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聚氨酯泡沫塑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尤其是一种阻燃型聚氨酯改性聚异氰脲酸酯泡沫、其制备方法及应用,属于高分子材料领域。
技术介绍
自聚氨酯泡沫材料诞生以来,特别是最近几十年来种类多样聚醚或聚酯多元醇与有机功能异氰酸酯的开发面世,基于含有活泼氢原子组分和异氰酸酯反应组分发泡制备的聚氨酯软泡和硬质泡沫塑料,因其具有低导热系数、低密度、容易现场应用加工成形等特点,已经在建筑保温、节能工程、车辆制造与内饰、工业管道、冷库和冰箱等相关绝热保温
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聚氨酯泡沫塑料》朱吕民、刘益军著,化学工业出版社)。 聚氨酯泡沫塑料是由碳、氢等元素组成的多孔状有机高分子材料,密度低、比表面积大,通常情况下其极限氧指数(OI)为17左右,易着火燃烧,并同时产生大量有毒有害的烟雾。随着工业与民用建筑、车辆、航空航天、机械电子、石油化工等应用领域对相关材料的阻燃性能等级要求的不断提升,在保持聚氨酯泡沫优异应用性能的基础上,研究开发匹配的高效阻燃新技术是目前阻燃型聚氨酯泡沫塑料应用发展的重要课题。为了提升聚氨酯泡沫的阻燃性能,通过发泡体系配方中采用的过量异氰酸酯官能团(-NC0)在相应催化剂下的三聚反应,形成三官能度的六元环状结构氮杂异氰脲酸酯,一方面可以提高反应体系的交联度和最终泡沫产品的尺寸稳定性与耐热性,同时异氰脲酸酯结构可以显著提高了泡沫塑料产品的阻燃性能。特别是采用芳烃聚酯多元醇为多元醇组分的情况下,即使不外添加助燃功能助剂,泡沫塑料产品的极限氧指数(OI)可提升至25左右,和较低烟密度(SDR)和优异的耐火焰贯穿性能,为提高聚氨酯泡沫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阻燃型聚氨酯改性聚异氰脲酸酯泡沫,包括以下质量份的组分:多元醇?????????????????100复合催化剂?????????????1.5?12.0泡沫稳定剂?????????????0.1?3.0发泡剂?????????????????10?50复合阻燃剂?????????????30?100异氰酸酯???????????????200?60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阻燃型聚氨酯改性聚异氰脲酸酯泡沫,包括以下质量份的组分多元醇100复合催化剂1. 5-12. O泡沫稳定剂O. 1-3. O发泡剂10-50复合阻燃剂30-100异氰酸酯200-60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阻燃性聚氨酯改性聚异氰脲酸酯泡沫,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元醇是平均分子量为200-2000 g/mol、羟值为50-400 mgKOH/g的聚酯多元醇。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阻燃性聚氨酯改性聚异氰脲酸酯泡沫,其特征在于所述聚酯多元醇的平均分子量为200-600 g/mol、羟值为200-400 mgKOH/g。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阻燃性聚氨酯改性聚异氰脲酸酯泡沫,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催化剂由以下至少两种催化剂复合组成,催化剂1:有机碱化合物,包括2,4,6-三(二甲氨基甲基)苯酚、N,N’,N”-三(二甲氨基丙基)对称六氢三嗪中的至少一种,以配方中多元醇组分为100质量份计算,所述催化剂 I的配方用量为1. 0-5. O质量份;催化剂2:脂肪族羧酸的碱金属盐,包括醋酸、辛酸、油酸的碱金属盐中的至少一种,以多元醇组分为100质量份计算,所述催化剂2的用量为O. 5-4. O质量份;所述催化剂2是乙酸钾、2-乙基己酸钾中的至少一种;催化剂3 :有机多胺化合物,以多元醇组分为100质量份计算,所述催化剂3的用量为0-3. O质量份;所述催化剂3是三乙烯二胺、N’,N’ - 二乙基环己胺、五甲基二乙烯三胺中的至少一种。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阻燃性聚氨酯改性聚异氰脲酸酯泡沫,其特征在于所述泡沫稳定剂是硅氧烷氧化烯烃的共聚物、有机硅氧聚合物、烷基酚聚氧乙烯醚、脂肪醇聚氧乙烯醚、脂肪醇聚氧乙烯酯、蓖麻油聚氧乙烯醚和蓖麻油聚氧乙烯酯中的至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荣仁,曹阿民,肖广国,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弘诺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