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远辉专利>正文

一种楼与坝连体截水的综合结构体系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546461 阅读:3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05 18: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楼与坝连体截水的综合结构体系,所述一种楼与坝连体截水的综合结构体系,包括坝体9、坝体柱3、坝体梁4、坝体平台5、山体2、山川底1,以及坝体截水板7,其特征在于,所述坝体柱3和坝体梁4与山川底1和山体2GP接固定,所述坝体9与山体2形成连体结构,共同组成坝体截水板7,用于节制和抵御山川水流及压力。如权利要求1的述的一种楼与坝连体截水的综合结构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坝体平台5上建有坝顶房屋8,所述坝体柱3和坝体梁4内建有坝体房屋6。(*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楼与坝连体截水的综合结构体系
本技术涉及一种楼与坝连体截水的综合结构体系,特别适用于山川野岭中所 建的截水坝体。
技术介绍
山川的水是宝贵的资源,山川的空间也是很好的资源,山川浪费了很多天体给人 类的水资源,山川的上岩基本没被人类所利用。为了利用水资源,人类在江河上筑坝。为了 解决居住,人类耗费大量的土地建房,筑坝消耗大量的资源和能源,且耗量极大,所以筑坝 量极少,即导致大量的水资源白白流失,得不到充分利用。同样,建筑楼房不仅消耗大量的 土地,也消耗大量的资源和能源。坝和楼都耗能耗源极大且用途单一。如能将山川水、山川 空间、坝和楼有机结合和综合发挥,使其为人类和自然产生最大和最佳效能。
技术实现思路
所述一种楼与坝连体截水的综合结构体系,包括坝体9、坝体柱3、坝体梁4、坝体 平台5、山体2、山川底1,以及坝体截水板7,其特征在于,所述坝体柱3和坝体梁4与山川 底I和山体2GP接固定,所述坝体9与山体2形成连体结构,共同组成坝体截水板7,用于节 制和抵御山川水流及压力。如权利要求1的述的一种楼与坝连体截水的综合结构体系,其 特征在于所述,坝体平台5上建有坝顶房屋8,所述坝体柱3和坝体梁4内建有坝体房屋6。基于以上方案公开,本技术有益效果如下1、借用山川两边山体强大的力量,通过楼房型结构体素来截水并抵御水的压力。2、改变传统集团式耗材(财)、耗力的筑坝方式,并且施工简单和不受季节影响。3、不破坏原山川植被,还有助整片的良性发展。4、不仅坝体本身可营造很多房屋,坝顶部部分还可建造很多房屋为人类提供居 住。坝顶平台越大,坝体挡水能力越强,蓄水也越多,同时,坝顶平台越大,节地也越多。5、本技术解决了山川空间利用,来水季节水资源的蓄存,为人类提供更多的居住 及环境的优化,对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将起到积极作用。附图说明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1、山川底;2、山体;3、坝体柱;4、坝体梁;5、坝顶平台;6、坝体房屋;7、坝体截水板;8、坝顶房屋;9、坝体。具体实施方式如下结合本技术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包括坝体9、坝体柱3、坝体梁4、坝体平台5、山体2、山川底1,以及坝体截水板7,其特征在于,所述坝体柱3和坝体梁4与山川底I和山体2GP接固定,所述坝体9与山体2 形成连体结构,共同组成坝体截水板7,用于节制和抵御山川水流及压力。坝体平台5上建 有坝顶房屋8,所述坝体柱3和坝体梁4内建有坝体房屋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楼与坝连体截水的综合结构体系,包括坝体(9)、坝体柱(3)、坝体梁(4)、坝体平台(5)、山体(2)、山川底(1),以及坝体截水板(7),其特征在于,所述坝体柱(3)和坝体梁(4)与山川底(1)和山体(2)卯接固定,所述坝体(9)与山体(2)形成连体结构,共同组成坝体截水板(7),用于节制和抵御山川水流及压力。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楼与坝连体截水的综合结构体系,包括坝体(9)、坝体柱(3)、坝体梁(4)、坝体平台(5)、山体(2)、山川底(1),以及坝体截水板(7),其特征在于,所述坝体柱(3)和坝体梁(4)与山川底(I)和山体(2)卯接固定,所述坝体(9)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远辉
申请(专利权)人:李远辉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