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式链路聚合方法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536644 阅读:169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04 21:2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分布式链路聚合方法及装置。其中,该方法包括:获取本端的多个设备的统一的分布式链路聚合系统标识ID;将分布式链路聚合系统ID发送给对端,根据分布式链路聚合系统ID与对端进行分布式链路聚合协商。通过本发明专利技术,可实现分布式链路聚合系统的链路聚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分布式链路聚合方法及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通信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分布式链路聚合方法及装置。
技术介绍
链路聚合是将两个或更多个数据信道结合成一个单个的信道,该信道以一个单个的更高带宽的逻辑链路出现。理论上,采用链路聚合后,逻辑链路的带宽将增加大约N-1倍(N为聚合的路数)。而且,由于N条链路中只要有一条链路可以正常工作,则整个逻辑链路就可以工作,所以,聚合后的逻辑链路的可靠性能够大大提高。LACP(LinkAggregationControlProtocol,链路聚合控制协议)是一种基于IEEE802.3ad标准的、能够实现链路动态聚合与解聚合的协议,通常,LACP协议通过LACPDU(LinkAggregationControlProtocolDataUnit,链路聚合控制协议数据单元)与对端进行信息交互。目前,随着用户及运营商对传输信道的可靠性要求越来越高,分布式链路聚合技术应运而生,分布式链路聚合的原理是在多台设备与多台设备之间进行链路聚合,以实现链路级的冗余备份和增加带宽。例如,图1为单机架的链路聚合,图2为六台机架进行链路聚合,在图2中,PE1,PE2和PE3虚拟成一个本端设备,PE34,PE5和PE6虚拟成一个对端设备。但是,分布式链路聚合技术还处在理论研究和探讨阶段,由于某些技术因素的障碍尚未在实际当中成熟使用。在分布式链路聚合技术中,最关键的一个技术因素是在本端与对端进行分布式链路集合时,本端和对端都需要分别使用一个统一的分布式链路聚合系统标识(ID)才能进行聚合协商,才能聚合成功。举例说明,本端可以是多台设备,但是在对端设备看来,本端应该是一台设备,这样才符合链路聚合的条件。在LACP协议中,是由链路聚合系统标识(SystemID)来唯一标识一个链路聚合组的,所以,本端的多台设备进行LACP协商时需要采用相同的SystemID。SystemID包含系统MAC(SystemMAC)和系统优先级(SystemPriority),多数系统MAC采用的是设备机架MAC,而系统优先级可配置。对于多台设备来说,各设备的SystemID一般情况下是不相同的,这导致本端或对端无法使用一个统一的分布式链路聚合系统标识ID,而在尚处于理论探讨阶段的分布式链路聚合技术中并没有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从而导致分布式链路聚合不能够实现。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无法实现分布式链路聚合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分布式链路聚合方法及装置,以至少解决上述问题。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分布式链路聚合方法,包括:获取本端的多个设备的统一的分布式链路聚合系统标识ID;将分布式链路聚合系统ID发送给对端,根据分布式链路聚合系统ID与对端进行分布式链路聚合协商。优选地,获取本端的多个设备的统一的分布式链路聚合系统ID,包括:为本端的多个设备配置同样的系统ID;将相同的系统ID作为分布式链路聚合系统ID。优选地,为本端的多个设备配置相同的系统ID,包括:为本端的多个设备配置相同的系统的介质访问控制(MAC)和相同的系统的优先级;将相同的系统的MAC和相同的系统的优先级作为相同的系统ID。优选地,获取本端的多个设备的统一的分布式链路聚合系统ID,包括:在本端的多个设备中选定一个主设备;将携带有主设备的系统ID的第一通知报文发送给本端的多个设备中除主设备之外的其他设备;在判定其它设备成功接收到第一通知报文的情况下,根据第一通知报文中携带的主设备的系统ID确定分布式链路聚合系统ID。优选地,第一通知报文还包括:配置分布式链路聚合系统ID的标志;其它设备成功接收到第一通知报文后,解析第一通知报文,根据配置分布式链路聚合系统ID的标志将主设备的系统ID作为自身的分布式链路聚合系统ID;确定本端的所有设备的自身的分布式链路聚合系统ID均更新为主设备的系统ID,将主设备的系统ID作为本端的所有设备的分布式链路聚合系统ID。优选地,获取本端的多个设备的统一的分布式链路聚合系统ID,包括:本端的多个设备中的每个设备向与其相邻的相邻设备发送携带有其自身的系统ID的第二通知报文;相邻设备接收第二通知报文,根据预先设置的决策规则对第二通知报文中携带的系统ID与相邻设备自身的系统ID进行选择决策,确定符合决策规则的系统ID,其中,决策规则为选择系统ID的最大值或最小值;在本端的所有设备均进行选择决策后,确定本端的所有设备拥有的最大系统ID或者最小系统ID作为分布式链路聚合系统ID。优选地,在本端的所有设备均进行选择决策,包括:本端的多个设备中的每两个设备之间均进行相互的第二报文通知。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分布式链路聚合装置,包括: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本端的多个设备的统一的分布式链路聚合系统标识ID;协商模块,用于将分布式链路聚合系统ID发送给对端,根据分布式链路聚合系统ID与对端进行分布式链路聚合协商。优选地,获取模块包括:配置单元,用于为本端的多个设备配置相同的系统ID;确定单元,用于将相同的系统ID作为分布式链路聚合系统ID。优选地,获取模块包括:选定单元,用于在本端的多个设备中选定一个主设备;第一发送单元,用于将携带有主设备的系统ID的第一通知报文发送给本端的多个设备中除主设备之外的其他设备;判定单元,用于在判定其它设备成功接收到第一通知报文的情况下,根据第一通知报文中携带的主设备的系统ID确定分布式链路聚合系统ID。优选地,获取模块包括:第二发送单元,用于向与每个设备相邻的相邻设备发送携带有该设备的系统ID的第二通知报文;决策单元,用于接收第二通知报文,根据预先设置的决策规则对第二通知报文中携带的系统ID与相邻设备自身的系统ID进行选择决策,确定符合决策规则的系统ID,其中,决策规则为选择系统ID的最大值或最小值;确定单元,用于在本端的所有设备均进行选择决策后,确定本端的所有设备拥有的最大系统ID或者最小系统ID作为分布式链路聚合系统ID。通过本专利技术,采用在本端或对端提供统一的分布式链路聚合系统标识,解决了理论上的分布式链路聚合技术由于本端或对端的各个设备的系统标识不相同,致使本端不能和对端进行分布式链路聚合协商而导致分布式链路聚合无法实现的问题,进而达到了可以实现分布式链路聚合的效果。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是根据相关技术的两台交换机进行链路聚合的示意图;图2是根据相关技术的六台交换机(分布式链路聚合组网)进行链路聚合的示意图;图3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分布式链路聚合方法流程图;图4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由选定的主设备以通讯告知配置其他设备的方式形成分布式链路聚合系统ID的流程图;图5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通信方式动态协商形成分布式链路聚合系统ID的流程图;图6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分布式链路聚合装置的结构框图;图7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个优选分布式链路聚合装置的结构框图;图8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另一个优选分布式链路聚合装置的结构框图;图9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又一个优选分布式链路聚合装置的结构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文中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分布式链路聚合方法及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分布式链路聚合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获取本端的多个设备的统一的分布式链路聚合系统标识ID;将所述分布式链路聚合系统ID发送给对端,根据所述分布式链路聚合系统ID与所述对端进行分布式链路聚合协商。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分布式链路聚合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获取本端的多个设备的统一的分布式链路聚合系统标识ID,其中,获取本端的多个设备的统一的分布式链路聚合系统ID的方式包括:在所述本端的所述多个设备中选定一个主设备;将携带有所述主设备的系统ID的第一通知报文发送给所述本端的所述多个设备中除所述主设备之外的其他设备;在判定所述其它设备成功接收到所述第一通知报文的情况下,根据所述第一通知报文中携带的所述主设备的系统ID确定所述分布式链路聚合系统ID;或者,所述本端的所述多个设备中的每个设备向与其相邻的相邻设备发送携带有其自身的系统ID的第二通知报文;所述相邻设备接收所述第二通知报文,根据预先设置的决策规则对所述第二通知报文中携带的所述系统ID与所述相邻设备自身的所述系统ID进行选择决策,确定符合所述决策规则的所述系统ID,其中,所述决策规则为选择所述系统ID的最大值或最小值;在所述本端的所有设备均进行所述选择决策后,确定所述本端的所有设备拥有的最大系统ID或者最小系统ID作为所述分布式链路聚合系统ID;将所述分布式链路聚合系统ID发送给对端,根据所述分布式链路聚合系统ID与所述对端进行分布式链路聚合协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所述第一通知报文还包括:配置所述分布式链路聚合系统ID的标志;所述其它设备成功接收到所述第一通知报文后,解析所述第一通知报文,根据所述配置所述分布式链路聚合系统ID的标志将所述主设备的系统ID作为自身的所述分布式链路聚合系统ID;确定所述本端的所有设备的自身的所述分布式链路聚合系统ID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汇华曹皖明喻敬海魏月华敖婷吴少勇郝红杰
申请(专利权)人: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