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复合剪力结构墙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528456 阅读:1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04 09:45
一种装配式复合剪力结构墙板,属于建筑物结构构件,包括钢筋混凝土板和两个第一支撑杆,两个第一支撑杆左右对称交叉连接,两个第一支撑杆间的连接点与四个端点间的杆外分别套有第一稳定管,两个第一支撑杆左、右端之间分别连接第二支撑杆,两个第二支撑杆外分别套有第二稳定管,两个第一、二支撑杆、第一、二稳定管均浇筑于钢筋混凝土板内,各第一、二支撑杆两端分别伸出钢筋混凝土板上、下面后与连接件连接,各第一支撑杆两端连接的两个连接件分别与钢架上、下横梁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装配简单,传力效率更高、抗侧力强的同时节省用钢量,支撑杆不易出现屈曲、耗能效果好,在性能及结构上与框架结构横梁的匹配性好,成本低,承载力强且不易被破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建筑物结构构件,尤指ー种多层及高层楼房使用的装配式复合剪力结构墙板
技术介绍
高层钢结构设计中,传统的抗侧カ体系一般有四种纯抗弯钢框架、支撑钢框架、框剪结构钢框架加钢筋混凝土剪力墙及筒中筒结构-外框钢框架加钢筋混凝土核心筒。首先,纯抗弯钢框架完全依赖梁柱节点的刚性连接来抵抗风、地震作用的水平力,当建筑结构超过20层后,需要非常大的梁柱截面控制结构侧移,因此其经济性很差;其次,当建筑结构达到40层时,支撑钢框架被证明是有效的抗侧カ体系,但缺点是支撑在往复荷载作用下易发生屈曲,而要避免该现象,支撑必须做得相当粗壮,不仅导致较大的地震作用,而且导致结构在某个方向的侧移刚度不便自由调整。近年来提出的防屈曲支撑可较好地抑制支撑屈曲并解决刚度可调的问题,但精致的构件制作导致高昂的价格,经济性同样不佳;目前超高层结构设计中流行的框剪及筒中筒体系自身就存在着缺陷,即钢筋混凝土剪力墙或核芯筒与钢框架的延性及刚度严重不匹配。強震作用下,由于作为第一道抗震防线的钢筋混凝土剪カ墙或核心筒承担了 85%的水平地震力,很快因开裂、压碎而导致刚度及延性急剧退化,不利于后期地震能量的消耗。此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装配式复合剪力结构墙板,包括钢筋混凝土板(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两个第一支撑杆(4),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杆(4)左右对称交叉连接在一起,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杆(4)之间的连接点与四个端点之间的杆外面分别套置有第一稳定管(5),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杆(4)的左端之间和右端之间分别连接竖直向第二支撑杆(7),两个所述第二支撑杆(7)的外面分别套置有第二稳定管(8),两个所述第一、二支撑杆(4,7)及两个第一、二稳定管(5,8)均浇筑于钢筋混凝土板(3)内,各所述第一、二支撑杆(4,7)的两端分别伸出钢筋混凝土板(3)的上、下面后与连接件连接,各所述第一支撑杆(4)两端连接的两个连接件分别与框架结构上、...

【技术特征摘要】
2012.12.20 CN 201210558352.X1.一种装配式复合剪力结构墙板,包括钢筋混凝土板(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两个第一支撑杆(4),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杆(4)左右对称交叉连接在一起,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杆(4)之间的连接点与四个端点之间的杆外面分别套置有第一稳定管(5),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杆(4)的左端之间和右端之间分别连接竖直向第二支撑杆(7),两个所述第二支撑杆(7)的外面分别套置有第二稳定管(8),两个所述第一、二支撑杆(4,7)及两个第一、二稳定管(5.8)均浇筑于钢筋混凝土板(3)内,各所述第一、二支撑杆(4,7)的两端分别伸出钢筋混凝土板(3)的上、下面后与连接件连接,各所述第一支撑杆(4)两端连接的两个连接件分别与框架结构上、下横梁(I)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复合剪力结构墙板,其特征在于各所述第一稳定管(5)上靠近两个第一支撑杆(4)连接点的一端前、后面分别通过钢板(10)焊接在一起,两个所述钢板(10)分别与两个第一支撑杆(4)的前、后面焊接在一起。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配式复合剪力结构墙板,其特征在于各所述第一、二稳定管(5.8)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甘秀明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德力钢结构新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