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昆明学院专利>正文

一种促进化血胆种子萌发的引发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517615 阅读:2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03 09:5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促进化血胆[Melasma?arvense?(Benth.)?Hand.-Mazz.?]种子萌发的引发方法,属中药材栽培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A种子采集、B温水浸种、C种子消毒、D引发剂引发和?E控制种子萌发条件五个相结合步骤,有效提高化血胆种子发芽率,使化血胆种子自然萌发率不足0.3%,稳定提高到65%以上。这对于保护野生化血胆资源,提高繁殖系数,促进化血胆资源可持续利用及产业化具有现实意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促进化血胆种子萌发的方法,属中药材栽培

技术介绍
化血胆为玄参科植物黑蒴的根,系多年生草本植物,主要分布于云南省南部地区,为云南省苗族、彝族、拉祜族等民族民间珍稀药材,云南多家医院主要用于治疗白血病、肿瘤、心脑血管病、黄疸型肝炎、肝肿大、跌打伤瘀肿、痛经等疾病。化血胆具有可开发为治疗早期白血病、抗肿瘤和化血、溶血特效药品的潜力。长期以来,化血胆药材来源全部依赖于野生植物资源,随着天然药品市场的需求量与日俱增,化血胆野生资源受到严重破坏,目前野生资源已经很难找到。化血胆地域分布狭窄,种子自然萌发率极低(小于0. 3%),加之近年来掠夺式过度采挖,目前全草鲜品已经超过4000元/公斤,处于有价无货,极度珍稀、濒临灭绝。急需对其进行资源保护和人工种苗快速繁殖技术研究。经文献检索,还未见到任何有关化血胆野生资源调查、种子萌发、种苗快速繁殖、人工种植等公开发表的内容。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有效提高化血胆种子发芽率的引发方法,本方法对化血胆种子进行温水浸种、消毒、引发处理和控制萌发条件,从而使化血胆种子自然萌发率不足0. 3%,稳定的提高到65%。本专利技术一种促进化血胆种子萌发的引发方法,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包含下列步骤A.种子采集将采集到的成熟化血胆果实,晒干后剥开果壳,获得种子去除杂质后备用;B.温水浸种取储藏的种子用纱布包好,25°C温水浸泡2 h ;C.种子消毒用2000倍多菌灵溶液浸泡12 h,随后用清水洗净种子;D.引发剂引发将清洗干净的种子,于25°C条件下置于300mg/L GA3溶液中引发12h,取出,用蒸馏水冲洗2min,用吸水纸吸干后备用;E.控制种子萌发条件将引发处理后的种子置于恒温光照箱中的改良泥炭土上培养,培养温度25_26°C,光强40001x,光暗周期10h-14h ;每天定时喷洒适量蒸馏水,种子经10-15天萌发,萌发率达65%以上;所述的改良泥炭土,是指将泥炭、草木灰、细砂3:1 :1混合后,过120目筛后高温消毒处理的基质。所述的引发处理所用的引发方法是用20% 30%聚乙二醇(PEG), 200 400mg/L GA3赤霉素(GA3 )对消毒后的种子浸泡时间为8_16h。所述的种子萌发条件控制是引发处理后的种子置于恒温光照箱中的改良泥炭土上培养,培养温度25-26°C,光强40001x,光暗周期10h_14h,每天定时喷洒适量蒸馏水,10-15天种子萌发。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通过采用温水浸种、消毒、引发处理和控制萌发条件相结合,能有效提高化血胆种子发芽率,使化血胆种子自然萌发率不足0. 3%,稳定提高到65%以上。本专利技术属首次对化血胆种子繁育技术的研究成果,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法简单,成本较低,便于操作,适宜于实际生产应用。具体实施例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更清楚明白,本专利技术用具体实例对温水浸种、种子 消毒、赤霉素引发、控制种子萌发条件等技术的研究筛选过程进行了充分的说明,以证明本研究成果的正确性,但并非说明本专利技术仅限用于这些例子。,其特征在于包含下列步骤A.种子采集将采集到的成熟化血胆果实,晒干后剥开果壳,获得种子去除杂质后备用。B.温水浸种取储藏的种子用纱布包好,25°C温水浸泡2 h。C.种子消毒用2000倍多菌灵溶液浸泡12 h,随后用清水洗净种子。D.引发剂处理将清洗干净的种子,于25°C条件下置于300mg/L GA3溶液中引发12h,取出,用蒸懼水冲洗2min,用吸水纸吸干后备用。E.控制种子萌发条件将引发处理后的种子置于恒温光照箱中的改良泥炭土上培养,培养温度25°C,光强40001X,光暗周期10h/14h。每天定时喷洒适量蒸馏水,种子经10-15天萌发,萌发率达65%以上。上述所指的改良泥炭土,是指将泥炭、草木灰、细砂3 :1 :1混合后,过120目筛后高温消毒处理的基质。化血胆种子自然萌发试验研究为了摸清化血胆种子自然萌发率的高低,本试验将采集到的成熟种子用水浸泡12h后,设置I个不同的发芽温度(18°C、20°C、22°C、24°C、26°C、28°C、30V )进行发芽试验。所有发芽试验都在光照恒温培养箱中进行纸质发芽培养,光照恒温培养箱的光照时间都统一设置为10h/d,每处理设5次重复,每重复1000粒种子。每天观察和记数I次,必要时添加适量水分,直到全部种子发芽结束为止(当连续3 d无新发芽种子出现时即视为发芽过程结束)。发芽种子是根据胚根长出后有一定的根长(> 5 mm),根尖长而细,且有次生根,双子叶张开具有一定面积为标志,计为正常发芽种子数。发芽势是指种子发芽初期能正常发芽的种子粒数占供检种子粒数的百分率,通常根据种子发芽过程中的第一个发芽高峰为确定时间,是判断种子发芽快慢和速率的指标;本试验中第14d时化血胆种子萌发到达了最高峰,因此试验确定在第14d测定其发芽势。发芽率是指种子从发芽开始至发芽终期,即全部正常发芽种子粒数占供检种子粒数的百分率,是用以判断种子最终发芽率。发芽势(%) =14d正常发芽的种子数/供试种子数X 100 ;发芽率(%) =20d正常发芽的种子数/供试种子数X 100 ;在试验期间,每天观察和记数I次,统计最早发芽时间、发芽高峰期、发芽势和发芽率。研究结果表明化血胆自然萌发率极低,其自然萌发率在低于0. 3% ;在所有处理中,处理4和处理5发芽率和发芽势都显著高于其它处理,说明化血胆种子适宜的发芽温度为24-26°C,且其第一发芽高峰期在14天。表I化血胆种子自然萌发率试验权利要求1.,其特征在于包含下列步骤 A.种子采集将采集到的成熟化血胆果实,晒干后剥开果壳,获得种子去除杂质后备用; B.温水浸种取储藏的种子用纱布包好,25°C温水浸泡2h ; C.种子消毒用2000倍多菌灵溶液浸泡12h,随后用清水洗净种子; D.引发剂引发将清洗干净的种子,于25°C条件下置于引发剂溶液中浸泡时间8-16h,取出后用蒸懼水冲洗2min,用吸水纸吸干后备用; E.控制种子萌发条件 将引发处理后的种子置于恒温光照箱中的改良泥炭土上培养,培养温度25-26°C,光强40001x,光暗周期10h-14h ;每天定时喷洒适量蒸馏水,种子经10-15天萌发,萌发率达65%以上。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种子采集、温水浸种、种子消毒、引发剂引发和适宜的种子萌发条件控制。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促进化血胆[Melasma arvense (Benth.) Hand.-Mazz. ]种子萌发的引发方法,属中药材栽培
本专利技术A种子采集、B温水浸种、C种子消毒、D引发剂引发和 E控制种子萌发条件五个相结合步骤,有效提高化血胆种子发芽率,使化血胆种子自然萌发率不足0.3%,稳定提高到65%以上。这对于保护野生化血胆资源,提高繁殖系数,促进化血胆资源可持续利用及产业化具有现实意义。文档编号A01C1/08GK103004326SQ201210566130公开日2013年4月3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23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23日专利技术者李育川, 王定康, 耿开友, 靳松, 莫丽玲 申请人:昆明学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促进化血胆种子萌发的引发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下列步骤:A.种子采集:将采集到的成熟化血胆果实,晒干后剥开果壳,获得种子去除杂质后备用;B.温水浸种:取储藏的种子用纱布包好,25℃温水浸泡2?h;C.种子消毒:用2000倍多菌灵溶液浸泡12?h?,随后用清水洗净种子;D.引发剂引发:将清洗干净的种子,于25℃条件下置于引发剂溶液中浸泡时间8?16h,取出后用蒸馏水冲洗2min,用吸水纸吸干后备用;E.控制种子萌发条件:将引发处理后的种子置于恒温光照箱中的改良泥炭土上培养,培养温度25?26℃,光强4000lx,光暗周期10h?14h;每天定时喷洒适量蒸馏水,种子经10?15天萌发,萌发率达65%以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育川王定康耿开友靳松莫丽玲
申请(专利权)人:昆明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