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显示器模块,其包含显示器本体、悬臂、旋转部、基座以及连接线。悬臂上端枢接于显示器本体,使得显示器本体能够相对于悬臂沿第一转轴转动,而旋转部其上端枢接于悬臂的下端,使得悬臂能够相对于旋转部沿第二转轴转动,其中第二转轴平行于第一转轴。基座枢接于旋转部的下端,使得旋转部能相对于基座沿第三转轴转动,其中第三转轴垂直于第一转轴及第二转轴。连接线自显示器本体出线后,分别沿悬臂的两外侧向下延伸,再进入旋转部汇整后连接至基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显示器模块。
技术介绍
面对电子化进步的时代,显示器已是一种必备的产品。为了使用者眼睛的舒适度, 在荧幕画质的改进上不断提升,并考虑到所占空间的问题,自传统的映像管显示器(CRT) 荧幕进步至使用省空间且眼睛更舒适的平面显示器,进而再改良使其低辐射,让使用者可 长时间使用电脑。近年来对平面显示器开发中,有一研发方向是以旋转方式来调整视角,使 视角与光线的关系更加协调,以利使用者使用。目前液晶显示器多将液晶荧幕装设于一支撑座上,由支撑座使液晶荧幕得以直立 摆放,并于支撑座与液晶荧幕间设有两者相接的枢纽器,使液晶荧幕由枢纽器得以相对于 支撑座枢转,让使用者可依需求调整液晶荧幕的角度。目前液晶显示器的尺寸日益增大,愈 大尺寸的显示器表示其本体重量愈大,单单靠现有的枢纽器结构已不能有效的将显示器本 体定位在一特定的俯仰角上,加以使用者频繁调俯仰角后,令枢纽器上螺帽等固定元件更 加容易松动,使得枢纽器丧失显示器本体的定位效果,令显示器本体受自身负重影响而自 行枢转。此外,显示器的连接线会因调整旋转时对于线体的拉伸推挤造成线材龟裂毁损、脱 落或产生噪音的情形。传统连接线配线的方式是沿悬臂枢纽的中心轴向下延伸至基座,无 法在枢纽中心外加其他元件,造成需加长枢纽中轴杆的长度才可加强枢纽强度以支持显示 器而可正常操作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显示器模块,以解决上述问题。为达上述目的,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一种显示器模块包含显示器本体、悬臂、 旋转部、基座与一对连接线。悬臂的上端枢接于显示器本体,使得显示器本体能够相对于悬 臂沿第一转轴转动。旋转部的上端枢接于悬臂下端,使得悬臂能够相对于旋转部沿第二转 轴转动,其中第二转轴平行于第一转轴。基座枢接于旋转部的下端,使得旋转部能相对于基 座沿第三转轴转动,其中第三转轴垂直于第一转轴及第二转轴。该对连接线自显示器本体 出线后,分别沿悬臂的两外侧向下延伸,再进入旋转部汇整后连接至基座。在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中,其中上述显示器模块还包含壳体,用以包覆悬臂及旋转 部。在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中,其中上述显示器模块还包含显示器连接板,用以连接显 示器本体并与悬臂枢接。在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中,其中上述显示器模块的显示器连接线是从位于显示器连 接板两侧的显示器本体处出线并延伸至悬臂两外侧。在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中,其中上述显 示器模块的悬臂为金属材质。在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中,其中上述显不器模块的旋转部以轴杆与悬臂枢接。在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中,其中上述显不器模块还包含一轴杆,旋转部以轴杆与悬 臂枢接。在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中,其中上述显示器模块的悬臂与旋转部的枢接空间内具有 一弹性套件,套接于轴杆外围。在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中,其中上述显示器模块的弹性套件是使用扭力弹簧。在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中,其中上述显示器模块其中旋转部上端两侧各有一开口使 连接线自两侧的开口进入旋转部内汇整成一。在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中,其中上述显示器模块的旋转部下端轴心处设有中心孔, 以使连接线经中心孔穿出轴心而进入基座。在本专利技术上述实施方式中,因两连接各线自位于显示器连接板两侧的显示器本体 发出后,经第一转轴处顺沿悬臂两侧向下,以减少连接线因第一转轴旋转造成的挤压扭转。 两侧连接线顺悬臂往下进入旋转部后,在旋转部内部汇整成一,经过第三转轴轴心处通过 基座。所以旋转部以第三转轴旋转时,此种接线走向设计可避免旋转部旋转时造成连接线 的拉伸推挤。进一步因连接线沿悬臂两侧走线的设计,枢接旋转部与悬臂的轴杆因其轴杆 上无连接线通过,故可在轴杆位于悬臂中央处外加一扭力弹簧,由扭力弹簧受压回正的特 性,抵消显示器本体重力分量的力矩负载,在扭力弹簧与显示器本体重力的力矩平衡下,使 显示器本体处于接近无重力状态而让使用者易于操作其悬臂以旋转移动。因使用扭力弹簧 可运用弹力抵消显示器重力分量之故,枢接的旋转枢纽设计不需使用较长的轴杆来抵消重 力分量,得以使整体枢纽的转轴设计小型化。而悬臂以金属材料制作之故,可有效降低使用 显示器时产生的电磁干扰与静电放电。与现有显示器模块相较,因本专利技术的显示器模块的连接线设计是自悬臂两侧沿 伸,解决传统显示器模块连接线自悬臂中心轴直接向下延伸时,易因旋转产生连接线拉伸 推挤而造成线材龟裂毁损。另,传统显示器模块使用轴杆枢接底座时,因连接线由轴杆中心 通过,无法在轴杆上以外加元件的方式来抵消其显示器本体的重力分量。本专利技术因连接线 两侧自悬臂延伸,故可在轴杆中央外加一扭力弹簧,利用扭力弹簧双向受压回正的特性,抵 消显示器重力分量的力矩负载以让使用者可易于操作悬臂及显示器本体使之旋转移位,且 因外加扭力弹簧之故,轴杆的尺寸不需加大即可达成专利技术所需的枢纽悬臂的功效,使整体 显示器模块所占空间减少。又本专利技术因连接线双侧自悬臂延伸并顺应其三个转轴的轴心, 特别是连接线进入旋转部后在第三转轴轴心处汇整成一,再沿第三转轴轴心旋转,可减低 连接线因转轴扭转产生拉伸推挤造成磨损的问题,以增加显示器模块整体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为让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优点与实施例能更明显易懂,所附附图的详 细说明如下图1是显示器模块背面的外观示意图2是图1的显示器模块壳体移除后的整体内部结构示意图3是图1的显示器模块的悬臂上第一转轴与第二转轴组合的分解图4A是图1的显示器模块的连接线自显示器主体至旋转部的线路配置示意图4B是图1的显示器模块的连接线经旋转部进入基座的路线配置示意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110 :第一转轴100 :显示器模块120 :第二转轴IOOa :显示器主体130 :第三转轴101 :壳体IlOa :螺丝102 :悬臂200 :垫片102a :悬臂上穿孔121a :轴杆102b :悬臂下穿孔121b :套筒103 :旋转部121c :扭力弹簧103a :旋转部穿孔121d :螺帽103b :开口122 :穿孔103c :中心孑L104 :基座105 :连接线106 :显示器连接板106a :穿孑L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以附图揭露本专利技术的多个实施方式,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务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应了解到,这些 实务上的细节不应用以限制本专利技术。也就是说,在本专利技术部分实施方式中,这些实务上的细节是非必要的。此外,为简化附图起见,一些现有惯用的结构与元件在附图中将以简单示意的方式绘示之。请参照图1,其绘示依照本专利技术显示器模块100背面的外观示意图。如图所示,显示器模块100背面的外观包含显示器本体100a、壳体101、旋转部103、基座104与连接线 105,另有一显示器连接板106与显示器本体IOOa连接。壳体101包覆显示器模块100的悬臂102与旋转部103,以保护悬臂102及旋转部103,减少整体受外力碰撞后内部所产生的冲击影响及阻挡灰尘异物进入悬臂102及旋转部103内。请参照图2,其绘示本专利技术图1的显示器模块100移除壳体101后的整体内部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此显示器模块100包含显示器本体100a、悬臂102、旋转部103、基座 104与连接线105。悬臂102的上端枢接于显示器本体100a,使得显示器本体IOOa能相对于悬臂102沿第一转轴110转动。旋转部103的上端枢接于悬臂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显示器模块,至少包含:显示器本体;悬臂,其上端枢接于该显示器本体,使得该显示器本体能够相对于该悬臂沿一第一转轴转动;旋转部,其上端枢接于该悬臂的下端,使得该悬臂能够相对于该旋转部沿一第二转轴转动,其中该第二转轴平行于该第一转轴;基座,枢接于该旋转部的下端,使得该旋转部能相对于该基座沿一第三转轴转动,其中该第三转轴垂直于该第一转轴及该第二转轴;以及一对连接线,自该显示器本体出线后,分别沿该悬臂的两外侧向下延伸,再进入该旋转部汇整后连接至该基座。
【技术特征摘要】
2011.10.03 TW 1001357781.一种显示器模块,至少包含 显示器本体; 悬臂,其上端枢接于该显示器本体,使得该显示器本体能够相对于该悬臂沿一第一转轴转动; 旋转部,其上端枢接于该悬臂的下端,使得该悬臂能够相对于该旋转部沿一第二转轴转动,其中该第二转轴平行于该第一转轴; 基座,枢接于该旋转部的下端,使得该旋转部能相对于该基座沿一第三转轴转动,其中该第三转轴垂直于该第一转轴及该第二转轴;以及 一对连接线,自该显示器本体出线后,分别沿该悬臂的两外侧向下延伸,再进入该旋转部汇整后连接至该基座。2.如权利要求1的显示器模块,还包含壳体,用以包覆该悬臂及该旋转部。3.如权利要求1的显示器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简铭谊,蔡育宗,宋昌颖,
申请(专利权)人:广达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