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控式感应装置及运用触控式感应装置的电子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562708 阅读:1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11 04:1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触控式感应装置及运用触控式感应装置的电子系统。其中触控式感应装置包含一触控感应面板及P个第一感应器。该触控感应面板上定义有N列感应区域。每两该等感应区域间的一列距小于一使用者接触该等感应区域时的一最小接触直径。该等第一感应器用以检测该N列感应区域是否被触碰。第n1列和第n2列感应区域共用同一第一感应器。各自与该第n1列和第n2列感应区域直接相邻的其他列感应区域所对应的该等第一感应器皆不相同。N为大于3的整数,P为小于N的正整数,n1与n2分别为小于等于N的正整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与触控技术相关,并且尤其与用以减少触控装置的感应器数量的技术相关。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日益进步,近年来各种电子产品的操作介面都愈来愈人性化。举例而言,透过触控屏幕,使用者可直接以手指或触控笔在屏幕上操作程式、输入讯息/文字/图样,省去使用键盘或按键等输入装置的麻烦。在实际运用上,触控屏幕通常由一感应面板及设置于感应面板后方的显示器组成。电子装置根据使用者在感应面板上所触碰的位置,以及当时显示器所呈现的画面,来判断该次触碰的意涵,以执行相对应的操作结果。现有的触控技术 大致分为电阻式、电容式、电磁感应式、超音波式以及光学式几类。以互容式(mutual capacitive)触控技术为例,其感应面板后方设有构成矩阵图样的透明感应线,如图1所示。此例中的平行于X方向的感应线为驱动感应线,而平行于Y方向的感应线为接收感应线。如图1所示,每条驱动感应线各自连接至一驱动器12,每条接收感应线各自连接至一接收器14。一般而言,该等驱动器12会依序送出驱动信号,该等接收器14则会持续接收感应信号。当触碰发生时,对应于触碰点的驱动感应线和接收感应线间会出现电容耦合现象,导致与互电容量相关的感应信号发生变化。根据检测到感应信号发生变化r接收器14的位置,以及触碰发生时送出驱动信号r驱动器12的位置,后续电路即可判断触碰点在X/Y方向上的座标。上述驱动器12及接收器14的数量与触控屏幕的尺寸密切相关。以X/Y方向的感应线之间距皆为5mm的情况为例,假设驱动器12的数量为D、接收器14的数量为R,则触控感应区域的长度至多为R*5mm,而宽度至多为D*5mm。易言之,触控屏幕的尺寸愈大,所需要的驱动器12及接收器14r数量就必须随之增加,因而不可避免地造成硬件成本大幅上升。除了互容式触控屏幕之外,其他类型的触控屏幕也存在同样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传统的触控式感应装置的布线示意图。图2(A)、图2(B)、图3(A)、图3(B)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具体实施例中的触控式感应装置范例示意图。图4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触控式感应装置进一步包含分析模块的示意图。图5(A)及图5(B)绘不了感应器的输出信号的分布图范例。图6(A)及图6(B)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具体实施例中的触控式感应装置范例示意图。图7及图8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具体实施例中的触控式感应装置范例示意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12:驱动器14:接收器20 :触控感应面板22 :感应线24A 24E :第一感应器 dl :中心列距26:分析模块28 :驱动模块30 :触控感应面板40 :触控感应面板42A、42B :接收感应器44A 44F :驱动感应器46 :分析模块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新的触控式感应装置硬件架构,藉由适当的布线配置,使不同的驱动感应线/接收感应线得以共用同一驱动器/接收器。在触控感应区域大小相同且解析度维持不变的情况下,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触控式感应装置利用较少数量的驱动器/接收器即能提供同样的感应效果,因此可降低触控式感应装置的硬件成本。根据本专利技术r 一具体实施例为一触控式感应装置,其中包含一触控感应面板和P个第一感应器。该触控感应面板上定义有N列感应区域,且每两该等感应区域间的一列距小于使用者接触该等感应区域时的一最小接触直径。该等第一感应器用以检测该N列感应区域是否被触碰。该N列感应区域中的第nl列和第n2列感应区域共用同一第一感应器。各自与该第nl列和第n2列感应区域直接相邻的其他列感应区域所对应的该等第一感应器皆不相同。N为大于3的整数,nl与n2分别为小于等于N的正整数,P为小于N的正整数。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具体实施例亦为一触控式感应装置,其中包含一触控感应面板、P个第一感应器和Q个第二感应器。该触控感应面板上定义有N列、M栏感应区域#与M分别为一大于I的正整数。该P个第一感应器用以检测该N列感应区域是否被触碰。该N列感应区域中的第nl列和 第n2列感应区域共用同一第一感应器。P为小于N的正整数,nl与n2分别为小于等于N的不同正整数。该Q个第二感应器用以驱动该M栏感应区域触碰。位于第nl列、第ml栏的该感应区域所对应的该第二感应器不同于位于第n2列、第ml栏的该感应区域所对应的该第二感应器。Q为大于M的整数,ml为小于等于M的正整数。关于本专利技术的优点与精神可以藉由以下专利技术详述及所附图得到进一步的了解。具体实施例方式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具体实施例为一触控式感应装置。于实际应用中,该触控式感应装置可被整合于移动通讯装置、平板电脑、个人电脑或是互动式资讯显示看板等电子系统中,但不以这些情况为限。该触控式感应装置包含一触控感应面板和P个第一感应器,且该触控感应面板上定义有N列感应区域。该P个第一感应器用以检测该N列感应区域是否被触碰。N为大于3的整数,P为小于N的正整数。图2(A)及图2(B)绘示N等于4且P等于3的范例。触控感应面板20上定义有4列平行于X方向的感应区域,每一列感应区域的中央设有一感应线(以虚线表示)22。如图2(A)所示,第I列感应区域的感应线22耦接至第一感应器24A,第2列感应区域的感应线22耦接至第一感应器24B,第3列感应区域的感应线22耦接至第一感应器24C,而第4列感应区域的感应线22同样是耦接至第一感应器24A。易言之,第I列感应区域和第4列感应区域共用同一个第一感应器。如图2⑶所示,该等感应区域的中心列距dl等同于各感应线22的间距。此列距dl被设计为小于使用者触碰该等感应区域时的一最小接触直径,藉此令所有的接触碰作至少会触碰两列直接相邻的感应区域。举例而言,若一般使用者的手指粗细或触控笔笔头的粗细至少会大于6mm,则列距dl可被设计为等于5mm。于此范例中,同时涵盖第I列、第2列感应区域的接触点A会使第一感应器24A和24B的输出信号发生变化。相似地,同时涵盖第3列、第4列感应区域的接触点B会使第一感应器24C和24A的输出信号发生变化。基于以上设计,加上第2列、第3列感应区域所对应的第一感应器不同,即便第I列感应区域以及第4列感应区域共用第一感应器24A,在第一感应器24A的输出信号发生变化时,后续分析电路仍能判断是第I列感应区域或是第4列感应区域被触碰。更明确地说,后续分析电路可视与第一感应器24A同时出现输出信号变化的是第一感应器24B或第一感应器24C判断被触碰者是第I列感应区域或是第4列感应区域。若第一感应器24A和24B大约同时出现输出信号变化,表示被触碰者是第I列感应区域。相对地,若第一感应器24A和24C大约同时出现输出信号变化,表示被触碰者是第4列感应区域。图3(A)及图3(B)绘示N等于7且P等于5的范例。于图3(A)所示的范例中,第I列和第4列感应区域共用同一个第一感应器24A,第2列和第6列感应区域共用同一个第一感应器248,其余三列感应区域则各自对应于第一感应器24(、240、24£。于图3(8)所示的范例中,第I列和第7列感应区域共用同一个第一感应器24A,第3列和第6列感应区域共用同一个第一感应器24C,其余三列感应区域则各自对应于第一感应器24B、24D、24E。如前述,基于所有的接触动作至少会触碰两列直接相邻的感应区域的基本设计,于图3(A)中,即便第I列和第4列感应区域共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触控式感应装置,包含:一触控感应面板,其上定义有N列感应区域,N为一大于3的正整数,每两该等感应区域间的一列距小于一使用者接触该等感应区域时的一最小接触直径;以及P个第一感应器,用以检测该N列感应区域是否被触碰并据以产生对应的一输出信号,P为小于N的正整数,该N列感应区域中的第n1列和第n2列感应区域共用该等P个第一感应器中同一第一感应器,与该第n1列和该第n2列感应区域直接相邻的其他列感应区域所对应的该等第一感应器皆不相同。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触控式感应装置,包含一触控感应面板,其上定义有N列感应区域,N为一大于3的正整数,每两该等感应区域间的一列距小于一使用者接触该等感应区域时的一最小接触直径;以及P个第一感应器,用以检测该N列感应区域是否被触碰并据以产生对应的一输出信号, P为小于N的正整数,该N列感应区域中的第nl列和第n2列感应区域共用该等P个第一感应器中同一第一感应器,与该第nl列和该第n2列感应区域直接相邻的其他列感应区域所对应的该等第一感应器皆不相同。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式感应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含一分析模块,当该第nl列和该第n2列感应区域共用的该第一感应器的该输出信号显示该第nl列感应区域以及该第n2列感应区域至少之一被触碰,该分析模块进一步根据该至少一其他直接相邻列感应区域所对应的该等第一感应器的该输出信号判断被触碰的感应区域。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控式感应装置,其特征在于,若与该第nl列感应区域直接相邻的该列感应区域亦被触碰,则该分析模块判定该第nl列感应区域被触碰;若与该第n2列感应区域直接相邻的该列感应区域亦被触碰,则该分析模块判定该第n2列感应区域被触碰。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式感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一列感应区域包含M栏感应区域,M为大于I的整数;该触控式感应装置更包含Q个第二感应器,用以驱动该M栏感应区域,Q为一小于等于M的正整数。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控式感应装置,其特征在于,M大于3,Q小于M,该M栏感应区域中的第ml栏和第m2栏感应区域共用该等Q个第二感应器中同一第二感应器,ml与m2分别为小于等于M的正整数,各自与该第ml栏和第m2栏感应区域直接相邻的其他栏感应区域所对应的该等第二感应器皆不相同,且每两该等感应区域间的一栏距亦小于该最小接触直径。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触控式感应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触控感应面板为一互电容式感应面板,该P个第一感应器为P个接收感应器,该Q个第二感应器为Q个驱动感应器。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触控式感应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触控感应面板具有大致互相垂直的一第一侧边与一第二侧边,该第一侧边短于该第二侧边,该等P个接收感应器对应于该第一侧边,且该等Q个驱动感应器对应于该第二侧边。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触控式感应装置,其特征在于,面板为一自电容式感应面板,且该等P个第一感应器与该等Q个第二感应器皆为接收感应器。9.一种触控式感应装置,包含一触控感应面板,其上定义有N列、M栏感应区域,N与M分别为一大于I的正整数;P个第一感应器,用以检测该N列感应区域是否被触碰,P为小于N的正整数,该N列感应区域中的第nl列和第n2列感应区域共用该等P个第一感应器中同一第一感应器,nl与 n2分别为小于等于N的不同正整数;以及Q个第二感应器,用以驱动该M栏感应区域,Q为大于M的整数,位于第nl列、第ml栏的该感应区域所对应的该第二感应器不同于位于第n2列、第ml栏的该感应区域所对应的该第二感应器,其中ml为小于等于M的正整数。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触控式感应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含一分析模块,当该第nl列和第n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丁豪张复胜
申请(专利权)人:晨星软件研发深圳有限公司晨星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