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揭示了一种模块化断路器的动触头联动结构,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上分别具有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的位置相对应;第一短轴;操作机构侧板,操作机构侧板上具有第三通孔,第三通孔位于触头转子转动中心对应的位置;操作机构下连杆,操作机构下连杆具有第四通孔,第四通孔与第一短轴插接配合;触头转子,触头转子绕转动中心旋转,触头转子的两侧具有配合面;第一联动块,连接到触头转子的第一侧的配合面;第二联动块,连接到触头转子的第二侧的配合面;触头转子、第一联动块和第二联动块安装在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断路器的触头模块,更具体地说,涉及模块化断路器的操作机构中的动触头联动结构。
技术介绍
塑壳断路器的模块化触头形式是当今塑壳断路器产品的发展方向之一,触头模块部分作为塑壳断路器重要的组成部分受到了非常大的重视,当代新型的高分断塑壳断路器基本都采用模块化触头系统的结构,结构形式繁多,为保证各相触头开闭的同步性,国内外同类产品中不乏各种形式的旋转动触头联动结构,其主要作用是保证各相触头运动位置同步,亦可保证旋转双断点单相两侧触头接触平衡,常用的联动件为额外独立于触头模块安装的金属杆件,一方面存在致使相间短路的风险,另一方面过多的定位易造成触头接触情况恶化,如旋转双断点动触头两侧接触压力不一致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提出一种断路器触头模块中的动触头联动结构,使得模块化触头系统中动触头联动的可靠和各组触头压力的接触力的一致。根据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模块化断路器的动触头联动结构,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上分别具有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的位置相对应;第一短轴;操作机构侧板,操作机构侧板上具有第三通孔,所述第三通孔位于触头转子转动中心对应的位置 ;操作机构下连杆,操作机构下连杆具有第四通孔,第四通孔与第一短轴插接配合;触头转子,触头转子绕转动中心旋转,触头转子的两侧具有配合面;第一联动块,连接到触头转子的第一侧的配合面;第二联动块,连接到触头转子的第二侧的配合面;触头转子、第一联动块和第二联动块安装在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内。在一个实施例中,触头转子上具有第一凹槽孔,第一凹槽孔设置在触头转子的两侧的配合面上,位于同一侧的配合面上的第一凹槽孔相对于触头转子的转动中心对称。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联动块具有第一联动配合面和第二联动配合面。第一联动配合面上对应触头转子的转动中心的位置具有凸起的第一圆轴,第一圆轴与第三通孔插接配合,第一圆轴的轴向长度至少穿过第三通孔并延伸到第二联动块上的第一非通圆孔。第一联动配合面上有平行于触头转子的转动轴线的第二非通圆孔,第二非通圆孔与第一短轴插接配合。第二联动配合面上具有第二凸台,第二凸台与触头转子上的第一凹槽孔配合。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联动块具有第三联动配合面和第四连动配合面。第三联动配合面上对应触头转子的转动中心的位置具有第一非通圆孔,该第一非通圆孔与第一联动块的第一圆轴插接配合。第三联动配合面上有平行于触头转子的转动轴线的第三非通圆孔,第三非通圆孔与第一短轴插接配合。第三联动配合面上有第二凹槽孔。第四联动配合面上具有第三凸台,第三凸台与触头转子上的第一凹槽孔配合。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联动块的外圆周有第一圆弧面,第一圆弧面与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配合转动。第二联动块的外圆周有第二圆弧面,第二圆弧面与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配合转动。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联动块的第一联动配合面上具有第一凸台,第一凸台与第二联动块的第三联动配合面上的第二凹槽孔配合。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安装孔中靠近第一壳体外表面的位置具有整圆形的第四凸台,第四凸台限定第一联动块或第二联动块向第一壳体外表面的凸出位置。第一安装孔与第一联动块的第一圆弧面或第二联动块的第二圆弧面转动配合。第一安装孔不阻挡第一联动块的第一凸台与第二联动块的第二凹槽孔的插接配合,也不阻挡第一联动块或第二联动块与第一短轴的插接配合。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安装孔中靠近第二壳体外表面的位置具有整圆形的第五凸台,第五凸台限定第一联动块或第二联动块向第二壳体外表面的凸出位置。第二安装孔与第一联动块的第一圆弧面或第二联动块的第二圆弧面转动配合。第二安装孔不阻挡第一联动块的第一凸台与第二联动块的第二凹槽孔的插接配合,也不阻挡第一联动块或第二联动块与第一短轴的插接配合。第一联动块上的第二凸台和第二联动块上的第三凸台分别插接在触头转子两侧的配合面上的第一凹槽孔中,第一联动块上的第二非通圆孔的轴线和第二联动块上的第三非通圆孔的轴线对齐;第一联动块、触头转子和第二联动块一同被放入第一壳体的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壳体的第二安装孔中,闭合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形成单极触头模块。或者,两个第二联动块上的第三凸台分别插接在触头转子两侧的配合面上的第一凹 槽孔中,两个第二个联动块上的第三非通圆孔的轴线对齐;第一联动块、触头转子和第二联动块一同被放入第一壳体的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壳体的第二安装孔中,闭合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形成单极触头丰吴块。本专利技术提出的模块化断路器的动触头联动结构中的旋转动触头结构不同于以往传统的结构,该结构能够省略独立于触头模块外的联动结构,可将触头模块相互间进行直接插接联动,联动件采用绝缘材料,无相间短路风险。本专利技术还考虑了旋转动触头联动结构复杂性引起的零部件工艺性、安装便捷性和结构强度,确保批量生产和使用的可靠性。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的以及其他的特征、性质和优点将通过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而变得更加明显,在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始终表示相同的特征,其中图la、lb和Ic揭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模块化断路器的动触头联动结构的整体装配的示意图。图2a、2b和2c揭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模块化断路器的动触头联动结构中单极触头模块的示意图。图3a、3b和3c揭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模块化断路器的动触头联动结构中联动块插接的示意图。图4揭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模块化断路器的动触头联动结构中触头转子的示意图。图5a、5b、5c和5d揭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模块化断路器的动触头联动结构中第一联动块的示意图。图6a、6b、6c和6d揭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模块化断路器的动触头联动结构中第二联动块的示意图。图7a、7b和7c揭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模块化断路器的动触头联动结构中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不意图。图8a和Sb揭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模块化断路器的动触头联动结构中操作机构侧板和下连杆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模块化断路器的动触头联动结构,参考图1-图8所示,揭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模块化断路器的动触头联动结构。该模块化断路器的动触头联动结构包括第一壳体101和第二壳体102、第一短轴103、操作机构侧板104、操作机构下连杆105、触头转子106、第一联动块107、第二联动块108。第一壳体101和第二壳体102上分 别具有第一安装孔110和第二安装孔120,第一安装孔Iio和第二安装孔120的位置相对应。操作机构侧板104上具有第三通孔140,第三通孔140位于触头转子106转动中心对应的位置。操作机构下连杆105具有第四通孔,第四通孔与第一短轴103插接配合。触头转子106绕转动中心旋转,触头转子106的两侧具有配合面。第一联动块107连接到触头转子106的第一侧的配合面。第二联动块108连接到触头转子的第二侧的配合面。触头转子106、第一联动块107和第二联动块108安装在第一安装孔110和第二安装孔120内。参考图4所示,触头转子106绕转动中心旋转,触头转子106的两侧具有配合面。 触头转子106上具有第一凹槽孔160,第一凹槽孔160设置在触头转子106的两侧的配合面上,位于同一侧的配合面上的第一凹槽孔160相对于触头转子106的转动中心对称。在图 4所示的实施例中,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模块化断路器的动触头联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上分别具有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的位置相对应;第一短轴;操作机构侧板,操作机构侧板上具有第三通孔,所述第三通孔位于触头转子转动中心对应的位置;操作机构下连杆,操作机构下连杆具有第四通孔,第四通孔与第一短轴插接配合;触头转子,触头转子绕转动中心旋转,触头转子的两侧具有配合面;第一联动块,连接到触头转子的第一侧的配合面;第二联动块,连接到触头转子的第二侧的配合面;所述触头转子、第一联动块和第二联动块安装在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模块化断路器的动触头联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上分别具有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的位置相对应; 第一短轴; 操作机构侧板,操作机构侧板上具有第三通孔,所述第三通孔位于触头转子转动中心对应的位置; 操作机构下连杆,操作机构下连杆具有第四通孔,第四通孔与第一短轴插接配合; 触头转子,触头转子绕转动中心旋转,触头转子的两侧具有配合面; 第一联动块,连接到触头转子的第一侧的配合面; 第二联动块,连接到触头转子的第二侧的配合面; 所述触头转子、第一联动块和第二联动块安装在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内。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块化断路器的动触头联动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触头转子上具有第一凹槽孔,所述第一凹槽孔设置在触头转子的两侧的配合面上,位于同一侧的配合面上的第一凹槽孔相对于触头转子的转动中心对称。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模块化断路器的动触头联动结构,其特征在于, 第一联动块具有第一联动配合面和第二联动配合面; 第一联动配合面上对应触头转子的转动中心的位置具有凸起的第一圆轴,第一圆轴与第三通孔插接配合,所述第一圆轴的轴向长度至少穿过第三通孔并延伸到第二联动块上的第一非通圆孔;第一联动配合面上有平行于触头转子的转动轴线的第二非通圆孔,第二非通圆孔与第一短轴插接配合; 第二联动配合面上具有第二凸台,第二凸台与触头转子上的第一凹槽孔配合。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模块化断路器的动触头联动结构,其特征在于, 第二联动块具有第三联动配合面和第四连动配合面; 第三联动配合面上对应触头转子的转动中心的位置具有第一非通圆孔,该第一非通圆孔与第一联动块的第一圆轴插接配合;第三联动配合面上有平行于触头转子的转动轴线的第三非通圆孔,第三非通圆孔与第一短轴插接配合;第三联动配合面上有第二凹槽孔; 第四联动配合面上具有第三凸台,第三凸台与触头转子上的第一凹槽孔配合。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模块化断路器的动触头联动结构,其特征在于, 第一联动块的外圆周有第一圆弧面,第一圆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顾翔,许文良,李俐,周军华,顾惠民,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电科电器科技有限公司,浙江正泰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