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层次立体种植灌木或亚灌木的托罩和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555483 阅读:195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10 11:4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种植灌木或亚灌木的装置和方法,具体涉及一种多层次立体种植灌木或亚灌木的托罩和方法,包括托罩,所述的托罩为上小下大的圆锥环、长方体或多边体形状,托罩垂直叠放在一起构成圆锥、圆台、长方体或多边体形结构,托罩内填土壤,托罩环面沿圆周方向、长方体或多边体外沿方向设有若干开孔,种植时,将灌木或亚灌木穿过开孔种植在托罩内的土壤中即可,栽种了灌木或亚灌木的多层托罩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把多个系列的多层托罩彼此首尾相接在一起形成绿化墙。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托罩可以拆卸、方便运输、占地较少,垂直空间利用率大大提高,有效突破了灌木或亚灌木的传统种植模式,大大拓展了灌木或亚灌木在园林中的应用空间,便于推广应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种植灌木或亚灌木的装置和方法,具体涉及。灌木或亚灌木以其独特的形态特征、生长习性和生态适应性,在城市园林绿化中被经常使用,并与其他树木、花草一起在绿化和美化城市景观过程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与高大乔木相比,灌木或亚灌木的生长高度一般较为低矮、垂直空间利用率较低,这些特点使其在城市园林绿化中,常常只能作为绿化的配角,起到点缀和陪衬的作用,而难以在更多景点以更大的频度和更大的规模发挥更大的作用。而实际上,有些灌木或亚灌木在形态特征、适应能力、光合效率等方面与很多乔木树种(或草本植物)相比并不逊色,有的甚至还具有更为明显的优势或特色,但是,正是由于其高度较低、垂直空间利用能力较弱等方面的原因,灌木或亚灌木往往很难被“委以重任”,这实属可惜。鉴于此,如果能够对灌木或亚灌木的传统种植模式加以改进,从而使其不仅能够有效克服自身固有的一些先天性的不足,而且还能发挥出某些独特的优势,这样,一些优良的灌木或亚灌木树种就可以实现在城市园林中扩大种植、并发挥更大的生态作用。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因灌木或亚灌木生长高度低、垂直空间利用能力弱、在园林工程中使用率不高、发挥作用小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能够多层次立体种植灌木或亚灌木的托罩和方法,该方法有助于促进灌木或亚灌木在园林工程中发挥更大的生态作用。为实现上述目的,设计一种用于种植灌木或亚灌木的多层托罩,包括托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托罩为上小下大的圆锥、矩形或多边形环,托罩垂直叠放在一起构成圆锥体、圆台、长方体或多边形立体结构 ,托罩内填土壤,托罩的环面上设有若干开孔。该多层脱宅还有以下优化的结构所述的托罩优选由陶瓷制成。所述的托罩上下叠放并可设置成嵌套连接的方式。所述的开孔优选等间距排列。本专利技术还包括一种绿化单元结构,包括上述的多层托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灌木或亚灌木穿过所述的开孔种植在托罩内的土壤中。所述的灌木或亚灌木还直接种植在最上层的托罩的土壤内。种植的灌木或亚灌木选自红叶石楠、金叶女贞、金黄杨边、红花继木、法国冬青、杜鹃、海桐、桧柏、侧柏、钩骨、玫瑰、杜鹃、牡丹、小檗、黄杨、沙地柏、铺地柏、连翘、迎春、月季、荆、茉莉、沙柳、沙棘、红叶小檗、美国红栌、紫叶矮樱、紫叶风箱果、丰花月季、红瑞木、椤木石楠、洒金柏、棣棠、金叶莸、金叶榆、黄刺玫、小叶女贞、大叶黄杨、小叶水蜡、石楠、火棘、小刺柏、地柏、龙柏、绒柏、小叶黄杨、忍冬、木槿、丁香、亮叶腊梅、山蜡梅、柳叶蜡梅、米珍果、尖叶杜茎山、不出林、矮地菜、黄边万年兰、金边缝线麻、矮茶风、新西兰麻、梅叶冬青、岗梅、细叶野牡丹、山公榴、水社野牡丹、马里兰鹿草、粉鹿草、长萼野海棠、毛稔、朝天罐、高脚红缸、罐子草、线鸡腿、大金钟、公石榴、阔叶金锦香、地枫皮、追地风、钻地风、南宁地枫皮、桃叶珊瑚、青木、东瀛珊瑚、滨柃、凹叶柃木、松毛翠、显脉金花茶、油茶花、茶子木花、水麻黄、青海枸杞、枸杞果、白疙针、旁米布如、四季果、珊瑚樱、吉庆果、珊瑚子、玉珊瑚、红珊瑚、野辣爺、野海椒、山红珠、小叶女贞、小叶冬青、小白腊、楝青、小叶水腊树、胡枝子、随军茶、二色胡枝子、雪层杜醇、抱石越桔、扁刺蔷薇、刺梨子、大油瓶子、金罂子、金樱子、槟榔花、金边剑麻、熏衣草、百里香和杜鹃花中的一种或多种。本专利技术还包括一种多层次立体种植灌木或亚灌木的绿化墙,包括上述绿化单元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绿化墙由若干个绿化单元结构排列构成。迄今为止,有关灌木或亚灌木种植的方法还一直沿用传统模式,还没有人提出具有创新意义和广阔应用前景的新的种植模式。基于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了多层次立体种植灌木或亚灌木的方法,希望以此拓展灌木或亚灌木在园林中的应用空间,使其在提高城市绿化率、增强城市碳汇能力、消减城市热岛效应以及其他方面,发挥更大生态作用。本专利技术的托罩可以拆卸、方便运输,占地较少,垂直空间利用率大大提高,生态效益明显。便于在很多地点广泛推广应用。本专利技术的方法,有效突破了灌木或亚灌木的传统种植模式,大大拓展了灌木或亚灌木在园林中的应用空间,将在园林绿化和美化工作中发挥出更大的生态作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多层托罩结构示意图;图2为实施例1的种植状态图;图中1.托罩2.开孔3. 土壤4.灌木或亚灌木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本申请中的生产设备都是本领域的常用设备,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 :a)如图1所示,按照绿化地点的实际需要,制做一系列尺寸不等、相互嵌套的无底的托罩,托罩采用厚而坚固的陶瓷材料或其他坚固耐久、不易生锈的材料,托罩层数根据实际需要而定。每个托罩均为上小下大的圆锥环形状。上下托罩之间的接口处为嵌套关系。每个托罩环面沿圆周方向均匀留有若干开孔。所有托罩组合起来形成类似金字塔的圆锥或圆台形状,从而避免托罩之间相互遮庇。整个托罩体系内填装土壤。最上部的托罩中直接栽种灌木或亚灌木,其他各层的托罩,则从每个开孔内栽种灌木或亚灌木。b)当整个托罩体系内栽种灌木或亚灌木完成后,根据生长需要,适时进行浇水、修剪、施肥或换土,以维持整个托罩栽植体系中灌木或亚灌木的健康生长。生长起来后,上下层灌木或亚灌木枝条相互错落搭接,形成一体化的高耸的圆锥或圆台形的灌木或亚灌木丛。这将大大增强绿化和美化的效果。整个托罩体系内栽种的灌木或亚灌木种类可以统一,也可以根据绿化和美化的需要,进行种间优化配置。如红叶石楠、金叶女贞、金黄杨边、红花继木、法国冬青、杜鹃、海桐、桧柏、侧柏、钩骨、玫瑰、杜鹃、牡丹、小檗、黄杨、沙地柏、铺地柏、连翘、迎春、月季、荆、茉莉、沙柳、沙棘、红叶小檗、美国红栌、紫叶矮樱、紫叶风箱果、丰花月季、红瑞木、稷木石楠、洒金柏、棣棠、金叶莸、金叶榆、黄刺玫、小叶女贞、大叶黄杨、小叶水蜡、石楠、火棘、小刺柏、地柏、龙柏、绒柏、小叶黄杨、忍冬、木槿、丁香、亮叶腊梅、山蜡梅、柳叶蜡梅、米珍果、尖叶杜茎山、不出林、矮地菜、黄边万年兰、金边缝线麻、矮茶风、新西兰麻、梅叶冬青、岗梅、细叶野牡丹、山公榴、水社野牡丹、马里兰鹿草、粉鹿草、长萼野海棠、毛稔、朝天罐、高脚红缸、罐子草、线鸡腿、大金钟、公石榴、阔叶金锦香、地枫皮、追地风、钻地风、南宁地枫皮、桃叶珊瑚、青木、东瀛 珊瑚、滨柃、凹叶柃木、松毛翠、显脉金花茶、油茶花、茶子木花、水麻黄、青海枸杞、枸杞果、白疙针、旁米布如、四季果、珊瑚樱、吉庆果、珊瑚子、玉珊瑚、红珊瑚、野辣茄、野海椒、山红珠、小叶女贞、小叶冬青、小白蜡、楝青、小叶水蜡树、胡枝子、随军茶、二色胡枝子、雪层杜鹃、抱石越桔、扁刺蔷薇、刺梨子、大油瓶子、金罂子、金樱子、槟榔花、金边剑麻、熏衣草、百里香、杜鹃花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种植灌木或亚灌木的多层托罩,包括托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托罩为上小下大的圆锥、矩形或多边形环,托罩垂直叠放在一起构成圆锥体、圆台、长方体或多边形立体结构,托罩内填土壤,托罩的环面上设有若干开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种植灌木或亚灌木的多层托罩,包括托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托罩为上小下大的圆锥、矩形或多边形环,托罩垂直叠放在一起构成圆锥体、圆台、长方体或多边形立体结构,托罩内填土壤,托罩的环面上设有若干开孔。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种植灌木或亚灌木的多层托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托罩由陶瓷制成。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种植灌木或亚灌木的多层托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托罩上下叠放并嵌套连接。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种植灌木或亚灌木的多层托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开孔等间距排列。5.一种绿化单元结构,包括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托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灌木或亚灌木穿过所述的开孔种植在托罩内的土壤中。6.如权利要求5所述绿化单元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灌木或亚灌木还直接种植在最上层的托罩的土壤内。7.如权利要求5所述绿化单元结构,其特征在于种植的灌木或亚灌木选自红叶石楠、金叶女贞、金黄杨边、红花继木、法国冬青、杜鹃、海桐、桧柏、侧柏、钩骨、玫瑰、杜鹃、牡丹、小檗、黄杨、沙地柏、铺地柏、连翘、迎春、月季、荆、茉莉、沙柳、沙棘、红叶小檗、美国红栌、紫叶矮樱、紫叶风箱果、丰花月季、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德志李经纶秦艾丽
申请(专利权)人:华东师范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