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体式银行卡结构及智能终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550197 阅读:1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05 21: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分体式银行卡结构及智能终端。一种分体式银行卡结构包括卡本体,及与卡本体可拆式联接的芯片体,所述的卡本体上设有用于容置芯片体的空槽。一种实现银行卡无线支付的智能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插入银行卡芯片体的插槽,及与插槽电性连接的应用处理模块,及与应用处理模块的近距离非接触通讯模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银行卡设计成分体式结构,既可以与卡本体成为一个整体,用于银行系统的传统业务,比如ATM机的存取款;也可以将其取出,插入至便携式智能终端的插槽内,通过便携式智能终端实现非接触式的移动支付,大大地提高了用户在使用银行卡过程的便携性,从而有利于提高移动支付的使用频率,减少纸币的使用,既环保又节能。(*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分体式银行卡结构及智能终端
本技术涉及一种银行卡结构,更具体地说是指一种分体式银行卡结构及智能 终端。
技术介绍
新型移动计算概念影响到社会各个领域和阶层,移动电子商务成为当今灸手可 热话题。由于手机普遍性和便捷性,持有手机、平板电脑等便携式智能终端在任何时候、任 何地方都可满足金融服务需求,金融业与移动通信及IT技术结合步伐不断加速。同时,银 行业也在大力地推广其网上银行和电子结算方式。传统的接触式电子结算方式,使用时仍 受到极大地限制,其原因在于,刷卡速度慢,操作时间较长,并且用户携带银行卡并不方便。 而且移动运营商大多为用户提供通讯类服务,若其面对用户大量地推广个人金融业务,不 仅不具有产业优势,还将受到行政等管理部门的管制。面对日益成熟的移动支付方式,和银行业庞大的用户群和结算系统,有必要开发 出通过手机实现银行卡无线支付的技术,以满足人们的使用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而提供一种分体式银行卡结构及智 能终端。通过这分体式结构的银行卡,用户即可以将芯片装在卡体上,办理银行系统的存取 款等业务,还可以插入于便携式智能终端上,通过非接触模块与无线式POS终端进行结算。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分体式银行卡结构,包括卡本体,及与卡本体可拆式联接的芯片体,所述的卡 本体上设有用于容置芯片体的空槽。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空槽的一端设有凸起部,另一端设有活动式凸扣机构, 所述的活动式凸扣机构包括嵌设于卡本体内的滑动块,滑动块的外端设有凸出部;所述芯 片体的两端分别设有用于嵌入凸起部、凸出部的第一凹槽、第二凹槽;所述的卡本体上设有 用于装入滑动块的滑动腔。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滑动腔内设有位于滑动块底部的弹性件。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还包括穿设于卡本体与滑动块之间的滑动销,所述的卡本 体上设有与滑动方向垂直的滑动直槽,所述的滑动块上设有与滑动直槽成斜角相交的滑动 斜槽。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的滑动斜槽内的两侧设有定位凸条,所述的滑动销设 有用于嵌入定位凸条的定位凹环。一种实现银行卡无线支付的智能终端,包括用于插入银行卡芯片体的插槽,及与 插槽电性连接的应用处理模块,及与应用处理模块的近距离非接触通讯模块。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还包括与应用处理模块连接的输入按键和指纹传感器。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的近距离非接触通讯模块为NFC模块。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将银行卡设计成分体式结构,既可以与卡本体成为一个整体,用于银行系统的传统业务,比如ATM机的存取款;也可以将其取出,插入至便携式智能终端(比如手机、平板电脑)的插槽内,通过便携式智能终端实现非接触式的移动支付,大大地提高了用户在使用银行卡过程的便携性,从而有利于提高移动支付的使用频率,减少纸币的使用,既环保又节能。在非接触式的交易过程中,还可以通过智能终端来输入密码信息,由于是自身持有的设备,在密码信息输入过程中,可以有效地防止密码信息的泄露。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分体式银行卡结构具体实施例的平面示意图及其放大图;图2为图1的A-A剖视图及其放大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实现银行卡无线支付的智能终端具体实施例的结构方框图;图4为图3所示实施例与受理终端一起的结构方框图。附图标记说明10卡本体11空槽12凸起部13滑动腔14弹性金属片15滑动直槽20芯片体21第一凹槽22第二凹槽30活动式凸扣机构31滑动块311凸出部312滑动斜槽40滑动销90智能终端91插槽92应用处理模块93NFC模块94输入按键95指纹传感器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充分理解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一步介绍和说明,但不局限于此。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一种分体式银行卡结构,包括卡本体10,及与卡本体10可拆式联接的芯片体20,卡本体10上设有用于容置芯片体20的空槽11。空槽11的一端设有凸起部12,另一端设有活动式凸扣机构30,活动式凸扣机构30 包括嵌设于卡本体10内的滑动块31,滑动块31的外端设有凸出部311 ;芯片体20的两端分别设有用于嵌入凸起部12、凸出部311的第一凹槽21、第二凹槽22 ;卡本体10上设有用于装入滑动块31的滑动腔13。滑动腔13内设有位于滑动块31底部的弹性件,本实施例中为弹性金属片14。还包括穿设于卡本体10与滑动块31之间的滑动销40,卡本体10上设有与滑动方向垂直的滑动直槽15,滑动块31上设有与滑动直槽15成斜角相交的滑动斜槽312。滑动斜槽312内的两侧设有定位凸条(图中未示出),滑动销40设有用于嵌入定位 凸条的定位凹环,二者构成滑动配合关系,可以防止滑动销脱掉出来。为了进一步防止滑动销在处于锁紧状态时,不产生位移,还可以在滑动直槽的两 侧设有凸起点,以使滑动销在锁止位时,不发生移动。如图3和图4所示,本技术一种实现银行卡无线支付的智能终端90,包括用于 插入银行卡芯片体的插槽91,及与插槽91电性连接的应用处理模块92,及与应用处理模块 92的近距离非接触通讯模块,在本实施例中,近距离非接触通讯模块为NFC模块93。还包 括与应用处理模块92连接的输入按键94和指纹传感器95。其中,应用处理模块为智能终 端的主芯片电路。于其它实施例中,近距离非接触通讯模块也可以采用其它的近距离使用的RFID 模块。本技术是采用具有电接触点的IC卡式银行卡芯片体,将IC卡式银行卡芯片 体插入智能终端内设有的插槽内,由于智能终端的应用处理模块完成对IC卡式银行卡芯 片体的识别;还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用户将智能终端近距离放置于受理终端的射频工作场,受理终端向智能终 端的近距离非接触通讯模块发送命令以获取发起交易所需的数据信息;步骤2,近距离非接触通讯模块接收受理终端发起的命令,并通过应用处理模块将 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转发给银行卡芯片体;步骤3,银行卡芯片体响应收到的数字信号命令,并返回响应结果给近距离非接触 通讯模块;步骤4,近距离非接触通讯模块将银行卡芯片体返回的数字信号转换成模拟信号 返回给受理终端;步骤5,受理终端获得银行卡芯片体的信息;其中,步骤I至步骤4,智能终端需保持近距离放置于射频工作场。其中,智能终端优选为智能手机;近距离非接触通讯模块优选为NFC模块。其中,还包括密码信息输入的步骤(该步骤可以依交易的需要,设在不同的步骤之 间),密码信息为数字密码或指纹密码,密码信息从受理终端输入,也可以从智能终端输入。 其中,不管是从智能终端输入的密码信息是数字密码,还是指纹密码;在输入密码信息时, 智能终端都脱离受理终端的约束,在远距离之外进行密码的输入之后,再放回受理终端(即 POS机)的感应区域。从智能终端输入的密码信息时,不易被他们偷看,也不易他人的设备 所窃取。使用起来更安全。综上所述,本技术将银行卡设计成分体式结构,既可以与卡本体成为一个整 体,用于银行系统的传统业务,比如ATM机的存取款;也可以将其取出,插入至便携式智能 终端(比如手机、平板电脑)的插槽内,通过便携式智能终端实现非接触式的移动支付,大大 地提高了用户在使用银行卡过程的便携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分体式银行卡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卡本体,及与卡本体可拆式联接的芯片体,所述的卡本体上设有用于容置芯片体的空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分体式银行卡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卡本体,及与卡本体可拆式联接的芯片体,所述的卡本体上设有用于容置芯片体的空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体式银行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槽的一端设有凸起部,另一端设有活动式凸扣机构,所述的活动式凸扣机构包括嵌设于卡本体内的滑动块,滑动块的外端设有凸出部;所述芯片体的两端分别设有用于嵌入凸起部、凸出部的第一凹槽、第二凹槽;所述的卡本体上设有用于装入滑动块的滑动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分体式银行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腔内设有位于滑动块底部的弹性件。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分体式银行卡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穿设于卡本体与滑动块之间的滑动销,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翔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新国都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