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角接触轴承外圈锁口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509110 阅读:2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30 06: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角接触轴承外圈锁口结构,包括滚道及斜锁口,于滚道及斜锁口之间设置直锁口,直锁口为滚道的圆弧边与斜锁口的斜边相交处的平台。通过采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改进后的锁口结构,由于直锁口比较狭窄,磨削面小,磨削条件改善,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在磨削直锁口时不会产生变形,磨削烧伤等问题。(*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角接触轴承外圈锁口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轴承外圈的锁口结构,尤其涉及一种角接触轴承外圈锁口结 构。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角接触轴承外圈滚道一侧设有用与锁住钢球的锁口,其作用 是锁住轴承内的钢球使之在静止或旋转过程中不掉落。通常锁口为一与套圈轴线成 2° 60' 3° 30'的锥面,该结构的锁口形式由于锥面较大,磨削时易产生变形,磨削烧 伤等问题,不利于实际的磨削加工及有效的质量控制;在生产加工过程中,由于锁口一般安 排在磨削滚道后进行加工,在加工时锁口与滚道的接触处易出现倾角或毛边,从而在轴承 合套时对滚珠产生距离划伤,给产品的组装带来困难,直接影响成品轴承的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人针对上述现有问题,提供一种角接触轴承外圈锁口结构,具有便于生产 及质量控制,提高生产效率的优点。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角接触轴承外圈锁口结构,包括滚道及斜锁口,于滚道及斜锁口之间设置直 锁口,直锁口为滚道的圆弧边与斜锁口的斜边相交处的平台。其进一步技术方案在于所述直锁口的宽度为Imm 2mm。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通过采用本技术改进后的锁口结构,由于直锁口比较狭窄,磨削面小,磨削条 件改善,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在磨削直锁口时不会产生变形,磨削烧伤等问题,避免了以 往锁口与滚道的接触处出现毛边或倾角的现象,使成品轴承的质量得到保证。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在A处的放大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本技术包括滚道I及斜锁口 3,于滚道I及斜锁口 3之间设置直 锁口 2,直锁口 2为滚道I的圆弧边1-1与斜锁口 3的斜边3-3相交处的平台。直锁口 2的 宽度为1_ 2_。如图2所示,锁量为直锁口 2到滚道4底部的距离,直锁口 2直接影响锁量的的大 小,由于直锁口 2的宽度为Imm 2_,磨削面小,磨削条件改善,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在磨削直锁口时不会产生变形,磨削烧伤等问题,避免了以往锁口与滚道的接触处出现毛边或倾角的现象,使成品轴承的质量得到保证。以上描述是对本技术的解释,不是对技术的限定,本技术所限定的范围参见权利要求,在不违背本技术的基本结构的情况下,本技术可以作任何形式的修改 。权利要求1.一种角接触轴承外圈锁口结构,包括滚道(I)及斜锁口(3),其特征在于于所述滚道(I)及斜锁口( 3 )之间设置直锁口( 2 ),所述直锁口( 2 )为滚道(I)的圆弧边与斜锁口( 3 )的斜边相交处的平台。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角接触轴承外圈锁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直锁口(2)的宽度为1_ 2_。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角接触轴承外圈锁口结构,包括滚道及斜锁口,于滚道及斜锁口之间设置直锁口,直锁口为滚道的圆弧边与斜锁口的斜边相交处的平台。通过采用本技术改进后的锁口结构,由于直锁口比较狭窄,磨削面小,磨削条件改善,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在磨削直锁口时不会产生变形,磨削烧伤等问题。文档编号F16C33/58GK202833660SQ20122048797公开日2013年3月27日 申请日期2012年9月24日 优先权日2012年9月24日专利技术者吴星照 申请人:无锡市三立轴承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角接触轴承外圈锁口结构,包括滚道(1)及斜锁口(3),其特征在于:于所述滚道(1)及斜锁口(3)之间设置直锁口(2),所述直锁口(2)为滚道(1)的圆弧边与斜锁口(3)的斜边相交处的平台。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星照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市三立轴承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