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微波炉,包括腔体以及微波生成机构,所述微波生成机构中设置超材料,所述超材料由基材以及若干人造微结构组成,所述基材分成若干晶格,所述人造微结构置于所述晶格中,所述超材料沿水平方向分成若干区段,所述区段单元的介电常数ε与磁导率μ之乘积中部单元处最大,两端从小到大呈渐变趋势,且所述渐变趋势向中部单元处趋近。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超材料汇聚微波,使加热食物更有针对性且能提高微波加热的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微波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微波炉。
技术介绍
在利用微波加热食物的微波炉中,人们为了使食物受热均匀,使用放置食物的托盘(转盘)旋转进行加热以控制圆周方向的加热不均匀,但仍会存在加热不均匀的情况,例如在激励口位于侧壁的情况下,加热室内有的地方受热强且均匀,如托盘的四周,而有的地方加热较弱,如转盘中部,造成微波能量的浪费以及加热效率的低下,而通常,人们只希望加热特定的食物,因此人们希望微波加热能有针对性且提高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加热食物有针对性且提高微波利用效率的微波炉。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微波炉,包括腔体以及微波生成机构,所述微波生成机构中设置超材料,所述超材料由基材以及若干人造微结构,所述基材分成若干晶格,所述人造微结构置于所述晶格中,所述超材料沿水平方向分成若干区段, 所述区段单元的介电常数ε与磁导率μ之乘积中部单元处最大,两端从小到大呈渐变趋势,且所述渐变趋势向中部单元处趋近。在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微波炉中,所述超材料由多个超材料片状基板堆叠形成,所有的人造微结构在空间中形成周期阵列。 在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微波炉中,所述所有的人造微结构在空间中呈均匀性的周期阵列。在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微波炉中,在基材选定的情况下,通过改变人造微结构的图案、设计尺寸和/或人造微结构在空间中的排布获得内部的介电常数ε与磁导率μ结果分布。在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微波炉中,所述基材由陶瓷材料、高分子材料、铁电材料、铁氧材料或铁磁材料制得。在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微波炉中,所述的人造微结构为具有图案的附着在基材上的金属线。在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微波炉中,所述的超材料微波生成机构包括磁控管、波导管、分散器以及超材料。在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微波炉中,所述的超材料设置于分散器底部,用于汇聚所产生的微波并将其发送至所述的托盘。在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微波炉中,所述金属线通过蚀刻、电镀、钻刻、光刻、电子刻或离子刻的方法附着在基材上。在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微波炉中,所述金属线为铜线或银线。在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微波炉中,所述金属线呈雪花状的“工”字型或“工”字型的衍生型。实施本专利技术的微波炉,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克服现有技术中加热没有针对性且微波能量浪费严重,利用超材料汇聚微波,使加热食物更有针对性且提高微波加热的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种微波炉结构示意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超材料汇聚电磁波示意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超材料结构示意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超材料折射率分布示意图5至图7为本专利技术人造微结构的实施例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超材料是指一些具有天然材料所不具备的超常物理性质的人工复合结构或复合材料。通过在材料的关键物理尺度上的结构有序设计,可以突破某些表观自然规律的限制,从而获得超出自然界固有的普通性质的超常材料功能。“超材料重要的三个重要特征(I)“超材料通常是具有新奇人工结构的复合材料;⑵“超材料具有超常的物理性质(往往是自然界的材料中所不具备的);⑶“超材料性质往往不主要决定与构成材料的本征性质,而决定于其中的人工结构。请参阅图1及图2,在本专利技术实例中,一种微波炉,包括腔体I以及微波生成机构2。其中,腔体I包括壳体10以及托盘15 ;微波生成机构2包括分散器25、波导管35、磁控管45以及超材料20。超材料20置于分散器25的底部,由基材201以及若干人造微结构 202组成,基材201分成若干晶格,人造微结构202置于晶格中,超材料20沿水平方向分成若干区段,所述区段单元的介电常数ε与磁导率μ之乘积中部单元处最大,两端从小到大呈渐变趋势,且所述渐变趋势向中部单元处趋近。其中,磁控管45用于产生微波,其本质是一个真空管,管内的电能会转化为振动电磁场,家用微波炉的频率为2450兆赫;波导管35 用于引导微波辐射到分散器25 ;分散器25用于分散来自波导管35的微波;超材料20用于汇聚微波并将其发送到腔体中的托盘15。需要说明的是,为了改变超材料汇聚微波的大小和位置,可以对超材料附加可以转动的旋转机构,以适应加热不同食物的需要。图2中,以人造微结构202的大小代表介电常数ε与磁导率μ之乘积的大小不同,介电常数ε与磁导率μ之乘积的大小即反映折射率的大小。要实现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微波则由折射率小的区段向折射率大的区段发生折射,换句话说,折射率由小到大,电磁波会从折射率小的区段一直向折射率大的区段偏折,从而发生了微波的汇聚。请参阅图3,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超材料20,为了更好的调制汇聚效果,实践中常用多个片状超材料20层压成多个超材料组合体30。基材201分成若干晶格,“晶格”的概念来自固体物理,这里的“晶格”是指在超材料中每个人造微结构202所占用的尺寸。“晶格”尺寸取决于人造微结构202需要响应的折射率分布,通常人造微结构202的尺寸为所需响应的电磁波波长的十分之一。人造微结构202置于晶格形成一个单元,所述单元的阻抗在基材201选定的情况下,改变人造微结构202的图案、设计尺寸和/或人造微结构在空间中的排列通过仿真而获得介电常数ε与磁导率μ之乘积。超材料可以对电场或者磁场,或者两者同时进行相应。对电场的响应取决于超材料的介电常数ε,而对磁场的响应取决于超材料的磁导率μ。通过对超材料空间中每一点的介电常数ε与磁导率μ的精确控制,我们可以实现通过超材料对电磁波的影响。电磁参数在空间中的均匀或者非均匀的分布是超材料20的重要特征之一。电磁参数在空间中的均匀分布为非均匀分布的一种特殊形式,但其具体特性,仍然是由空间中排列的各个单元结构的特性所决定。因此,通过设计空间中排列的每个结构的特性,就可以设计出整个超材料在空间中每一点的电磁特性,这种电磁材料系统将会具有众多奇异特性,对电磁波的传播可以起到特殊的引导作用。请参阅图4,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部单元折射率η3最大,两端的折射率用nl、 n2、n4、n5表示,且各区段折射率从小到大呈渐变趋势,其变化趋势渐向中部单元处趋近, 即nl < n2 < n3 ;n3彡n4彡n5, (nl、n2、n3、n4、n5不同时取等号)折射率如此分布导致电磁波向中部单元汇聚。在本专利技术的微波炉中,基材201由陶瓷材料、高分子材料、铁电材料、铁氧材料或铁磁材料制得。优选地,选用FR4、F4B、聚四氟乙烯,其中,聚四氟乙烯的电绝缘性非常好, 因此不会对电磁波的电场产生干扰,并且具有优良的化学稳定性、耐腐蚀性,使用寿命长, 作为人造微结构202附着的基材201是很好的选择。在本专利技术的微波炉中,所述的人造微结构202为一具有图案的附着在基材201上的金属线。在本专利技术的微波炉中,金属线通过蚀刻、电镀、钻刻、光刻、电子刻或离子刻的方法附着在基材201上。在本专利技术的微波炉中,所述金属线为铜线或银线。如图5至图7所示,作为具体的实施例,所述金属线呈雪花状的“工”字型或“工” 字型衍生型。当然,这里只是举了三个简单的例子,金属线的图案还可以为其它的,本专利技术并不能对此一一列举,如“十”字形、“王”字形、不等边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或不规则闭合曲妹坐坐在基材选定的情况下,通过改变人造微结构的图案、设计尺寸和/或人造微结构在空间中的排布获得想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微波炉,包括腔体以及微波生成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波生成机构中设置超材料,所述超材料由基材以及附着于基材上的若干人造微结构组成,所述基材分成若干晶格,所述人造微结构置于所述晶格中,所述超材料沿水平方向分成若干区段,所述区段单元的介电常数ε与磁导率μ之乘积中部单元处最大,两端从小到大呈渐变趋势,且所述渐变趋势向中部单元处趋近。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波炉,包括腔体以及微波生成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波生成机构中设置超材料,所述超材料由基材以及附着于基材上的若干人造微结构组成,所述基材分成若干晶格,所述人造微结构置于所述晶格中,所述超材料沿水平方向分成若干区段,所述区段单元的介电常数ε与磁导率μ之乘积中部单元处最大,两端从小到大呈渐变趋势,且所述渐变趋势向中部单元处趋近。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波炉,其特征在于,所述超材料由多个超材料片状基板堆叠形成,所述超材料片状基板由基材以及附着于基材上的多个人造微结构组成,所有的人造微结构在空间中形成周期阵列。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波炉,其特征在于,所述所有的人造微结构在空间中呈均匀性的周期阵列。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波炉,其特征在于,在基材选定的情况下,通过改变人造微结构的图案、设计尺寸和/或人造微结构在空间中的排布获得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若鹏,季春霖,岳玉涛,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光启高等理工研究院,深圳光启创新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