淤泥沉淀池区域的地震钻井平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503480 阅读:213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29 23: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一种淤泥沉淀池区域的地震钻井平台,所述地震钻井平台包括平台主体平面钢板,所述平台主体平面钢板安装在浮体船上,所述浮体船位于淤泥沉淀池区域内,所述平台主体平面钢板中设有钻井平台套筒,套筒中设有向下延伸设置的套管,以便将药包准确放入到井中;所述平台主体平面钢板侧壁设有多个固定孔,所述固定孔中设有插入淤泥中的固定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合地表不同状况,因地制宜,形成了淤泥沉淀池区域的地震钻井平台,该地震钻井平台制作巧妙、成本低、安全可靠、操作方便、效率高;能够有效解决该类地表存在的地震勘探激发钻井下药问题,确保其地震勘探效果符合质量要求;值得在类似相同地区进行地震勘探中推广使用。(*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淤泥沉淀池区域的地震钻井平台
本技术是关于滩浅海地区石油地震勘探技术,尤其涉及一种淤泥沉淀池区域 的地震钻井平台。
技术介绍
在滩浅海地区进行地震资料采集,有时会遇到沼洋区和淤泥沉淀池区,特别是在 我国东部沿海经济较发达地区,由于发展的需求,正在进行大规模的围海造地,所以形成了 大面积淤泥沉淀池区;一般而言,围海造地的淤泥沉淀池主要分为三种类型,一是吹泥沉淀 池,二是蒸发沉淀池,三是真空沉淀池。要使这类区域变成可用的常规地表,往往需要较长 时间的风干和沉淀。如果在地震勘探中涵盖了这类地表,将会给地震施工作业带来很多棘 手问题,如地震激发和接收存在系列问题等。而在勘探时,特别是三维地震勘探,由于上述 地表面积较大(少则有几十平方,多则有近百平方),根本无法越过,否则就会影响大三维 区块的整体连片和区域勘探进程。由此,本专利技术人凭借多年从事相关行业的经验与实践,提出一种淤泥沉淀池区域 的地震钻井平台,以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淤泥沉淀池区域的地震钻井平台,以解决吹泥沉 淀池和蒸发沉淀池两种不同地表存在的地震勘探激发钻井下药问题,确保其地震勘探效果 符合质量要求。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淤泥沉淀池区域的地震钻井平台,所述地 震钻井平台包括平台主体平面钢板,所述平台主体平面钢板安装在浮体船上,所述浮体船 位于淤泥沉淀池区域内,所述平台主体平面钢板中设有钻井平台套筒,套筒中设有向下延 伸设置的套管,以便将药包准确放入到井中;所述平台主体平面钢板侧壁设有多个固定孔, 所述固定孔中设有插入淤泥中的固定杆。在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平台主体平面钢板为长方形,所述浮体 船为两个并排间隔设置于吹泥沉淀池区域内的橡皮艇,所述长方形的平台主体平面钢板架 设于两个橡皮艇之间;所述钻井平台套筒设置在平台主体平面钢板中部。在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长方形的平台主体平面钢板的四角分别 设有平台底座,所述四个平台底座设置在橡皮艇上。在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长方形的平台主体平面钢板两侧设有安 全防护栏。在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橡皮艇的尾部设有发动机和操作台。在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平台主体平面钢板为正六边形,所述浮 体船为一设置于蒸发沉淀池区域内的空气船,所述正六边形的平台主体平面钢板悬伸设置 于空气船的船头;所述钻井平台套筒设置在平台主体平面钢板的悬伸部。在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正六边形的平台主体平面钢板周围设有 安全防护栏。在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空气船的尾部设有发动机和操作台。在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套管为PVC套管。由上所述,本技术结合地表不同状况,因地制宜,形成了淤泥沉淀池区域的地 震钻井平台,该地震钻井平台制作巧妙、成本低、安全可靠、操作方便、效率高;能够有效解 决该类地表存在的地震勘探激发钻井下药问题,确保其地震勘探效果符合质量要求;值得 在类似相同地区进行地震勘探中推广使用。附图说明以下附图仅旨在于对本技术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技术的范 围。其中图1 :为本技术淤泥沉淀池区域的地震钻井平台的一结构示意图。图2 :为图1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 :为本技术淤泥沉淀池区域的地震钻井平台的另一结构示意图。图4 :为图3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对本技术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说明 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本技术提出一种淤泥沉淀池区域的地震钻井平 台100,所述地震钻井平台100包括平台主体平面钢板1,所述平台主体平面钢板I安装在 浮体船2上,所述浮体船2位于淤泥沉淀池区域内,所述平台主体平面钢板I中设有钻井平 台套筒11,套筒11中设有向下延伸设置的套管12,以便将药包准确放入到井中,所述套管 12为PVC套管;所述平台主体平面钢板I侧壁设有多个固定孔13,所述固定孔13中设有插 入游泥中的固定杆14。由上所述,本技术结合地表不同状况,因地制宜,形成了淤泥沉淀池区域的地 震钻井平台,该地震钻井平台制作巧妙、成本低、安全可靠、操作方便、效率高;能够有效解 决该类地表存在的地震勘探激发钻井下药问题,确保其地震勘探效果符合质量要求;可在 类似相同地区进行地震勘探中推广使用。实施例一本实施例是针对吹泥沉淀池地震激发的钻井平台。吹泥沉淀池是将海里的泥沙, 使用大功率抽泥机,通过管道输送到固定池子里形成的。一般每个淤泥沉淀池的面积约有 4平方公里,深度为6-8米。这种淤泥沉淀池的特点是泥水含量比例基本相近,当水深为 3-4米时,泥深也为3-4米,但池子内泥水深度不均衡,靠近吹泥管附近泥多水少,远离吹泥 管的地方水多泥少。这种地表地震激发条件不错,只要钻井穿透淤泥地表,把炸药包放置到 较硬的岩性层段中进行激发,很容易获得满意地震效果。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图2所示,所述平台主体平面钢板I为长方形,所述浮体船 2为两个并排间隔设置于吹泥沉淀池区域内的橡皮艇21,所述长方形的平台主体平面钢板I架设于两个橡皮艇21之间;所述钻井平台套筒11设置在平台主体平面钢板I的中部。所述长方形的平台主体平面钢板I的四角分别设有平台底座15,所述四个平台底座15设置在橡皮艇21上。所述长方形的平台主体平面钢板I两侧设有安全防护栏16。所述橡皮艇21的尾部设有发动机211和操作台212。如图1所示,所述吹泥沉淀池中由上至下依次为水介质3和泥介质4。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固定杆14可采用铝合金材料制作的爆炸杆,所述爆炸杆为地震勘探专用工具;爆炸杆3米长且可以连接多个,爆炸杆穿过固定孔插入至较硬实的淤泥中进行固定,使两个船体不发生偏移。本实施例的地震钻井平台,由于搭载到有动力的橡皮艇运载装备上,能够抵御风浪,安全性能可靠,因此,既可用在吹泥池中进行地震作业,也适用于河流、湖泊、大面积卤池和滩浅海等水域进行施工作业。本实施例的地震钻井平台,经过实际应用表明,其效果显著,能够有效地解决在大面积沼洋区、淤泥沉淀池区内地震激发钻井下药问题,同时又能做到安全、实用,高效率;在类似相同地区进行地震勘探值得推广使用。实施例二本实施例是针对蒸发沉淀池地震激发的水上钻井平台。蒸发沉淀池是在吹泥沉淀池形成基础上,将水慢慢排干后形成的,一般深度有6-8米。这种淤泥沉淀池的特点是泥水交融,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池内含水状态不断发生变化。如图3、图4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结构和原理基本相同,其区别在于,所述平台主体平面钢板I为正六边形,所述浮体船2为一设置于蒸发沉淀池区域内的空气船22,所述正六边形的平台主体平面钢板I悬伸设置于空气船22的船头部;所述钻井平台套筒11设置在平台主体平面钢板I的悬伸部。所述正六边形的平台主体平面钢板I周围设有安全防护栏16。所述空气船22的尾部设有发动机221和操作台222。如图3所示,所述蒸发沉淀池中由上至下依次为水介质3、低粘泥介质41和高粘泥介质4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固定杆14也采用铝合金材料制作的爆炸杆。本实施例的有益效果与实施例一相同,在此不再赘述。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示意性的具体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淤泥沉淀池区域的地震钻井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地震钻井平台包括平台主体平面钢板,所述平台主体平面钢板安装在浮体船上,所述浮体船位于淤泥沉淀池区域内,所述平台主体平面钢板中设有钻井平台套筒,套筒中设有向下延伸设置的套管;所述平台主体平面钢板侧壁设有多个固定孔,所述固定孔中设有插入淤泥中的固定杆。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晓东付满清张建祥王翔姚永岐王金明韩军李晓亮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