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臭氧技术防治储粮害虫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5118 阅读:2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防治害虫的技术,特别是一种应用臭氧技术防治玉米象、谷蠹、赤拟谷盗、长角扁谷盗等储粮害虫的技术。它的主要防治步骤主要是由密封、驱虫、杀虫三个步骤组成。它具有如下几个特点:1.不再污染环境,不存在任何残留。因为臭氧在常温常压下衰减快,只有20-50分钟就形成氧气和氧离子;2.对职工身体健康无大的影响,不会害职业病;3.较长时间内不会对害虫产生抗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防治害虫的技术,特别是一种应用臭氧技术防治玉米象、谷蠹、赤拟谷盗、长角扁谷盗等储粮害虫的技术。
技术介绍
目前,防治储粮害虫主要靠化学药剂。世界两大熏蒸剂中,溴甲烷列为破坏大气臭氧层已经被禁用。磷化氢应用储粮杀虫始于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德国。它属于高效、低毒、低残留的杀虫剂,杀虫广谱,使用方便,价格低廉。至今,在世界上还没有一种新的熏蒸剂所替代。我国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初期引进,1965年开始生产,并普遍应用。开始十几年,害虫对磷化氢十分敏感,击倒性强,有一触即毙的效果,基本上控制害虫的危害,大大降低了储粮损失。四十多年来,一直是我国的“当家药”,粮库职工将它称为储粮杀虫的一块“王牌”。但随着时间的延续,它的弊病也就慢慢露出来。1.害虫抗药性产生。由于四十多年来,“一贯制”长期单一使用一种药剂,害虫抗性也伴随着产生。1990年我省抗性调查,锈赤扁谷盗抗性品系为100%,抗性系数高达75倍。长沙地区的谷蠹抗性系数高达73倍,国内发现象虫抗性系数高达374倍,谷蠹抗性系数高达460倍。一般常规剂量几乎杀不死虫子。2.害虫再度猖獗。由于害虫抗性形成和发展,防治效果下降。我省原来得到控制的谷蠹到上世纪80年代末再度猖獗,分布频率仅次于玉米象为80.84%,成为我省第二大毁灭性害虫。50年代我省仓储害虫种类仅32种,70年代73种,80年代末达224种。这当然与鉴定分类技术进步有关,但害虫种类增多也是一个事实。-->3.残留增加。磷化氢虽然属于低残留,但长期多次超标量使用,残留也会产生,甚至超标,据我省部分地区调查,发现储粮超过国标0.05ppm的7-8倍,致使卫生品质下降。4.污染环境,有损职工身体健康。磷化氢是一种毒气,由于仓库密封不严,泄露现象常有发生,污染周边环境。粮库职工长期多次接触药剂,职业病威胁到职工身体健康。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应用臭氧技术防治储粮害虫的技术。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通过如下途径实现的:一种应用臭氧技术防治储粮害虫的技术,它的主要防治步骤如下:A.选择每年公历4-6月或9-11月间进行防治工作;B.使用聚氯乙烯薄膜1将粮堆2表层密封15-20天;C.从粮堆2底部连续灌入浓度为5-10ppm臭氧16-24小时;D.从粮堆2上方连续灌入浓度为70-120ppm臭氧2-4小时;E.将臭氧浓度调至30-40ppm连续灌入粮堆2,并保持4-5天。聚氯乙烯薄膜1的厚度为0.14-0.25微米。薄膜1上设有喇叭口与臭氧发生器3对接,另留有观察口8。本专利技术一种应用臭氧技术防治储粮害虫的技术对比传统的磷化氢熏杀害虫有以下特点:1.对比传统杀虫方法具有三大优点:(1)不再污染环境,不存在任何残留。因为臭氧在常温常压下衰减快,只有20-50分钟就形成氧气和氧离子;(2)对职工身体健康无大的影响,不会害职业病;-->(3)较长时间内不会对害虫产生抗性。2.应用臭氧处理储粮,品质正常,各项指标与对照基本一致。3.臭氧在杀虫的同时,还有良好的杀菌作用,对高水份粮食还有降水效果,对储粮发热霉变有一定的预防作用。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中采用低浓度臭氧驱赶储粮害虫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采用高浓度臭氧杀储粮害虫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一:本专利技术它的主要防治步骤如下:A.储粮杀虫季节选择公历4-6月间,选择这段时间是考虑到该时段的粮堆温度上层>中层>下层,而一般储粮害虫属于趋温性,温差也促使害虫向上集聚,便于杀虫;B.使用厚度为0.2微米的聚氯乙烯薄膜1将粮堆2表层密封18天,此时的粮堆2在密封的状态下,由于粮食、微生物和害虫的呼吸作用,逐渐消耗粮堆中部分氧气和增加二氧化碳的含量,由于二氧化碳比重大于空气,慢慢下沉,加上塑料薄膜有允许的微孔,因而上层的氧气浓度要高于中下层,而害虫对缺氧很敏感,只要氧浓度降到16%以下,就会有强烈刺激作用,害虫便向氧气浓度较高的粮堆2高处聚集;C.通过上述的第二步,害虫已经有相当部分聚集到了粮堆2高处,为了将所有的害虫全部驱赶至粮堆2高处,如图1所示,将臭氧发生器3通过环流管4从粮堆2的底部向粮堆2内灌入浓度为8ppm臭氧24小时,臭氧通过风机5的-->风力加速从下至上进入粮堆2,从而将害虫驱赶至粮堆2的上层,通过薄膜1上留有的观察口8可以观察害虫的情况;D.通过上述的第三步,害虫已经基本被驱赶至粮堆2的上层了,如图2所示,此时用四台臭氧发生器3臭氧通过环流管4对接薄膜1上预留的八个喇叭口,臭氧发生器3产生的浓度为100ppm臭氧从薄膜1上的进气口6进入粮堆2,空气从薄膜1上的出气口7进入臭氧发生器3,从而在密封的粮堆2里形成臭氧循环,保持4小时后,害虫处于昏迷状态,此时逐步将臭氧发生器3产生的臭氧浓度调至30-40ppm,保持4-5天后即达到杀虫效果。实施例二:本专利技术它的主要防治步骤如下:A.储粮杀虫季节选择公历9月间;B.使用厚度为0.15微米的聚氯乙烯薄膜1将粮堆2表层密封20天;C.如图1所示,将臭氧发生器3通过环流管4从粮堆2的底部向粮堆2内灌入浓度为10ppm臭氧18小时,臭氧通过风机5的风力加速从下至上进入粮堆2,从而将害虫驱赶至粮堆2的上层,通过薄膜1上留有的观察口8可以观察害虫的情况;D.如图2所示,此时用四台臭氧发生器3臭氧通过环流管4对接薄膜1上预留的八个喇叭口,臭氧发生器3产生的浓度为120ppm臭氧从薄膜1上的进气口6进入粮堆2,空气从薄膜1上的出气口7进入臭氧发生器3,从而在密封的粮堆2里形成臭氧循环,保持4小时后,害虫处于昏迷状态,此时逐步将臭氧发生器3产生的臭氧浓度调至40ppm,保持5天后即达到杀虫效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应用臭氧技术防治储粮害虫的技术,其特征在于:它的主要防治步骤如下:A.选择每年公历4-6月或9-11月间进行防治工作;B.使用聚氯乙烯薄膜(1)将粮堆(2)表层密封15-20天;C.从粮堆(2)底部连续灌入浓度为 5-10ppm臭氧16-24小时;D.从粮堆(2)上方连续灌入浓度为70-120ppm臭氧2-4小时;E.将臭氧浓度调至30-40ppm连续灌入粮堆(2),并保持4-5天。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用臭氧技术防治储粮害虫的技术,其特征在于:它的主要防治步骤如下:A.选择每年公历4-6月或9-11月间进行防治工作;B.使用聚氯乙烯薄膜(1)将粮堆(2)表层密封15-20天;C.从粮堆(2)底部连续灌入浓度为5-10ppm臭氧16-24小时;D.从粮堆(2)上方连续灌入浓度为70-120ppm臭氧2-4小时;E...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朝晖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金钢钢结构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43[中国|湖南]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