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啶虫脒和氟啶虫酰胺的可湿性粉剂的生产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517952 阅读:2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03 12:34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农用杀虫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含啶虫脒和氟啶虫酰胺的可湿性粉剂的生产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可湿性粉剂包含啶虫脒、氟啶虫酰胺、载体、表面活性剂,所述有效成分啶虫脒和氟啶虫酰胺的重量含量为10%~80%;所述有效成分啶虫脒与氟啶虫酰胺的重量比为10:1~1:40;所述有效成分啶虫脒与氟啶虫酰胺的重量比为1:1~3。该组合物主要防治果树、蔬菜、粮食作物上的鳞翅目害虫、蚜虫、白粉虱等。该组合物具有增效、扩大杀虫范围、延缓害虫抗药性、对作物安全等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农用杀虫剂领域,特别涉及一种。
技术介绍
氟唳虫酰胺(flonicamid)是由日本石原产业株式会社(ISK)研制的一种新型低毒吡啶酰胺类昆虫生长调节剂类杀虫剂,2007年获得我国农药产品临时登记证,制剂为10%水分散粒剂。氟啶虫酰胺除具有触杀和胃毒作用,还具有很好的神经毒剂和快速拒食作用。蚜虫等刺吸式口器害虫取食吸入带有氟啶虫酰胺的植物汁液后,会被迅速阻止吸汁,I小时之内完全没有排泄物出现,最终因饥饿而死亡。 啶虫脒是新一代烟碱超高效新型杀虫剂,对害虫具有胃毒、触杀外,还具有较强的内吸性和强渗作用,同时具有一定的杀螨活性,其作用方式为土壤和枝叶的系统杀虫剂。广泛用于水稻,尤其蔬菜、果树、茶叶的蚜虫、飞虱、蓟马、部分鳞翅目害虫等的防治。含有单一活性组分的杀虫剂品种在农业田间害虫防治上往往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如用药剂量大害虫容易产生抗药性,杀虫范围窄,施用次数多加重环境污染等。对于防治农业上产生抗性的害虫,一种办法是推出新的与现有品种无交互抗性的新成分。但是,新的有效成分的开发成本高,开发周期长,而且永远都跟不上害虫产生抗性的速度。其他的办法比如作物布局调整、不同农药轮换等,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很难真正起到明显的效果。不同品种成分进行复配,是防治抗性害虫最常见的方法。不同成分进行复配,可以提高防效,扩大杀虫范围,延缓持效时间,减少有效成分的用量,节约用药成本,降低环境污染,是综合防治田间害虫的重要手段。经检索,目前未发现啶虫脒与氟啶虫酰胺复配及应用的文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含有啶虫脒与氟啶虫酰胺、药效好、持效期长的可湿性粉剂的生产方法。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将有效成分啶虫脒和氟啶虫酰胺加入载体中,然后再加入表面活性剂,混合,经过粉碎后,再混合;所述有效成分啶虫脒和氟啶虫酰胺的重量含量为10% 80%。优化的,所述有效成分啶虫脒与氟啶虫酰胺的重量比为10:1 1:40。优化的,所述有效成分啶虫脒与氟啶虫酰胺的重量比为1:1 3。优化的,所述载体选自白炭黑、白糖、柠檬酸、硫酸铵、硫酸钠、氯化钠、氯化钾、硫酸钾、可溶性淀粉、尿素、糊精、乳糖、甘露醇、微晶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钠、氨基甲酸铵、滑石粉、碳酸钠、碳酸氢钠中的一种或多种。优化的,所述表面活性剂是润湿剂和/或分散剂,所述润湿剂选自壬基酚聚氧乙烯醚、辛基酚聚氧乙烯醚、脂肪醇硫酸盐、十二烷基硫酸钠、烷基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硫酸钠、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甲醛缩合物硫酸盐、烷基磺酸钠、烷基苯磺酸钠、烷基萘磺酸盐、烷基丁二酸磺酸盐、单烷基苯基聚氧乙烯醚丁二酸磺酸钠、脂肪醇环氧乙烷加成物磺酸盐、烷基酚甲醛缩合物环氧乙烷加成物磺酸盐、拉开粉、烷酰胺基牛磺酸盐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分散剂选自聚羧酸盐、木质素磺酸钠、木质素磺酸钙、烷基奈磺酸钠、奈磺酸钠甲醛缩合物、聚丙烯酸钠、顺丁烯二酸二仲辛酯磺酸钠、N-甲基脂肪酰基牛磺酸钠、亚甲基双荼磺酸钠、甲基奈磺酸甲醛缩合物硫酸盐中的一种或多种。上述有效成分啶虫脒与氟啶虫酰胺均是本领域公知的杀虫剂,可以通过各种商业渠道购得。上述所述物质均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物质,本专利技术对上述所有物质没有特殊要求,可通过多种商业渠道购得。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含啶虫脒和氟啶虫酰胺的可湿性粉剂用于防治果树食叶蛾、蔬菜上的菜青虫、小菜蛾等鳞翅目害虫,以及蚜虫等,防治效果较好,并可以减少各有效成分的施用剂量,提高防治效果,降低害虫抗药性,延长防效时间。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利用复配组合物做杀虫剂,增效作用明显,药效大幅提高;2、本专利技术的可湿性粉剂防效时间长,有效成分的田间用量下降,降低了生产和使用成本,减少对环境的污染;3、本专利技术的可湿性粉剂由不同作用机制的有效成分组成,作用位点增加,有利于克服和延缓害虫抗药性的产生,是综合防治田间害虫的重要手段。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通过实施例和对比例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分别使用实施例1、2、3、4生产的可湿性粉剂、对比例药剂10%氟啶虫酰胺水分散粒剂、对比例药剂20%啶虫脒可溶性粉剂及清水对照进行防治黄瓜蚜虫田间药效试验,并用虫口死亡率和校正死亡率来衡量药剂对黄瓜蚜虫的致死率以及控制程度,并通过DMRT法进行显著性测定。选用有代表性的,地势平坦、肥力水平均匀一致,黄瓜生长整齐、一致,管理水平一致的试验地1400 Hl2,共分成28个处理小区,设置实施例、对比例和清水对照共7个处理,每个处理重复4次,随机区组排列。试验前和施药中,未施用其它杀虫剂。施药时黄瓜植株生长正常,正处在采收盛期,黄瓜蚜虫处于幼虫盛发期,按实施例和对比例设计用量进行一次性兑水,每个处理按亩用60公斤喷液量兑水,常规喷雾,均匀喷洒全部叶片正反面,使黄瓜植株全株着药。施药药械为WS-16型手动喷雾器(喷孔直径O. 7mm,工作压力O. 2 O. 4MPa)。每处理小区定点10株,于施药前调查虫口基数,施药后5天、12天、19天分别调查各处理区残存活虫数量,用清水喷雾对照区的数据计算自然死亡率,用其他各处理区的数据计算虫口死亡率,和校正死亡率,记录在表I中,公式如下。并用邓肯式新复极差检测法DMRT法分析各处理之间的差异显著性。虫口死亡率㈨』變x湖权利要求1.一种,其特征在于将有效成分啶虫脒和氟啶虫酰胺加入载体中,然后再加入表面活性剂,混合,经过粉碎后,再混合;所述有效成分啶虫脒和氟啶虫酰胺的重量含量为10% 8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效成分啶虫脒与氟啶虫酰胺的重量比为10:1 1:40。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效成分啶虫脒与氟啶虫酰胺的重量比为1:1 3。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其特征在于所述载体选自白炭黑、白糖、柠檬酸、硫酸铵、硫酸钠、氯化钠、氯化钾、硫酸钾、可溶性淀粉、尿素、糊精、乳糖、甘露醇、微晶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钠、氨基甲酸铵、滑石粉、碳酸钠、碳酸氢钠中的一种或多种。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其特征在于所述表面活性剂是润湿剂和/或分散剂,所述润湿剂选自壬基酚聚氧乙烯醚、辛基酚聚氧乙烯醚、脂肪醇硫酸盐、十二烷基硫酸钠、烷基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硫酸钠、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甲醛缩合物硫酸盐、烷基磺酸钠、烷基苯磺酸钠、烷基萘磺酸盐、烷基丁二酸磺酸盐、单烷基苯基聚氧乙烯醚丁二酸磺酸钠、脂肪醇环氧乙烷加成物磺酸盐、烷基酚甲醛缩合物环氧乙烷加成物磺酸盐、拉开粉、烷酰胺基牛磺酸盐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分散剂选自聚羧酸盐、木质素磺酸钠、木质素磺酸钙、烷基奈磺酸钠、奈磺酸钠甲醛缩合物、聚丙烯酸钠、顺丁烯二酸二仲辛酯磺酸钠、N-甲基脂肪酰基牛磺酸钠、亚甲基双荼磺酸钠、甲基奈磺酸甲醛缩合物硫酸盐中的一种或多种。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属于农用杀虫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本专利技术的可湿性粉剂包含啶虫脒、氟啶虫酰胺、载体、表面活性剂,所述有效成分啶虫脒和氟啶虫酰胺的重量含量为10%~80%;所述有效成分啶虫脒与氟啶虫酰胺的重量比为10:1~1:40;所述有效成分啶虫脒与氟啶虫酰胺的重量比为1:1~3。该组合物主要防治果树、蔬菜、粮食作物上的鳞翅目害虫、蚜虫、白粉虱等。该组合物具有增效、扩大杀虫范围、延缓害虫抗药性、对作物安全等特点。文档编号A01N43/40GK1030048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含啶虫脒和氟啶虫酰胺的可湿性粉剂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有效成分啶虫脒和氟啶虫酰胺加入载体中,然后再加入表面活性剂,混合,经过粉碎后,再混合;所述有效成分啶虫脒和氟啶虫酰胺的重量含量为10%~80%。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波张黎辉吴本林于天丛刘丽萍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东生药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