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应用于注塑机熔胶筒的余热采集装置,包括有上罩和下罩,上罩包括有集热层、上保温层以及上金属保护层,上罩设置有锥形端部和平直本体;下罩包括有下保温层以及下金属保护层,上罩的平直本体的后端部配装有入风接头和出风接头。工作时,待加热空气从入风接头进入至集热层内并吸收熔胶筒所散发的热量,经加热后的空气最终经由出风接头排出;另外,上罩的锥形端部和平直本体可分别吸收熔胶筒相应的锥形段和平直段所散发的热量,集热效率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高效地采集注塑机工作时熔胶筒所散发的热量,节能效果良好且可以降低注塑车间的温度并使其达到舒适健康的工作环境,即具有集热效率高、节能环保的优点。(*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热源回收利用装置
,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注塑机熔胶筒的余热采集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地进步,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以及工业生产过程中,很多金属制品已逐渐被塑料制品所取代。现有的塑料制品一般采用注塑成型、压缩成型、挤出成型等成型方式制备而成,其中,注塑成型应用最为广泛。在利用注塑机进行注塑成型加工的过程中,注塑机熔胶筒上所配置的加热器对熔胶筒内的待成型塑料进行加热处理,在此过程中,有相当一部分热量通过加热器散发至外界(例如车间);对于进行工业生产加工的车间来说,加热器所散发的热量一方面会造成工作环境温度升高并使得操作条件恶化,另一方面还会造成能源的极大浪费,进而增加企业的经济负担。现有技术中存在形式各样的应用于注塑机的余热收集装置,现有的余热收集装置一般都包括有一用于收集注塑机熔胶筒的加热器工作时所散发的热量的余热采集器;作为余热收集装置中的核心部件,余热采集器的集热效果以及结构复杂程度对于整个余热收集装置的使用效果以及成本都会产生重要影响。针对上述情况,有必要对现有的余热收集装置中的余热采集器进行进一步的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应用于注塑机熔胶筒的余热采集装置,该余热采集装置能够高效地采集注塑机工作时熔胶筒所散发的热量,集热效率高、节能环保。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种应用于注塑机熔胶筒的余热采集装置,包括有上罩以及装设于上罩下方的下罩,上罩包括有从内到外依次层叠设置的集热层、上保温层以及上金属保护层,其中,上罩设置有套装于熔胶筒的锥形段的锥形端部以及套装于熔胶筒的平直段的平直本体,锥形端部与平直本体从前至后依次连接;下罩包括有从内到外依次层叠设置的下保温层以及下金属保护层,上罩的平直本体的后端部配装有分别接入集热层的入风接头和出风接头。其中,所述集热层包括有储热层以及嵌装于储热层内的集热管道,集热管道的芯部成型有用于导流空气的通孔,集热管道的入风端部与所述入风接头连接,集热管道的出风立而部与所述出风接头连接。其中,所述集热层包括有中空的集热腔,集热腔的内部平行排布有从前往后延伸的隔板层,相邻的隔板层之间形成有集热通道,所有的集热通道依次串接;所述入风接头装设于集热腔的入风口,所述出风接头装设于集热腔的出风口。其中,所述集热通道的底部设置有沿着集热通道延伸的集热片。其中,所述集热片呈鳍片状。其中,所述上罩与所述下罩扣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应用于注塑机熔胶筒的余热采集装置,包括有上罩以及装设于上罩下方的下罩,上罩包括有从内到外依次层叠设置的集热层、上保温层以及上金属保护层,其中,上罩设置有套装于熔胶筒的锥形段的锥形端部以及套装于熔胶筒的平直段的平直本体,锥形端部与平直本体从前至后依次连接;下罩包括有从内到外依次层叠设置的下保温层以及下金属保护层,上罩的平直本体的后端部配装有分别接入集热层的入风接头和出风接头。上保温层以及下保温层主要用于将注塑机熔胶筒所散发的热量包围在该余热采集装置内,集热层主要用于吸收热量并对进入其内部的空气进行加热处理;上金属保护层以及下金属保护层分别作为相应的上罩以及下罩的外壳并起到外层保护作用;工作时,待加热空气从入风接头进入至集热层内并吸收熔胶筒所散发的热量,经加热后的空气最终经由出风接头排出;另外,上罩的锥形端部和平直本体可分别吸收熔胶筒相应的锥形段和平直段所散发的热量,集热效率高。综合上述情况可知,本技术能够高效地采集注塑机工作时熔胶筒所散发的热量,节能效果良好且可以降低注塑车间的温度并使其达到舒适健康的工作环境,即具有集热效率高、节能环保的优点。附图说明下面利用附图来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的说明,但是附图中的实施例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任何限制。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一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二: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三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使用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在图1至图7中包括有I—一上罩 11一集热层 111储热层112-——集热管道 113-集热腔 114——隔板层115-——集热通道 116-集热片 12一上保温层13—一上金属保护层14 一锥形)而部 15平直本体2——一下罩 21—一下保温层 22—一下金属保护层3——入风接头 4出风接头 ο-循环输送风机6-保温干燥桶 7—一过滤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来对本技术进行说明。实施例一,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应用于注塑机熔胶筒的余热采集装置,包括有上罩I以及装设于上罩I下方的下罩2,上罩I包括有从内到外依次层叠设置的集热层11、上保温层12以及上金属保护层13,其中,上罩I设置有套装于熔胶筒的锥形段的锥形端部14以及套装于熔胶筒的平直段的平直本体15,锥形端部14与平直本体15从前至后依次连接;下罩2包括有从内到外依次层叠设置的下保温层21以及下金属保护层22,上罩I的平直本体15的后端部配装有分别接入集热层11的入风接头3和出风接头4。进一步的,集热层11包括有储热层111以及嵌装于储热层111内的集热管道112,集热管道112的芯部成型有用于导流空气的通孔,集热管道112的入风端部与入风接头3连接,集热管道112的出风端部与出风接头4连接。在本实施例一的余热采集装置安装于注塑机熔胶筒的外侧过程中,集热层11和下保温层21分别直接与注塑机熔胶筒的外周壁接触,其中,上罩I与下罩2可以通过可方便拆卸的扣接方式连接于一起,便于维护和检修。上保温层12以及下保温层21主要用于将注塑机熔胶筒所散发的热量包围在该余热采集装置内并避免热量从该余热采集装置的内部散发出去,进而增加该余热采集装置的余热采集效率,须进一步解释,本实施例一的上保温层12和下保温层21可采用防辐射耐火纤维材料制备而成;集热层11主要用于吸收热量并对进入至余热采集装置内的空气进行加热处理。上金属保护层13以及下金属保护层22分别作为相对应的上罩I以及下罩2的外壳并起到外层保护作用,须进一步解释,本实施例一的上金属保护层13和下金属保护层22分别为网状金属层;储热层111主要用于暂时储存注塑机熔胶筒所散发的热量并不断地加热集热管道112。图7所示的示意图为本实施例一的余热采集装置使用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7所示的余热收集系统还包括有循环输送风机5以及过滤器7,保温干燥桶6的出风口通过输送管道与过滤器7的入风口连接,过滤器的出风口通过输送管道与入风接头3连接,出风接头4通过输送管道与循环输送风机5的入风口连接,循环输送风机的出风口通过输送管道与保温干燥桶6的入风口连接。在余热采集装置工作过程中,待加热空气从入风接头3进入至集热管道112内并吸收熔胶筒所散发的热量,经加热后的空气最终经由出风接头4排出;其中,上罩I的锥形端部14和平直本体15可分别吸收熔胶筒相应的锥形段和平直段所散发的热量,集热效率高;综合上述情况可知,本实施例一的余热采集装置能够高效地采集注塑机工作时熔胶筒所散发的热量,节能效果良好且可以降低注塑车间的温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应用于注塑机熔胶筒的余热采集装置,包括有上罩(1)以及装设于上罩(1)下方的下罩(2),其特征在于:上罩(1)包括有从内到外依次层叠设置的集热层(11)、上保温层(12)以及上金属保护层(13),其中,上罩(1)设置有套装于熔胶筒的锥形段的锥形端部(14)以及套装于熔胶筒的平直段的平直本体(15),锥形端部(14)与平直本体(15)从前至后依次连接;下罩(2)包括有从内到外依次层叠设置的下保温层(21)以及下金属保护层(22),上罩(1)的平直本体(15)的后端部配装有分别接入集热层(11)的入风接头(3)和出风接头(4)。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用于注塑机熔胶筒的余热采集装置,包括有上罩(I)以及装设于上罩(I)下方的下罩(2),其特征在于上罩(I)包括有从内到外依次层叠设置的集热层(11)、上保温层(12)以及上金属保护层(13),其中,上罩(I)设置有套装于熔胶筒的锥形段的锥形端部(14)以及套装于熔胶筒的平直段的平直本体(15),锥形端部(14)与平直本体(15)从前至后依次连接;下罩(2)包括有从内到外依次层叠设置的下保温层(21)以及下金属保护层(22),上罩(I)的平直本体(15)的后端部配装有分别接入集热层(11)的入风接头(3)和出风接头(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注塑机熔胶筒的余热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热层(11)包括有储热层(111)以及嵌装于储热层(111)内的集热管道(112),集热管道(112)的芯部成型有用于导流空气的通孔,集热管道(112)的入风端部与所述入风接头(3)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焕雄,
申请(专利权)人:吴焕雄,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