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纱除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523684 阅读:1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04 03:34
一种残纱除去装置。沿着筒管(B)的圆周方向配置有分别具备除去爪(43)的三个除去爪单元(24)。在形成除去爪单元(24)的滑动部件(41)的上面形成有引导槽(47),该引导槽延伸为相对于筒管的圆周方向越朝向一侧(图中逆时针方向侧)则相对于筒管(B)的径向越位于内侧。在三个除去爪单元(24)的引导槽(47)内分别配置有大致圆柱形状的引导部件(3),这些引导部件(33)安装在能够沿着筒管(B)的圆周方向转动的一个转动部件(23)上。当驱动气缸(26)而使转动部件(23)沿着筒管(B)的圆周方向转动时,引导部件(33)沿着引导槽(47)移动,三个除去爪单元(24)分别在筒管(B)的径向上移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除去筒管的残纱的残纱除去装置
技术介绍
已知一种除去残留在筒管上的纱线(残纱)的残纱除去装置。作为这种残纱除去装置,例如在日本特开平5-70043号公报所记载的残纱除去装置中,能够在筒管径向上移动的两个大致半圆形状的半圆部件,被配置为从筒管径向夹住筒管。在两个半圆部件的相互的对置面上,分别形成有与筒管大致相同直径的半圆形状的半圆爪,当使两个半圆部件向筒管径向内侧移动时,半圆爪的表面被推压到筒管外周面上,由此除去筒管的残纱。然后,在该状态下,当使两个半圆部件向上方(筒管的前端侧)移动时,从筒管抽取残纱。此外,日本特许第3383678号公报所记载的残纱除去装置(络纱残余部除去装置)具备用于除去筒管的四个刮取爪,该四个刮取爪沿着筒管(管纱)的圆周方向配置,并且由销支承为能够回转。四个刮取爪通过拉伸弹簧的拉力而向一侧回转,被推压到筒管外周面上。因此,能够与筒管直径无关地将四个刮取爪推压到筒管外周面上。然后,在四个刮取爪被推压到筒管外周面上的状态下,使配置了这些刮取爪的输送台上升,由此能够除去残留在筒管上的残纱。另外,在日本特许第3383678号公报所记载的残纱除去装置中,当杆被操作时,对四个刮取爪施加与基于拉伸弹簧的拉力相反方向的力,四个刮取爪通过该力而向上述一侧的相反侧回转,从筒管外周面离开。但是,在日本特开平5-70043号公报所记载的残纱除去装置中,半圆部件上所形成的半圆爪的直径与筒管的直径几乎相同,因此如果不进行半圆部件的更换等,就不能够进行不同直径筒管的残纱的抽取。因此,装置的通用性变低,或者,在要通过一个残纱除去装置来除去直径不同的多种筒管的残纱的情况下,每当筒管的种类(直径)改变时,就需要更换半圆部件。另一方面,在日本特许第3383678号公报所记载的残纱除去装置中,能够与筒管直径无关地将刮取爪推压到筒管外周面上,但是刮取爪仅通过拉伸弹簧的拉力来回转而被推压到筒管外周面上,因此刮取爪推压筒管外周面的力并不那么大。因此,在由四个刮取爪把持了筒管的状态下使输送台上升时,担心残纱的一部分会从刮取爪和筒管之间漏出,而不能够完全地除去残纱。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残纱除去装置,能够与筒管直径无关地除去残纱、且能够可靠地除去残纱。第一专利技术的残纱除去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三个以上的残纱除去爪,沿着被除去残纱的筒管的圆周方向配置,并且构成为能够在上述筒管的径向上移动;以及移动机构,使上述残纱除去爪在接触状态和隔离状态之间等距离移动,上述接触状态是上述三个以上的残纱除去爪被推压到上述筒管外周面上而将上述筒管的残纱除去的状态,上述隔离状态是上述三个以上的残纱除去爪从上述筒管的外周面隔离的状态。根据本专利技术,通过使除去状态的残纱除去爪向筒管的轴向前端侧移动,由此能够除去筒管的残纱。此外,由于通过使三个以上的残纱除去爪在筒管径向上移动而将其推压到筒管上,因此如果适宜地调整残纱除去爪的移动量,则能够与筒管直径无关地将残纱除去爪推压到筒管外周面上。并且,由于通过使残纱除去爪在筒管径向上移动而将其推压到筒管外周面上,因此能够增大残纱除去部件推压筒管外周面的力,能够可靠地除去筒管的残纱。第二专利技术的残纱除去装置的特征在于,在第一专利技术的残纱除去装置中,上述移动机构具备单一的驱动源,共通地驱动上述三个以上的残纱除去爪;以及传递机构,将上述单一的驱动源的驱动力传递到上述三个以上的残纱除去爪的每个。根据本专利技术,通过共通的驱动源使三个以上的残纱除去爪集中地在筒管径向上移动,因此能够将三个以上的残纱除去爪均匀地推压到筒管上。此外,与对于三个以上的残纱除去爪个别地设置驱动源的情况相比,能够使装置的构成简单。第三专利技术的残纱除去装置的特征在于,在第一或第二专利技术的残纱除去装置中,上述传递机构具备转动部件,对于上述三个以上的残纱除去爪共通地设置,通过上述驱动源的驱动力而在上述筒管的圆周方向上转动;以及三个以上的凸轮机构,分别设置在上述三个以上的残纱除去爪上,将上述转动部件转动的力变换为对应的残纱除去爪在上述筒管的径向上移动的力。根据本专利技术,通过驱动源使共通的转动部件转动,并通过个别地设置在残纱除去爪上的凸轮机构,将转动部件转动的力变换为残纱除去爪在筒管径向上移动的力,由此能够使用共通的驱动源使三个以上的残纱除去爪集中地在筒管径向上移动。第四专利技术的残纱除去装置的特征在于,在第三专利技术的残纱除去装置中,上述三个以上的凸轮机构分别具备引导面,设置在上述残纱除去爪上,并延伸为相对于上述筒管的圆周方向越朝向一侧则越靠向上述筒管径向外侧;以及抵接部件,设置在上述转动部件上,与上述引导面抵接。根据本专利技术,对于每个残纱除去爪,设置延伸为相对于筒管的圆周方向越朝向一侧则越靠向筒管径向外侧的引导面,并在转动部件上设置与引导面抵接的抵接部件,由此能够形成凸轮机构,该凸轮机构将转动部件转动的力变换为残纱除去爪在筒管径向上移动的力。第五专利技术的残纱除去装置的特征在于,在第二至第四任一专利技术的残纱除去装置中,上述驱动源是气缸。根据本专利技术,气缸成为残纱除去爪的驱动源,因此在将残纱除去爪推压到筒管上时,残纱除去爪不会被从筒管推回而在筒管径向上向外侧移动,能够将残纱除去爪可靠地推压到筒管上。第六专利技术的残纱除去装置的特征在于,在第一至第五任一专利技术的残纱除去装置中,上述残纱除去爪的与上述筒管的外周面接触的部分由弹性材料构成。根据本专利技术,残纱除去爪的与筒管外周面的接触部分由弹性材料构成,因此即使在用较大的力将残纱除去爪推压到筒管外周面上的状态下、使其在筒管轴向上移动而除去了残纱的情况下,也不会损伤筒管外周面。根据本专利技术,通过使接触状态的残纱除去爪向筒管的轴向前端侧移动,由此能够除去筒管的残纱。此外,通过使三个以上的残纱除去爪在筒管径向上移动而将其推压到筒管上,因此如果适宜地调整残纱除去爪的移动量,则能够与筒管直径无关地将残纱除去爪推压到筒管外周面上。并且,通过使残纱除去爪在筒管径向上移动而将其推压到筒管外周面上,因此能够增大残纱除去部件推压筒管外周面的力,能够可靠地除去筒管的残纱。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残纱除去装置的示意结构图。图2是图1的残纱除去机构的平面图。图3是在图2中除去了上侧的基体部件的图。图4是在图3中进一步除去了下侧的基体部件的图。图5是表示图2 图4中的转动部件和三个除去爪之间的位置关系的图。图6是图4的V1-VI线截面图。图7是从箭头VII的方向观察图1的图。图8是表示使残纱抽取装置及筒管按压装置下降了的状态的图。图9是图8的状态下的残纱除去机构的与图4相当的图。图10是图8的状态下的残纱除去机构的与图5相当的图。图11是表示从筒管抽取了残纱紧后的状态的图。图12是表示使筒状部件转动而使回收口位于除去爪下方的状态的图。图13是表示使除去爪所除去的残纱下落到回收口时的状态的图。图14是表示通过除去爪除去直径较大的筒管的残纱的状态的与图9相当的图。具体实施例方式接着,对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残纱除去装置I具备残纱抽取装置2、筒管按压装置3、残纱回收装置4、纱线有无传感器5、纱线量传感器6等。残纱抽取装置2具备残纱除去机构11和气缸12。如图1 图6所示,残纱除去机构11具备两个基体部件21、22、转动部件23、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残纱除去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三个以上的残纱除去爪,沿着被除去残纱的筒管的圆周方向配置,并且构成为能够在上述筒管的径向上移动;以及移动机构,使上述残纱除去爪在接触状态和隔离状态之间等距离移动,上述接触状态是上述三个以上的残纱除去爪被推压到上述筒管的外周面上而将上述筒管的残纱除去的状态,上述隔离状态是上述三个以上的残纱除去爪从上述筒管的外周面隔离的状态。

【技术特征摘要】
2011.09.21 JP 205726/20111.一种残纱除去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三个以上的残纱除去爪,沿着被除去残纱的筒管的圆周方向配置,并且构成为能够在上述筒管的径向上移动;以及 移动机构,使上述残纱除去爪在接触状态和隔离状态之间等距离移动,上述接触状态是上述三个以上的残纱除去爪被推压到上述筒管的外周面上而将上述筒管的残纱除去的状态,上述隔离状态是上述三个以上的残纱除去爪从上述筒管的外周面隔离的状态。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残纱除去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移动机构具备 单一的驱动源,共通地驱动上述三个以上的残纱除去爪;以及 传递机构,将上述单一的驱动源的驱动力传递到上述三个以上的残纱除去爪的每个。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残纱除去装置,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莲井启仁
申请(专利权)人: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