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低回波射频同轴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535670 阅读:1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04 20:09
一种低回波射频同轴连接器。属于卫星天线的高频头与天线接收信号之间传输用射频同轴连接器。包括有内导体,绝缘尾套,尾部密封圈,内导体插针头外周的第一绝缘垫圈、头部密封圈、第二绝缘垫圈,接连套,其特征是所述内导体的插针尾由前端内腔经滚铆扣接于插针头后颈部外周,后端内腔经滚铆扣接有中空圆锥状插针尾片组的管状插针尾管构成,所述插针头后颈部外周与插针尾的插针尾管前端内腔结合处设计有配合于插针尾管内腔的环状凹槽和顶接于插针尾管前端的环状凸起,所述插针尾片组由以位置间隔120弧度的、3片围成中空圆锥状的圆弧形尾片组成。经试用,传输中信号衰减明显减少;还降低了制造成本、减少了铜合金、金、银的资源消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射频同轴连接器,特别是用于卫星天线的高频头与天线接收信号之间传输的一种低回波射频同轴连接器
技术介绍
现有同类用途的射频同轴连接器的结构如图2所示,包括有插针头111、插针尾112构成的内导体11,套接于内导体插针尾外周的绝缘套22,依次套接于内导体插针头外周的绝缘垫圈33、密封圈44,套接于绝缘套、绝缘垫圈、密封圈外周的接连套55。其中,插针头111与插针尾112的联结由压铆联接结113完成,插针尾由折弯成多角形的上、下对合配置且开口端呈鸭咀状的尾片1121、1122组成;2叶尾片的横截面如图中A-A剖视图所示呈长方形,也就是说,内导体插针尾片由条状金属板折弯成多角形构成,其形状相似于鸭嘴。在实际使用中,这样结构的已有射频同轴连接器,卫星天线的高频头与天线接收信号传输时,电缆的圆形芯线插入其内导体插针尾时,只能从图2中A-A剖视图所示的横截面呈并立长方形的两尾片之间穿过,通过连接电缆的圆形芯线两侧凸弧形表面与两尾 片的平整表面的点接触,达到卫星天线的高频头与天线接收信号的传输。实际使用中,一方面为确保接触可靠,只能加大内导体尾片条状金属板宽度,而且内导体形状不规则,与插入针插合后形状随插入针的直径变化而改变,尾片1121、1122在实际制造中必然不完全相同,导致的偏心造成阻抗变化,信号难以在要求的阻抗75Ω情况下传输,由于阻抗不连续,造成回波增大。天线接收信号经过这样的传输必然衰减严重,回波损耗难以下降,经测试O. 8-2. 15GHZ回波损耗通常达-8db至_13db范围,无法满足回波损耗更低的客户要求;另一方面,为了保证电缆的圆形芯线两侧凸弧表面与内导体两尾片的平整表面的接触可靠,现有技术中尽量加大了内导体对合尾片的宽度,在提倡资源节约型生产的今天,尽可能减少制作内导体的价格昂贵的合金铜及内导体表面镀层贵金属金、银的消耗,对企业而言实现了制作成本下降,对社会而言实现了资源节约。由此可见,研究并设计一种电性能连接中信号衰减明显减少,而又降低了制造成本、减少了资源消耗的低回波射频同轴连接器是必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设计一种电性能连接中信号衰减明显减少,而又降低了制造成本、减少了资源消耗的低回波射频同轴连接器。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低回波射频同轴连接器,包括有由插针头、插针尾构成的内导体,套接于内导体插针尾外周的绝缘尾套,配合于绝缘尾套的尾部密封圈,依次套接于内导体插针头外周的第一绝缘垫圈、头部密封圈、第二绝缘垫圈,套接于尾部密封圈、绝缘尾套、第二绝缘垫圈、头部密封圈、第一绝缘垫圈外周的接连套,其特征是所述内导体的插针尾由前端内腔经滚铆扣接于插针头后颈部外周,后端内腔经滚铆扣接有中空圆锥状插针尾片组的管状插针尾管构成,所述插针头后颈部外周与插针尾的插针尾管前端内腔结合处设计有配合于插针尾管内腔的环状凹槽和顶接于插针尾管前端的环状凸起;该两项设计的技术效果是将现有技术相似于鸭嘴的2叶尾片,改造成中空圆锥状插针尾片组经管状插针尾管连接于插针头后部;所述插针尾片组由以位置间隔120弧度的、3片围成中空圆锥状的圆弧形尾片组成,该项设计的技术效果是将现有技术相似于鸭嘴的2叶尾片的平整表面与连接电缆的圆形芯线两侧凸弧形表面的点接触,改造成中空圆锥状插针尾片组弧面与连接电缆的圆形芯线两侧凸弧形表面之间的面接触;所述套接于内导体插针尾外周的绝缘尾套内腔设计有顶接于插针尾片组后端的环状凸起,该项设计的技术效果是迫使中空圆锥状插针尾片组可靠地卡固于管状插针尾管的内腔;前述插针头后颈部外周与插针尾的插针尾管前端内腔结合处设计有配合于插针尾管内腔的环状凹槽和顶接于插针尾管前端的环状凸起,该项设计的技术效果是具备了将现有技术的插针头与插针尾之间的压铆联接,改造成插针头与插针尾之间的滚铆联接的条件。本专利技术的目的还可以用采取如下的进一步技术措施来实现所述内导体的插针尾由前端内腔经滚铆扣接于插针头后颈部外周,是指采用滚铆将插针尾管前端内腔经滚铆槽扣接于插针头后颈部外周的环状凹槽中,该项设计的技术效果是将现有技术的插针头与插针尾的联结由压铆联接结完成,改造成插针头与插针尾之间的滚铆扣接。 所述插针尾管后端内腔铆接有中空圆锥状插针尾片组是指采用滚铆将插针尾管后颈部扣接于围成中空圆锥状的3片尾片基部外周上,该项设计的技术效果是确保了中空圆锥状插针尾片组与插针尾管的可靠联结。本专利技术实施得到的一种低回波射频同轴连接器,经试用显示了如下有益效果1、传输中信号衰减明显减少。同类已有技术的射频同轴连接器与电缆连接时,电缆的圆形芯线插入其内导体插针尾时,只能从横截面呈并立长方形的2叶尾片之间穿过,通过电缆的圆形芯线两侧凸弧形表面与2叶尾片的平整表面的点接触来完成信号传输,信号电流通过面是面积很小的点;更重要的是内导体形状不规则,与插入针插合后形状随插入针的直径变化而改变,两尾片在实际制造中必然不完全相同,导致的阻抗变化,信号不可能在要求的阻抗75 Ω情况下传输,由于阻抗不连续,造成回波增大。而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中,电缆的圆形芯线插入其内导体插针尾时,是从如图3中A-A剖视图所示的横截面呈中心对称3片圆弧形的尾片之间穿过,通过电缆的圆形芯线凸弧形表面与3片圆弧形的尾片之间的圆弧面接触完成信号传输,这样的传输方式的信号电流通过面是面积较大的面;更重要的是内导体形状规则且具有同轴结构,当插入不同直径的电缆的圆形芯线时,对内导体的外形无影响,从而与接连套能较好地匹配得到恒定的75Ω信号传输,与同类已有技术的射频同轴连接器中信号传输相比衰减明显减少,标志信号衰减的回波损耗大幅度由O. 8-2. 15GHZ回波损耗高达-13db以上下降到O. 8-2. 15GHZ回波损耗仅为_26db,满足了信号衰减要求更低的客户需求。2、降低了制造成本、减少了资源消耗。已有技术的低回波射频同轴连接器中,为了保证电缆的圆形芯线两侧凸弧表面与内导体2叶尾片的平整表面的接触可靠和尽量加大信号电流通过面,尽量加大了内导体尾片的宽度,宽度达2. 5-3毫米,长度达25-30毫米;而本专利技术则因为是通过电缆的圆形芯线两侧凸弧形表面与呈中心对称3片圆弧形的尾片之间的三个圆弧接触面加大了信号传输面,在保证电性能指标提高的同时,为了降低制造成本、减少资源消耗,大幅度减小了尾片尺寸,3片圆弧形的尾片围成的中空圆锥状的基部内径仅为I毫米,圆弧形的尾片的长度2. 5毫米,3片圆弧形的尾片所耗用的价格昂贵的合金铍青铜或磷青铜及表面镀层贵金属金、银,仅是已有技术的同类射频同轴连接器的内导体尾叶1/8,构成尾片的合金铍青铜或磷青铜材料重量减少87%,表面镀层贵金属金、银的消耗减少90%。在铜合金铍青铜、磷青铜、贵金属金银价格行情一路飚升的市场中,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不但会给企业带来商业上的成功,而且还对不可再生资源的节约有着现实意义。附图说明图1为符合本专利技术主题结构的示意图;图2为已有技术的射频同轴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中内导体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中内导体的插针头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中内导体插针尾中插针尾片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中的B-B剖面示意图;图7为图5中的C-C剖面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低回波射频同轴连接器,包括有由插针头(101)、插针尾(102)构成的内导体(1),套接于内导体插针尾外周的绝缘尾套(2),配合于绝缘尾套的尾部密封圈(3),依次套接于内导体插针头外周的第一绝缘垫圈(4)、头部密封圈(5)、第二绝缘垫圈(6),套接于尾部密封圈、绝缘尾套、第二绝缘垫圈、头部密封圈、第一绝缘垫圈外周的接连套(7),其特征是——所述内导体的插针尾由前端内腔经滚铆扣接于插针头后颈部外周,后端内腔经滚铆扣接有中空圆锥状插针尾片组(1021)的管状插针尾管(1022)构成;——所述插针头后颈部外周与插针尾的插针尾管前端内腔结合处设计有配合于插针尾管内腔的环状凹槽(1011)和顶接于插针尾管前端的环状凸起(1012);——所述插针尾片组由以位置间隔120弧度的、3片围成中空圆锥状的圆弧形尾片(10211)组成;——所述套接于内导体插针尾外周的绝缘尾套(2)内腔设计有顶接于插针尾片组后端的环状凸起(2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低回波射频同轴连接器,包括有由插针头(101)、插针尾(102)构成的内导体(I),套接于内导体插针尾外周的绝缘尾套(2),配合于绝缘尾套的尾部密封圈(3),依次套接于内导体插针头外周的第一绝缘垫圈(4)、头部密封圈(5)、第二绝缘垫圈¢),套接于尾部密封圈、绝缘尾套、第二绝缘垫圈、头部密封圈、第一绝缘垫圈外周的接连套(7),其特征是——所述内导体的插针尾由前端内腔经滚铆扣接于插针头后颈部外周,后端内腔经滚铆扣接有中空圆锥状插针尾片组(1021)的管状插针尾管(1022)构成;——所述插针头后颈部外周与插针尾的插针尾管前端内腔结合处设计有配合于插针尾管内腔的环状凹槽(1011)和顶接于插针尾管前端的环状凸起(1012);——所述插针尾片组由以位置间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征亮沈学光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明联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