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态物质低温灭菌用微波谐振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541906 阅读:1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05 15:14
该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一种用于液态物质低温灭菌的微波同轴谐振腔。包括谐振腔壳体及设于其底部中心的液态物质输出口,设于谐振腔轴线上的下端为带出液口的圆锥头、上端设于谐振腔壳体外且上端口为进液口的筒形进液腔体,将液态物质输出口与圆锥头出液口连通的导液管,微波耦合器。该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原与谐振腔同轴线设置的圆柱形内导体改为腔体形,既作内导体、又作进液腔体用,并在圆锥头上设置一组出液口、在壳体底部开设液态物质输出口,以利用尖端效应有效提高了圆锥头与壳体底部之间区域的场强;从而具有结构简单、体积小,生产成本低,操作、控制方便、能耗低,场强较强的区域集中度高,灭菌快速、效果显著、温升低,可在较小功率下实现低温灭菌等特点。(*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一种微波灭菌装置,特别是一种用于对液态物质进行低温灭菌的微波同轴谐振腔。
技术介绍
在工业特别是饮食行业,需要对大量的含菌液体物质和饮料等进行灭菌处理;医药行业中的部分水剂、针剂等也需进行灭菌处理,甚至是低温灭菌处理。目前对液态物质进行灭菌处理大多采用高温或高温高压灭菌,巴氏灭 菌及紫外线灭菌;其中传统的高温或高温高压灭菌虽然具有可靠性高、加热方式多样化、适用范围广等级特点,但却存在能耗高、费时,对液体和饮料中的维生素等营养物质和风味具破坏作用等缺陷;而巴氏灭菌虽然具有灭菌温度较低,但所需时间也较长,因不同液态物质对灭菌温度不尽相同、因而对温度的控制要求也高;此外,由于不同的细菌具有不同的耐热能力,故一般经巴氏灭菌后的液态物质仍保留了小部分有益或无害、较耐热的细菌或细菌芽孢,因而经巴氏菌后其保质期亦较短(如经巴氏灭菌后的牛奶在4° C左右的温度下只能保存3-10天),而且巴氏灭菌的温度一般在60° C以上、时间在30分钟左右;因此该方法仍存在能耗较高、费时、保质期较短等缺陷;而紫外线对液体物质的穿透能力弱、因而用于液态物质灭菌时的效果亦差。微波灭菌技术是一种较新的技术,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液态物质低温灭菌用微波谐振腔,包括谐振腔壳体,设于谐振腔轴线上的内导体,微波耦合器,其特征在于设于谐振腔轴线上的内导体为下端为圆锥头、上端设于谐振腔壳体外且上端口为进液口的筒体形进液腔体,在圆锥头还设有一组与进液腔体内腔连通的出液口,在谐振腔壳体底部正对进液腔体圆锥头处设有液态物质输出口,在圆锥头与谐振腔壳体底部之间还设有一导液管、以将圆锥头上的出液口与壳体底部开设的液态物质输出口连通,微波耦合器则设于谐振腔内的侧上角或侧顶部;进液腔体上部与谐振腔壳体顶部密封式紧固连接、下端则通过导液管与谐振腔壳体底部密封式紧固连接,微波耦合器内端与谐振腔壳体内壁短路连接、而外端则通过微波输入接头紧固于谐...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液态物质低温灭菌用微波谐振腔,包括谐振腔壳体,设于谐振腔轴线上的内导体,微波耦合器,其特征在于设于谐振腔轴线上的内导体为下端为圆锥头、上端设于谐振腔壳体外且上端口为进液口的筒体形进液腔体,在圆锥头还设有一组与进液腔体内腔连通的出液口,在谐振腔壳体底部正对进液腔体圆锥头处设有液态物质输出口,在圆锥头与谐振腔壳体底部之间还设有一导液管、以将圆锥头上的出液口与壳体底部开设的液态物质输出口连通,微波耦合器则设于谐振腔内的侧上角或侧顶部;进液腔体上部与谐振腔壳体顶部密封式紧固连接、下端则通过导液管与谐振腔壳体底部密封式紧固连接,微波耦合器内端与谐振腔壳体内壁短路连接、而外端则通过微波输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葆青张玉玲
申请(专利权)人:电子科技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