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566513 阅读:185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11 17:19
一种吸管,具有在顶端部(1a)拆装自如地安装吸管尖端部(3)的压力缸(1)、和进退自如地嵌合在压力缸室(6)内的活塞(7),令活塞(7)后退而吸引液体并且令其前进而将吸引的液体排出,在活塞(7)的外周设置有在活塞(7)位于后退位置时存在于压力缸室(6)的外部且在活塞(7)的前进超过了既定尺寸时令压力缸室(6)的内外连通的连通槽(17),在活塞(7)的前进超过了既定尺寸时解除压力缸室(6)与活塞(7)的密封,令压力缸室(6)内为与大气相同的气压,消除吸引/排出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吸管,令在顶端部拆装自如地安装有吸管尖端部的压力缸内的活塞进退而向吸管尖端部内吸引液体、将吸引的液体排出。
技术介绍
例如,作为用于血液、药液等的液体的分注的吸管,出于防止液体间的交叉感染的目的,公知有在吸管上能够拆装地安装吸管尖端部,并在使用后将其除去的所谓一次性的吸管。在这样的吸管中,为了防止液体对压力缸内的污染、及液体的飞散,例如在液体为感染性试料时,为了防止向吸管操作者的感染及检查环境的污染,要求在进行液体的吸引/排出时能够安全地进行定量操作。此外,对于吸引了液体的吸管尖端部,期望能够在将液体排出后无需与手接触就能够将其从吸管分离并除去。以往,作为这 种吸管,提出有下述具有吸管尖端部分离机构的吸管,由活塞的进退移动量求得液体的吸引/排出量,然后,作为从吸管将吸管尖端部分离并除去的机构,由能够移动地嵌合于压力缸的外周的套筒、和通过操作杆、臂、齿轮、弹簧等构成的操作部来构成,借助操作部的操作将套筒推下,令套筒与吸管尖端部压接而令吸管尖端部从压力缸的顶端分离(例如参照专利文献I)。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3470150号公报。专利技术的概要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 如上所述,这种的吸管一般如专利文献I所述的吸管那样,利用活塞的进退移动量而求得液体的吸引/排出量。因此,在吸管操作者错误地进行了活塞的进退移动量超过既定尺寸的操作时,在液体的吸引时,吸引的液体的量超过吸管尖端部的容量而进入压力缸中,会污染压力缸内,此外在液体的排出时,会令液体飞散,所以吸管操作者要很娴熟,此外,对于活塞操作必须加以细心关注。此外,要求在液体的吸引/排出时能够进行定量操作。此外,作为在从吸引了液体的吸管尖端部排出液体后无需与手接触地将吸管尖端部从吸管分离并除去的机构,专利文献I所述的吸管具有独立的吸管尖端部分离机构,因此构成复杂,存在成本变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吸管,无需娴熟的技巧,谁都能够以简单的操作容易地、可靠地且安全地进行液体的吸引/排出的定量操作。本专利技术的其他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吸管,能够防止液体进入压力缸室。本专利技术的其他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吸管,能够调节液体的吸引量。本专利技术的其他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吸管,能够以连贯的操作进行液体的吸引/排出与吸管尖端部的分离。本专利技术的其他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吸管,在液体的排出时,此外在从压力缸分离吸管尖端部时,能够防止吸管尖端部内的残液飞散。本专利技术的其他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吸管,在从压力缸分离吸管尖端部时,能够防止吸管操作者的手指或吸管操作者戴着的手套的夹入及卷入。本专利技术的其他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吸管,能够令构成简单且成本低。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技术方案I所述的专利技术为一种吸管,具有在顶端部拆装自如地安装吸管尖端部的压力缸、和进退自如地嵌合在压力缸室内的活塞,令上述活塞后退而吸引液体且令上述活塞前进而将吸引的液体排出,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活塞的外周设置有连通槽,所述连通槽在上述活塞位于后退位置时存在于上述压力缸室的外部、在上述活塞的前进超过了既定尺寸时令上述压力缸室的内外连通。技术方案2所述的专利技术在技术方案I中,其特征在于,将上述活塞从后退位置前进既定尺寸后再后退到后退位置时的上述活塞所实现的移动的液体的吸引量设定为不足上述吸管尖端部内的液体的收容量。技术方案3所述的专利技术在技术方案I或2的任一个中,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吸管上设置有传递上述活塞的前进到达既定尺寸这一情况的位置确认机构。技术方案4所述的专利技术在技术方案I至3的任一项中,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吸管上设置有调节上述活塞的后退位置的液体吸引量调节机构。技术方案5所述的专利技术在技术方案I至4的任一项中,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压力缸的外周沿轴方向移动自如地嵌合脱离管,借助向顶端方向的移动,上述脱离管能够与安装在上述压力缸的顶端部的上述吸管尖端部抵接,此外,在操作上述活塞的操作部上设置有与上述活塞一体移动的脱离部,在上述活塞的前进超过了既定尺寸后,上述脱离部抵接于上述脱离管而令上述脱离管向顶端方向移动,经由上述脱离管将嵌合于上述压力缸的顶端部的吸管尖端部从上述压力缸推出。技术方案6所述的专利技术在技术方案5中,其特征在于,在上述脱离管的基端上形成与上述脱离部抵接的凸缘部,在上述凸缘部上设置有包围上述脱离部的筒状的保护部。技术方案7所述的专利技术在技术方案5或6的任一项中,其特征在于,上述活塞与上述操作部与上述脱离部为一体。专利技术的効果 根据技术方案I所述的吸管,在活塞的外周设置有在活塞位于后退位置时存在于压力缸室的外部、且在活塞的前进超过了既定尺寸时令压力缸室的内外连通的连通槽,因此,如果向压力缸室内前进的活塞的连通槽到达压力缸室,则借助连通槽解除压力缸室与活塞的密封而将压力缸室的内外连通,从而压力缸室内变为与大气相同的压力,吸引/排出作用消失。由此,由活塞的进退实现的最大吸引/排出量受到从活塞的顶端到连通槽的尺寸的限制,即便活塞的前进超过了既定尺寸也能够可靠地防止既定量以上的液体的吸引/排出,所以无需娴熟的技巧谁都能够以简单的操作容易、可靠且安全地进行液体的吸引/排出的定量操作。此外,由于能够可靠地进行液体的吸引/排出的定量操作,所以能够防止向压力缸室内的液体的进入、此外能够防止液体的排出时的液体飞散。根据技术方案2所述的吸管,在技术方案I中,活塞从后退位置前进既定尺寸后在后退到后退位置时的活塞的移动所实现的液体的吸引量设定为不足吸管尖端部内的液体的收容量,所以在液体的吸引时,能够防止液体进入压力缸室内,能够防止压力缸室内被液体污染。根据技术方案3所述的吸管,在技术方案I或2的任一项中,在吸管中设置有传递活塞的前进到达了既定尺寸这一情况的位置确认机构,所以能够将活塞的前进到达了既定尺寸这一情况通知给活塞操作者,能够促进液体的定量吸引。根据技术方案4所述的吸管,在技术方案I至3的任一项中,在上述吸管中设置有调节上述活塞的后退位置的液体吸引量调节机构,所以能够容易且可靠地调节液体的吸引量。根据技术方案5所述的吸管,在使用后的吸管尖端部的分离时,通过令活塞前进直到超过既定尺寸,设置于活塞的脱离部抵接于脱离管而令脱离管向顶端方向推压移动,被脱离部推压而移动的脱离管将嵌合于压力缸的顶端部的吸管尖端部从压力缸推出,从而能够从压力缸的顶端部将吸管尖端部分离。用于分离该吸管尖端部的操作仅通过令进行活塞与液体的吸引/排出操作同样的连贯的行程的操作就能够进行,所以操作容易,能够通过与液体的吸引/排出连贯的操作进行,所以液体的吸引/排出的构成与分离吸管尖端部的构成能够利用共用的构成要素,所以能够减少部件个数,能够令制造容易且为低成本。此外,在活塞的外周设置有在活塞位于后退位置时存在于压力缸室的外部、且在活塞的前进超过了既定尺寸时令压力缸室的内外连通的连通槽,从而,在为了令脱离管向顶端方向推压移动而将嵌合于压力缸的顶端部的吸管尖端部从压力缸推出而令活塞前进直到超过了既定尺寸时,利用连通槽将压力缸室和活塞的密封解除,压力缸室内变为与大气相同的压力,所以即便在吸管尖端部残存有液体,在吸管尖端部的分离时,也能够防止令液体飞散的情况。根据技术方案6所述的吸管,在技术方案5或6的任一项中,在上述脱离管的基端形成有与上述脱离部抵接的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0.05.28 JP PCT/JP2010/0036071.一种吸管,具有在顶端部拆装自如地安装吸管尖端部的压力缸、和进退自如地嵌合在压力缸室内的活塞,令上述活塞后退而吸引液体且令上述活塞前进而将吸引的液体排出,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活塞的外周设置有连通槽,所述连通槽在上述活塞位于后退位置时存在于上述压力缸室的外部、在上述活塞的前进超过了既定尺寸时令上述压力缸室的内外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管,其特征在于, 将上述活塞从后退位置前进既定尺寸后再后退到后退位置时的上述活塞的移动所实现的液体的吸引量设定为不足上述吸管尖端部内的液体的收容量。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管,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吸管上设置有传递上述活塞的前进到达了既定尺寸这一情况的位置确认机构。4.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斎藤信悟幸保孝市川芳晴
申请(专利权)人:荣研化学株式会社
类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