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是一种预防禽沙门氏菌病的中药颗粒剂及其制备方法,该颗粒剂由黄连50-200g、黄芩50-200g、黄柏50-200g、知母30-120g、栀子30-120g、防风30-120g、地骨皮30-120g、车前子30-120g、枳实30-100g制作而成。本发明专利技术克服现有抗菌药物存在的药物残留问题,可以满足人们日益重视的生产绿色无公害畜禽产品需求。本品位纯中兽药制剂,故无任何药物残留、对机体无毒副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是,属于兽药的
技术背景沙门氏菌病又名副伤寒(paratyphoid),是各种动物由沙门氏菌属细菌引起的疾病总称,临诊上多表现为败血症和肠炎。由鸡白痢沙门氏菌所引起的称为鸡白痢,由鸡伤寒沙门氏菌引起的成为禽伤寒,有其他有鞭毛能运动的沙门氏菌所引起的禽类疾病则统称为禽副伤寒。禽沙门氏菌病在世界各地普遍存在,对养禽业的危害性很大。自1885年Salmon发现沙门氏菌以来已有百年的历史.许多学者对沙门氏菌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广泛的研究。沙门氏菌属的细菌依据其对宿主的感染范围,可分为宿主适应血清型和非宿主适应血清型2大类。前者只对其适应的宿主有致病性,包括马流产沙门氏菌、羊流产沙门氏菌、鸡沙门氏菌、副伤寒沙门氏菌(A. C)、鸡白痢沙门氏菌、伤寒沙门氏菌;后者则对多种宿主有致病性,包括鼠伤寒沙门氏菌、鸭沙门氏菌、德尔俾沙门氏菌、肠炎沙门氏菌、纽波特沙门氏菌、田纳西沙门氏菌等。至于猪霍乱沙门氏菌和都柏林沙门氏菌,原来认为分别对猪和牛有宿主适应性,近来发现对其他宿主也能致病。沙门氏菌的血清型虽然很多,但常见的危害人畜的非宿主适应血清型只有20多种,加上宿主适应血清型,也不过仅30余种。本属细菌对干燥、腐败、日光等因素具有一定的抵抗力,在外界条件下可以生存数星期或数月。禽沙门氏菌病常形成相当复杂的传播循环。病禽、带菌禽是主要的传染源。有多种传播途径,最常见的是通过带菌卵而传播。被感染的小鸡若不加以治疗,则大部分死亡,耐过本病的鸡长期带菌,成年后也能产卵,卵又带菌,若以此作为种蛋时,则可周而复始地代代相传。沙门氏菌是危害养禽业的重要疾病,其中主要是鸡白痢沙门氏菌,鸡伤寒沙门氏菌,其次是引起幼禽副伤寒感染的鼠伤寒沙门氏菌,乙型副伤寒沙门氏菌,猪霍乱沙门氏菌,肠炎沙门氏菌,鸭沙门氏菌,自从发现鸡沙门氏菌以来,研究者就应用了多种药物来治疗鸡沙门氏菌病,使用最多的是抗菌药物。然而因抗菌性药物的广泛使用,使不敏感性菌株逐渐增加,给治疗和预防工 作带来了很大困难,这已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问题。目前已经证明对抗菌性药物不敏感的沙门氏菌体细胞内有一种R因子,R因子是一遗传因子,它可以将该菌株产生的耐药性遗传给下一代。中草药以其残毒低,且能调节机体的免疫机能和不易产生耐药性等优点,在防治某些疾病中技高一筹,同时中草药成分的复杂性、种类繁多、组合的无限多样化,可用于对付细菌的抗性突变。由此可见,禽沙门氏菌病是危害很大的一种疾病,给养殖户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针对这种情况,开发一种安全有效,副作用小的中药制剂就成了人们急需解决的事情。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本专利技术将黄连、黄芩等制成颗粒剂,配伍科学,剂型选择合理,制备工艺可以更好保留药物有效成分,治疗作用良好,市场广阔。本专利技术是这样构成的它是由黄连50_200g、黄芩50_200g、黄柏50_200g、知母30-120g、桅子 30-120g、防风 30_120g、地骨皮 30_120g、车前子 30_120g、枳实 30_100g 制作而成。具体来说它是由黄连100g、黄芩100g、黄柏100g、知母80g、桅子80g、防风80g、地骨皮80g、车前子80g、枳实50g制作而成。所述的预防禽沙门氏菌病的中药颗粒剂的制备方法取黄连、黄芩、黄柏、知母、桅子、防风、地骨皮、车前子、枳实粉碎成粗粉,加6-12倍量的水,浸泡0. 5-2h,回流提取1-3次,每次l_3h,合并提取液,浓缩,加80-95%乙醇,静沉,取上清液回收乙醇至稠膏状,加辅料制粒,干燥,整粒分装,即得。优选工艺如下取黄连、黄芩、黄柏、知母、桅子、防风、地骨皮、车前子、枳实粉碎成粗粉,加10倍量的水,浸泡lh,回流提取2次,每次2h,合并提取液,浓缩,加95%乙醇,静沉,取上清液回收乙醇至稠膏状,加入相同量的蔗糖、0. 5倍量的糊精,充分混合均匀后,喷以75%的酒精,酒精喷入量为混合物的10%,过I号筛,放入干燥箱中,55 65°C适宜,时间为lh,即得。本方以黄连、黄芩、黄柏为君药;辅以清热泻火、解表祛风、滋阴退热的知母、桅子、防风、地骨皮以及利水通淋、促进细菌内毒素排出的车前子;佐使以健胃消食、消肿止痛的枳实制作而成。全方具有清热解毒,抗菌消炎,凉血消肿功效,用于治疗禽沙门氏菌引起的疾病有良好疗效。在提取工艺的研究过程中,经预试验发现,影响有效成分含量和浸膏得率结果的主要因素有煎煮提取时间、溶剂水用量、醇沉时乙醇的浓度。以浸膏得率作为评价指标,可反映提取的总体情况;以有效成分含量作为评价指标,则可反映主药的提取情况,二者相结合,既全面又有重点地考察了处方中各味药材的提取效果,从而更好地指导制剂工艺条件的优选。经正交法优化工艺条件,最终选择加10倍量的水,浸泡lh,回流提取2次,每次2h,合并提取液,浓缩,加95%乙醇除杂。该工艺浸膏得率适宜,有效成分含量高,流程简单,适合大规模生产。本品选择的剂型是颗粒剂,之所以选择该剂型,原因如下目前多数中兽药以粉齐U、散剂为主,不利于畜禽的吸 收,通过采用提取有效成分制成现代制剂颗粒剂,提高中药材的利用率,使产品剂量准确、溶解迅速、便于吸收、起效快、无药残,达到了绿色兽药的要求。崩解溶出快、口感好、携带保存方便、服用量小、性质稳定和无糖型是目前中药颗粒及其发展的主要方向,中药颗粒剂应用前景广阔。颗粒剂的制作工艺一般从成型性、颗粒的色泽、硬度等方面考察。虽然颗粒剂的辅料种类繁多,许多新型的辅料相继出现,但大多价格较贵,增加了生产成本。目前用作生产颗粒剂的辅料除少数使用淀粉或药粉外,一般以糖粉为主。特别是处方中的黄柏、黄连等药物味苦,选用蔗糖粉末更可作为矫味剂。考察了原辅料的搭配比例、黏合剂酒精的用量和浓度对颗粒的制作工艺的影响。稠膏与糊精按一定比例混合后,再制作颗粒时粘度大,不易过筛,过筛率低,浪费大,制成的颗粒干燥后色泽不均匀,有结块现象,味苦。稠膏与蔗糖混合后,容易过筛,过筛率高,颗粒色泽均匀,大小适中,细粉少,干燥后放置易吸潮而有轻微的结块。提取物、蔗糖、糊精以1:1 : 0.5混合时,适合该颗粒剂的制备。从防治试验性肠炎沙门氏菌病的实验可以看出,本中药复方制剂通过饮水中给药能有效控制感染病禽的临床症状,降低死亡率,促进病禽康复,治疗效果良好。具体的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1:黄连100g、黄芩100g、黄柏100g、知母80g、桅子80g、防风80g、地骨皮80g、车前子80g、积实 50g取黄连、黄芩、黄柏、知母、桅子、防风、地骨皮、车前子、枳实粉碎成粗粉,加10倍量的水,浸泡lh,回流提取2次,每次2h,合并提取液,浓缩,加95%乙醇,静沉,取上清液回收乙醇至稠膏状,加入相同量的蔗糖、0.5倍量的糊精,充分混合均匀后,喷以75%的酒精,酒精喷入量为混合物的10%,过I号筛,放入干燥箱中,55 65°C适宜,时间为lh,即得颗粒剂。混饮。每2升水加本品lg,一日两次,自由饮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2:黄连5g、黄岑50 g、黄柏50g、知母30g、桅子30g、防风30g、地骨皮30g、车前子30g、枳实30g取黄连、黄芩、黄柏、知母、桅子、防风、地骨皮、车前子、枳实粉碎成粗粉,加6倍量的水,浸泡0. 5h,回流提取lh,提取液浓缩,加80 %乙醇,静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预防禽沙门氏菌病的中药颗粒剂,其特征在于:它是由黄连50?200g、黄芩50?200g、黄柏50?200g、知母30?120g、栀子30?120g、防风30?120g、地骨皮30?120g、车前子30?120g、枳实30?100g制作而成。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预防禽沙门氏菌病的中药颗粒剂,其特征在于它是由黄连50-200g、黄芩50-200g、黄柏 50-200g、知母 30-120g、桅子 30-120g、防风 30-120g、地骨皮 30-120g、车前子30-120g、枳实30-100g制作而成。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防禽沙门氏菌病的中药颗粒剂,其特征在于它是由黄连100g、黄芩100g、黄柏100g、知母80g、桅子80g、防风80g、地骨皮80g、车前子80g、枳实50g制作而成。3.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预防禽沙门氏菌病的中药颗粒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取黄连、黄芩、黄柏、知母、桅子、防风、地骨皮、车前子、枳实粉碎成粗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根荣,
申请(专利权)人:董根荣,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