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电工具机加工液面控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50642 阅读:2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放电工具机加工的液面控制装置,主要是在放电工具机的储油槽内设一具有刻度的纵向剖槽的隔板,该隔板内设一侧面具有泄油口的落油箱,使落油箱的泄油口设一可升降改变滑油口高度的油位闸板,油位闸板由一动力源驱动升降滑移,并使油位闸板的顶缘朝隔板剖槽外设有一液位指示钮;由此,可利用动力源来控制油位闸板来改变加工液面的高度,并通过液位指示钮来指示加工液面位置,从而达到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调整方便、迅速以及加工液面指示清楚的效果。(*该技术在201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技术涉及一种放电工具机加工液面控制装置,尤其涉及一种运用于放电加工机、线切割机等放电工具机的制造
中,来快速地确定控制加工液面的高度。目前放电工具机加工的液面控制装置中,有一种如台湾公告编号为第341894号“放电加工机的液位高度调整器”的技术专利设计,其中该技术专利设计主要是利用一固定框架框设有一具出油口的调整环片,并使该调整环片受到一转调装置的缆索控制转动,该缆索则再受到一可由操作者摇转的调整转盘,以此调转该调整转盘,再通过缆索牵引该调整环片绕转,来改变调整环片出油口的高、低位置,以此来达到可供使用者用手摇的方式,来控制放电加工机加工液面高度的目的;经仔细分析上述公告第341894号技术专利案的结构,它存在以下的缺点1、结构复杂,制造成本高且维修困难。其中该技术专利除了在“固定框架”与“调整环片”等基本构件内,具有“滚筒”、“调整螺栓”及“浮筒开关盒”等复杂结构外,更需要配合“转调装置”所必需具备的“心轴”、“主控滑轮”、“调整转盘”、“副控滑轮”、“缆索”及“弹簧”等诸多构件,而存在着制造成本太高及维修麻烦等问题。2、加工液面控制不容易。上述此种已知的液位高度调整器,其在设计上并无液位高度指示的设计,故而当使用者在调整液位高度时,不容易掌握控制,且此种液位高度调整器的转调装置,仍需用手摇的方式来改变出油口的高、低位置,故而在操作上很不方便。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制造组装方便的放电工具机加工液面控制装置。其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液位升降调整的指示,且升降调整可直接用电动方式控制放电工具机加工液面控制装置。为了达成上述的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放电工具机加工液面控制装置,其主要是在放电工具机的储油槽内竖立一具有刻度尺的纵剖槽的隔板,并使储油槽位于隔板内侧设一落油箱,该落油箱的一侧设有泄油口,使落油箱位于泄油口处,凹设一大于泄油口宽的闸板滑槽,使该闸板滑槽上嵌置一油位闸板,使该油位闸板可由一链轮驱动链条在闸板滑槽上升降滑移,该链轮系由一动力源驱动,并使该油位闸板的顶缘朝隔板剖槽外螺固一液位指示钮。由此,利用动力源来控制油位闸板改变加工液面的高度,并通过液位指示钮来清楚地指示加工液面位置,而达到本技术调整方便、迅速以及加工液面指示清楚的效果。上述的说明仅为本技术特征部份的概述,为使阅读本说明书的专业人士,皆能更明白地了解本技术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本说明书的内容加以实施,下面以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加以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使用状态外观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一液面高度的纵向剖面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另一液面高度的纵向剖面示意图。首先参看图1、图2、图3中所示,其主要是在放电工具机(如放电加工机或线切割机)的储油槽(40)内,竖立一隔板(41)(如图1中所示),该隔板(41)上纵剖有一剖槽(410),并使剖槽(410)的一侧设有一可相应剖槽(410)与储油槽(40)底高度的刻度(411);而该隔板(41)内侧面的储油槽(40),则设有一可供加工液流出的落油口(42)(如第图3中所示),并使该落油口(42)的上方固设一内部为中空的落油箱(10)(如图2、图3中所示),该落油箱(10)的一侧面上,系设纵向延伸且与落油箱(10)中空内部相连通的泄油口(11)(如图2中所示),并使该落油箱(10)位于泄油口(11)的位置处,则纵向凹设一大于泄油口(11)宽的闸板滑槽(12),该闸板滑槽(12)的外侧,则设有一呈U字型弯折的油位闸板(20)嵌置(如图3中所示),其中而该呈U字型弯折的油位闸板(20),朝着落油箱(10)一端的板面为第一板面(21),使该第一板面(21)可嵌置于闸板滑槽(12)内,并使落油箱(10)位于闸板滑槽(12)的两侧,再分别螺固一闸板压条(13)来将该油位闸板(20)的第一板面(21)遮盖于闸板滑槽(12)内,而该油位闸板(20)的另端则绕过一滚轮(23),而在该滚轮(23)的另侧形成第二板面(22),以此即使该油位闸板(20)形成以滚轮(23)间隔形成一U字型弯折,并使该滚轮(23)的两端各由滚轮座板(24)来固设于落油箱(10)底缘的两侧(如图1中所示),并使位第一板面(21)顶缘朝第二板面(22)的内侧面上固设一支架(25),其中该支架(25)向隔板(40)延伸,并使该支架(25)可在隔板(41)剖槽(410)外螺固一液位指示钮(26),并使该支架(25)上另外再固设一浮筒开关(27);另外,该油位闸板(20)的上方则设有一链轮(30),该链轮(30)固设在一转轴(31)上,该转轴(31)的两端分别枢设在链轮座板(32)上,而两链轮座板(32)则固定在落油箱(10)的顶缘两侧,并使该转轴(31)由一动力源(33)形成驱动,而转轴(31)上的链轮(30)则是带动一具设定长度的链条(300),使该链条(300)的两端分别固接于油位闸板(20)的第一板面(21)及第二板面(22)的顶缘形成撑紧的状态,以此构成本技术的液面控制装置。由此,当本技术在使用时(如图1、图3、及图4中所示),是以动力源(33)来驱动转轴(31)上的链轮(30),而带动使链条(300)控制油位闸板(20)的第一板面(21)在闸板滑槽(12)上形成不同高度的位移(如图3、图4、的差异),由于该第一板面(21)顶缘上朝隔板(41)外接设一液位指示钮(26),故而当第一板面(21)受动力源(33)驱动,而形成不同的高度位置升降时,操作者可通过隔板(41)上液位指示钮(26)相对于刻度(411)上移动的指示,达到快速的控制至油位闸板(20)到达所需加工液面(A)高度的目的,而当加工液面(A)调整完成后,加工液便会持续进入储液槽(40)内并逐渐升高,待超过第一板面(21)所调整的高度后,加工液便会经由落油箱(10)的泄油口(11)流入储油槽(40)的落油口(42)流出至清洁装置来清洁后循环;至于本技术浮球开关(27)的设置,则是通过该浮球开关(27)来探测加工液面(A)的高度是否足够,若一旦放电工具机的加工液的入油口发生故障,而未将加工液持续灌入储油槽(40)时,则该加工液面(A)会出现低于第一板面(21)顶缘高度的低加工液面(B)的状态(如图3中所示),一旦出现此一状态时,该浮球开关(27)便会立即感受而控制使放电工具机的加工动作停止,以此来避免储油槽(40)的加工液残留太多杂质,而造成加工精度不良的情况。由上可知,本技术相较于前述公告第341894号新型专利案,具有以下优点1、构件结构简单,制造、维修容易且成本低廉由上述说明可知,本技术加工液面控制装置的设计,其仅具有“落油箱”、“油位闸板”、“链轮”、“链条”及“支架”等数个结构形状简单的构件,故而本技术无论在加工制造或是维修上,皆较已有的专利的成本较为低廉且容易。2、加工液面指示、控制方便且容易由于本技术特别以一液位指示钮来指示液位高度的设计,不但可使操作者在调整加工液面时十分方便,而且本技术利用电动方式来控制油位闸板的升降,更可使加工液面的升降控制达到快速、容易等功效。权利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放电工具机加工液面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放电工具机的储油槽内,纵向竖立一隔板,该隔板上纵剖一剖槽,使剖槽的一侧设有相对应的刻度尺,该储油槽位于隔板内侧设有一落油口,该落油口的上方则固设一内部为中空的落油箱,该落油箱的一侧面上则纵设一连通至落油口的泄油口,该落油箱位于泄油口处,凹设一大于泄油口宽的闸板滑槽,使该闸板滑槽上嵌置一油位闸板,该油位闸板是以朝落油箱的一端为第一板面,使该第一板面可嵌置于闸板滑槽内形成升降滑移,而油位闸板的另端则绕过一滚轮在另侧形成第二板面,使油位闸板形成以滚轮区隔的U字型弯折,而该滚轮则枢设在落油箱的底缘两侧,使第一板面顶缘朝隔板剖槽螺固一液位指示钮,而该落油箱位于油位闸板的上方则枢设一由动力源传动的链轮,并使该链轮带动一两端分别固接于第一、二板面顶缘形成撑紧的链条。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明清
申请(专利权)人:优速特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