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建春专利>正文

灯具自动调焦结构及应用其的手电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510654 阅读:172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30 08: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灯具自动调焦结构,包括发光体和透镜,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于灯壳内部并能正转和反转的动力机构和在该动力机构驱动下能相对透镜作来回移动的调焦组件,发光体固定在该调焦组件上,在灯壳上设有一启动所述动力机构正转和反转的按钮开关。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首先,该灯具自动调焦结构通过位于灯壳外的按钮开关即可实现动力机构的正转和反转,并进而自动调节发光体与透镜之间的距离,并且调焦过程采用单片机控制,调节更为方便、智能化程度更高;其次,通过设于套筒与灯头的螺纹连接处的第一防水圈以及设于灯筒与尾盖的螺纹连接处的第二防水圈,使该手电筒具有更好的防水性,以适用于水下使用。(*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手电筒,尤其涉及一种灯具自动调焦结构及应用该调焦结构的手电筒。
技术介绍
手电筒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的照明工具之一,现有的手电筒一般都能通过调节焦距而改变照明距离和聚光度,其基本构造和调焦原理在于旋动其灯头座以改变聚焦透镜与发光体(一般钨丝灯或者发光二极管)之间的距离,进而实现远距离照明(聚光、高亮度)和近距离照明(泛光、大面积)的调整效果。如专利号为ZL201120064435. 4 (授权公告号为CN 202109214U)所公开的《新型可调焦手电筒》,该可调节手电筒的光面反光杯套设在与设有电光源的灯座固定的橘皮反光杯外,在该套筒上设有与光面反光杯上的销钉配合的导向孔,该套筒套有与转动盘同步转动的拨盘,在拨盘上设有与销钉配合的拨盘孔或拨盘导槽,所述转动盘与筒身转动配合。在调焦时,所述转动盘带动拨盘同步转动,在销钉与拨盘孔或拨盘导槽作用下光面反光杯向外移动,同时该销钉与套筒上的导向孔配合使所述光面反光杯直线移动。虽然,上述这种调焦手电筒的调焦结构较为简单,但是,其通过手动拨动转动盘来实现调焦,不能实现自动调节,而且调节的效果也不够理想。此外,在现有技术中也有能自动调节聚焦透镜与发光体之间距离的自动调焦式手电筒,比如有这样一款自动调焦手电筒,在灯壳上分别设有两个控制动力机构正转和反转的按钮开关,在灯壳内设有上行程开关和下行程开关,由动力机构带动柱塞组件向上或者向下移动,并相应地触发上行程开关或下行程开关后,动力机构的正转或者反转停止。可见,由于这种自动调焦结构需要在灯壳内安装上下两个行程开关和在灯壳外安装两个按钮开关,因而结构相对较为复杂;并且,由于不同的调焦过程需要按动不同的按钮开关,因而调焦操作不够方便,调焦的智能化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且调焦更为方便、智能的灯具自动调焦结构。本技术所要解决的第二个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提供一种能自动实现调焦且密封性更好的手电筒。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该灯具自动调焦结构,包括设于灯壳头部的透镜和设于灯壳内部的发光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于灯壳内部并能正转和反转的动力机构和在该动力机构驱动下能相对上述透镜作来回移动的调焦组件,所述发光体固定在该调焦组件上,在所述灯壳上设有一启动所述动力机构正转和反转的按钮开关。所述的动力机构可以采用多种控制方式,优选地,还包括有一控制动力机构正转和反转的单片机,所述单片机设于灯壳内部并与所述按钮开关相电连接。这样,只要设计合理的单片机行程控制程序,用上述启动动力机构正转和反转的按钮开关即可实现灯具无极调焦,并且,调焦组件往返移动的行程长度以及往返移动整个行程时间均可以在单片机程序中进行预先设定。进一步优选,所述灯壳内部设有沿灯壳轴向分布的导向槽或导向孔,所述的调焦组件包括底部具有内螺纹孔的发光体座和螺纹柱,所述发光体安装在该发光体座上,所述发光体座头部边缘设有卡设在所述导向槽或导向孔内的凸耳,所述螺纹柱的前端螺纹连接在所述的内螺纹孔内,所述螺纹柱的后端与所述动力机构的输出轴相连接。上述这种调焦组件结构较为简单,在动力机构驱动下,该调焦组件能轻松地在灯壳内部作来回移动。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优选,所述的灯壳内设有一套筒,在该套筒的前端两相对侧各设有一沿套筒轴向分布的所述导向孔,该套筒的后端固定在一动力机构座上,所述动力机构安装在该动力机构座内,所述的按钮开关设于该动力机构座的侧壁上。通过设置套筒,可以对调焦组件的来回移动起到更好的导向作用,使其移动更为平稳;通过设置动力机构座,可以使动力机构能牢固地安装在灯壳内部,动力机构输出轴的转动也更为平稳,从而也有利于调焦组件的平稳移动。动力机构输出轴可以通过多种方式与调焦组件的螺纹柱相连接,优选地,所述动力机构输出轴前端设有“十”字形凸起,所述螺纹柱的后端设有与所述“十”字形凸起相配合的“十”字形凹槽。采用凹凸的“十”字形配合,不仅结构较为简单,而且配合也较为牢固。一种应用上述灯具自动调焦结构的手电筒,包括灯头、灯筒和尾盖,所述透镜安装在灯头前端,所述套筒的前端与所述灯头后端螺纹连接,所述动力机构座的后端与所述灯筒前端形成密封连接,所述的尾盖与所述灯筒后端螺纹连接,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套筒与灯头的螺纹连接处设有第一防水圈,在所述灯筒与尾盖的螺纹连接处设有第二防水圈。设置第一防水圈和第二防水圈后,水不易从外部进入灯筒内部,从而使得该手电筒可以在水下使用。优选地,所述尾盖的后端面上设有能开启和关闭动力机构电源和发光体电源的电源开关。这样,该电源开关可作为总开关使用,只有打开该电源开关,发光体才会发光,同时,动力机构及按钮开关才能正常工作;关闭该电源开关,发光体停止发光,同时,动力机构及按钮开关停止工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首先,该灯具自动调焦结构通过位于灯壳外的按钮开关即可实现动力机构的正转和反转,并进而自动调节发光体与透镜之间的距离,并且调焦过程采用单片机控制,使得调节更为方便、智能化程度更高;其次,通过设于套筒与灯头的螺纹连接处的第一防水圈以及设于灯筒与尾盖的螺纹连接处的第二防水圈,使该手电筒具有更好的防水性,以适用于水下使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自动调焦结构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2为图1的另一角度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3为应用图1的自动调焦结构的手电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处于一调焦状态下的剖视图;图5为图3处于另一调焦状态下的剖视图;图6为图3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灯具自动调焦结构包括透镜3、发光体4、动力机构I以及在动力机构驱动下相对透镜3作来回移动的调焦组件,其中,透镜3固定在灯头10头部,调焦组件位于灯头10的后方,发光体4则固定安装在调焦组件上。本实施例的动力机构I采用电机,电机安装在动力机构座9上。在动力机构座9的前端固定有套筒8,在套筒8的前端两相对侧各设有一个沿套筒轴向分布的导向孔81。调节组件与动力机构I及套筒8相配合,具体地,调节组件包括发光体座5和螺纹柱6,发光体4安装在发光体座5上。在发光体座5的头部边缘设有两个相对设置的凸耳51,凸耳51卡设在对应的套筒导向孔81内,在发光体座5的底部成型有内螺纹孔52,螺纹柱6的前端螺纹连接在该内螺纹孔52内,螺纹柱6的后端与动力机构输出轴7相连接。本实施例中,在动力机构输出轴7前端设有“十”字形凸起71,在螺纹柱6的后端设有与该“十”字形凸起71相配合的“十”字形凹槽61,采用这种凹凸的“十”字形配合结构,不仅结构较为简单,而且配合也较为牢固。此外,在动力机构座9的侧壁开有安装孔,在安装孔内安装有按钮开关2,该按钮开关2用来启动动力机构I的正转和反转。特别地,本实施例还在动力机构座9内部安装有控制动力机构I正转和反转的单片机(图中未示),启动动力机构I正转和反转的按钮开关2与该单片机相电连接。只要设计合理的单片机行程控制程序,用上述按钮开关2即可实现灯具的无极调焦,并且,调焦组件往返移动的行程长度以及往返移动的整个行程时间均可以在单片机程序中进行预先设定。本实施例提供的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灯具自动调焦结构,包括设于灯壳头部的透镜(3)和设于灯壳内部的发光体(4),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于灯壳内部并能正转和反转的动力机构(1)和在该动力机构(1)驱动下能相对上述透镜(3)作来回移动的调焦组件,所述发光体(4)固定在该调焦组件上,在所述灯壳上设有一启动所述动力机构正转和反转的按钮开关(2)。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建春
申请(专利权)人:王建春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