,所述第二螺栓孔内设有带手柄的螺栓,所述直管内套设有顶杆,所述顶杆的顶端伸出直管外,所述顶杆的顶端连接有弯折杆。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弯折杆的弯折角度为20°。本技术专用于向模具中放置钣件和从模具中取出钣件,组立于模具前侧和后侧方向,操作十分方便、结构简单、易于制造,有效降低了生产作业强度。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直管;2、顶杆;3、弯折杆;4、固定板;5、限位块;6、螺栓;6.1、手柄;7、连接块,8、第二螺栓孔;9、第一螺栓孔。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如图1所示的制品投入取出装置,包括中空的直管1,直管I的底端设有限位块5,直管I的一侧连接有连接块7,连接块7的外侧设有固定板4,固定板4的上端和下端分别设有第一螺栓孔9,直管I的另一侧设有第二螺栓孔8,第二螺栓孔8内设有带手柄6.1的螺栓6,直管I内套设有顶杆2,顶杆2的顶端伸出直管I外,顶杆2的顶端连接有弯折杆3,弯折杆3的弯折角度为20°。使用时,将本技术设置在模具的前侧或后侧,将顶杆2放置入中空的直管I内,限位板5起到限位的作用,防止顶杆2通过直管I的底部,手持手柄6.1将螺栓6拧紧,使顶杆2固定,在固定板4的上端和下端的第一螺栓孔9、第二螺栓孔8内放入螺栓,将装置固定在模具上,将钣件通过弯折杆3推入模具内;取出钣件时,手只需放在弯折杆3的弯折部位,拉动板件通过弯折杆3,使钣件拉出模具即可,不需将板件抬起,操作十分方便,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劳动效率。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制品投入取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中空的直管(1),所述直管(1)的底端设有限位块(5),所述直管(1)的一侧连接有连接块(7),所述连接块(7)的外侧设有固定板(4),所述固定板(4)的上端和下端分别设有第一螺栓孔(9),所述直管(1)的另一侧设有第二螺栓孔(8),所述第二螺栓孔(8)内设有带手柄(6.1)的螺栓(6),所述直管(1)内套设有顶杆(2),所述顶杆(2)的顶端伸出直管(1)外,所述顶杆(2)的顶端连接有弯折杆(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制品投入取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中空的直管(1),所述直管(I)的底端设有限位块(5),所述直管(I)的一侧连接有连接块(7),所述连接块(7)的外侧设有固定板 (4),所述固定板(4)的上端和下端分别设有第一螺栓孔(9),所述直管(I)的另一侧设有第二螺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昆鸿陈懋台郭瓒麟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瑞利汽车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