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体积砼内循环水冷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546483 阅读:2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05 18: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大体积砼内循环水冷却装置,包括循环水管,与循环水管的进水口(11,21,51)、出水口(12,22,52)相连接的水箱(3)以及与循环水管贯通连接的水泵(13,23,53),所述循环水管包括上下两层,分别水平布置。其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施工方便、温控效果好的大体积砼内循环水冷却装置。(*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冷却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大体积混凝土内的循环水冷却装置。
技术介绍
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混凝土的截面尺寸较大,在混凝土硬化期间,水泥水化过程中温度增高,使混凝土的内外温差过大,内外温差产生的温度应力大于混凝土的抗拉应力,是导致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的主要因素。为了控制大体积混凝土内外的温差,多数 都采用覆盖保温法,也就是在基础施工完毕后,对外露表面采用塑料薄膜、棉毡之类的保温材料进行覆盖,此种方法施工程序多、保温效果受多方因素的制约,多数不能满足混凝土的温控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施工方便、温控效果好的大体积砼内循环水冷却装置。本技术大体积砼内循环水冷却装置,包括循环水管,与循环水管的进水口、出水口相连接的水箱以及与循环水管贯通连接的水泵,所述循环水管包括上下两层,分别水平布置。本技术大体积砼内循环水冷却装置,其中所述循环水管的上下两层相互独立,分别设有进水口、出水口以及水泵。本技术大体积砼内循环水冷却装置,其中所述循环水管的上下两层相互连通,进水口、出水口以及水泵的数量都为I个。本技术大体积砼内循环水冷却装置,其中所述循环水管的布置形状呈S形。本技术大体积砼内循环水冷却装置,其中所述同层循环水管的管与管之间的距离为O. 8 1.2米。本技术大体积砼内循环水冷却装置,其中所述循环水管由钢管焊接组成。本技术大体积砼内循环水冷却装置,其中所述水箱由钢板焊接形成或由砖块砌筑而成。本技术大体积砼内循环水冷却装置,其中所述水泵连接于进水口的一端。本技术与现有技术不同之处在于本技术大体积砼内循环水冷却装置包括置于混凝土内的上下两层循环水管,通过水泵使冷却水在循环水管中循环往复运动,能够有效地降低混凝土内的温度,结构简单、施工方便、温控效果好。本技术大体积砼内循环水冷却装置中同层循环水管的管与管之间的距离为O. 8^1. 2米,不宜太大,这样才能够更好地降低混凝土内的温度。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大体积砼内循环水冷却装置第一种实施方式的主视剖视图;图2为本技术大体积砼内循环水冷却装置第一种实施方式的右视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大体积砼内循环水冷却装置第二种实施方式的主视剖视图;图4为本技术大体积砼内循环水冷却装置第二种实施方式中的下层循环水管布置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大体积砼内循环水冷却装置第二种实施方式中的上层循环水管布置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大体积砼内循环水冷却装置第二种实施方式的右视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为本技术的第一种实施方式,包括循环水管,与循环水管的进水口 11、21,出水口 12、22相连接的水箱3以及与循环水管贯通连接的水泵13、23,所述循环水管包括上下两层,分别水平布置。所述上下两层循环水管1、2相互独立,分别设有进水口11、21,出水口 12、22以及水泵13、23,所述水泵连接在循环水管的进水口一端。所述循环水管采用普通钢管焊接组成,同层循环水管的间距在O. 8^1. 2米之间,不宜过大,转弯处采用直角弯头焊接连接。在水箱以及循环水管中设有冷却水,通过水泵13、23使冷却水在水管中往复循环,从而降低混凝土 4内部的温度。为了提高降温的效率,要及时更换水箱中的冷却水,保证水箱内的水温较低,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可以在水箱中放置冰水,这样能进一步提高降温效率。如图2所示,上下两层循环水管1、2分别构成一个冷却水循环系统,每个循环系统都包括循环水管、水泵13、23以及与循环水管相连接的水箱3。所述水箱可以采用钢板焊接而成,也可以采用砖块砌筑而成。如图3所示,为本技术的第二种实施方式,铺设在混凝土 4中的上下两层循环水管相互连通,构成一个完整的循环水管5,进水口 51设在下层水管上,在进水口 51—端还设有一水泵53,出水口 52设在上层水管上,进水口 51、出水口 52都与水箱3相连接。这样通过水泵53就能使冷却水在上下两层循环水管中往复循环,构成一个完整的冷却水循环系统。如图4所示,在混凝土中以S形铺设下层循环水管5,循环水管5由普通钢管焊接组成,管与管的间距在O. 8^1. 2米之间,不宜过大,转弯处采用直角弯头焊接连接。在下层的循环水管铺设完毕后,水管折而向上,经过一定高度后到达上层循环水管的铺设位置,继续铺设上层循环水管。如图5所示,按照铺设下层循环水管的要求来铺设上层循环水管,在完成铺设后,将上层循环水管的出水口 52与水箱3相连接,进而完成整个冷却水循环系统的布置。如图6所示,在循环系统中充满着冷却水,通过冷却水的往复循环,能够有效地降低混凝土4的内部温度。在对混凝土内部进行降温的同时,要采用塑料薄膜对混凝土的外表面进行覆盖,起到保湿、提高表面温度的作用。通过施工过程中预埋的测温管或测温导线定时测温,掌握混凝土内外温度的变化,适时调整循环水的流速,保证混凝土内外的温差值在合适的范围内,进而达到控制温差的目的。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技术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技术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技术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大体积砼内循环水冷却装置,包括循环水管,与循环水管的进水口(11,21,51)、出水口(12,22,52)相连接的水箱(3)以及与循环水管贯通连接的水泵(13,23,53),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水管包括上下两层,分别水平布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体积砼内循环水冷却装置,包括循环水管,与循环水管的进水口(11,21,51 )、出水口( 12,22,52)相连接的水箱(3)以及与循环水管贯通连接的水泵(13,23,53),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水管包括上下两层,分别水平布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体积砼内循环水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水管的上下两层相互独立,分别设有进水口(11,21)、出水口(12,22)以及水泵(13,23)。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体积砼内循环水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水管的上下两层相互连通,进水口(51)、出水口(52)以及水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昌志张师友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化学工程第三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