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符敦基专利>正文

技击弹力调整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498130 阅读:1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29 18: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一种技击弹力调整结构,其包括一打击体衔接组、一弹性气囊、一气嘴、一底座,以及一弹性本体。由该气嘴对该弹性气囊进行充气,使该弹性气囊内部压力上升,该弹性气囊往垂直方向膨胀;因此该弹性气囊高度提高,使得该打击体衔接组与该底座之间的距离加大,同时将该弹性本体拉长,而改变该弹性本体的弹力,以达到技击训练器依不同需求而调整弹力的功效。(*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技击弹力调整结构,特别是一种以气囊充气程度带动弹性体以调整技击训练装置的弹力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常见的技击训练器,受外力打击一被打击体(例如速度球或填充袋体等)时,利用该被打击体所连接的弹性体的弹力使该被打击体来回做摆动或吸收冲击,以达到技击训练的目的。其中,该技击训练器的弹性体的弹力系数多数为固定,故无法依不同需求而调整弹性强度与软硬程度,造成技击训练上有所不足;而少部份现有可调整弹性体弹力的训练器,要不为钢性的调整方法,例如使用螺旋套筒或螺丝去拉伸,在技击训练中有受到过度冲击时断裂及万一被使用者触击到的伤害性危险等;又或者单纯只用充气的弹性囊体,致使弹性无法达到训练所需的强度等问题。故该技击训练器的弹性体仍有前述的问题有待改善。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
技术介绍
所存在的问题,本技术乃提供一种技击弹力调整结构,使该技击训练器依不同需求而调整弹力,使符合特定技击运动的所需,且在整体结构上有足够的强度以承受冲击,及化解扭力。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包括一种技击弹力调整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技击弹力调整结构包括一弹力调整组,该弹力调整组包括一打击体衔接组,该打击体衔接组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技击弹力调整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技击弹力调整结构包括一弹力调整组(10),该弹力调整组(10)包括:一打击体衔接组(11),该打击体衔接组(11)中间设有一贯孔(111),且该打击体衔接组(11)包括一第一结合部(112),该第一结合部(112)是圆柱体,该第一结合部(112)一端贯穿该贯孔(111)且止挡于该打击体衔接组(11)底部,另一端结合于一打击本体(20)结合部(211);一弹性气囊(13),该弹性气囊(13)是能够垂直伸缩的囊体结构,且顶部连接于该打击体衔接组(11)下方;一气嘴(16),该气嘴(16)连通于该弹性气囊(13)内部;一底座(14),该底座(14)顶部连接于该弹性...

【技术特征摘要】
2011.10.25 TW 1002200531.一种技击弹力调整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技击弹力调整结构包括一弹力调整组(10),该弹力调整组(10)包括一打击体衔接组(11),该打击体衔接组(11)中间设有一贯孔(111),且该打击体衔接组(11)包括一第一结合部(112),该第一结合部(112)是圆柱体,该第一结合部(112) —端贯穿该贯孔(111)且止挡于该打击体衔接组(11)底部,另一端结合于一打击本体(20)结合部(211);一弹性气囊(13),该弹性气囊(13)是能够垂直伸缩的囊体结构,且顶部连接于该打击体衔接组(11)下方;一气嘴(16),该气嘴(16)连通于该弹性气囊(13)内部;一底座(14),该底座(14)顶部连接于该弹性气囊(13)底部,且该底座(14)设有一结合部(141),该结合部(141)位于该底座(14)下部;一弹性本体(12),该弹性本体(12)能够调整弹力,位于该弹性气囊(13)侧面且止挡于该打击体衔接组(11)与该底座(14)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技击弹力调整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弹性气囊(13)侧面设有复数个限制部(13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技击弹力调整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弹性本体(12)是一弹性柱(121)或复数条弹性拉带(122)。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技击弹力调整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弹性柱(121)贯穿该弹性气囊(13)内层的中空部,该弹性柱(121)进一步包括一第二结合部(1215),该第二结合部(1215)是圆柱体且一端贯穿且止挡于该底座 (14)底部;一第一杆体(1211),该第一杆体(1211)是圆柱体且一端连接该第一结合部(112)另一端;一第二杆体(1212),该第二杆体(1212)是圆柱体且一端连接该第二结合部(1215)另一端;一弹性部(1213),该弹性部(1213)是弹性体,一端固接该第一杆体(1211)另一端,另一端固接该第二杆体(1212)另一端。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技击弹力调整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弹性柱(121)还包括 一第一固定组(1216),该第一固定组(1216) —端固接于该弹性部(1213) —端,另一端固接于该第一杆体(1211)另一端;一第二固定组(1217),该第二固定组(1217) —端固接于该弹性部(1213)另一端,另一端固接于该第二杆体(1212)另一端。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技击弹力调整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杆体(1211)与该第二杆体(1212)的长度不同且可对调。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技击弹力调整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弹性拉带(122)位于该弹性气囊(13)外侧,该弹性拉带(122)顶部套设于或固接于该打击体衔接组(11)上方,或与该打击体衔接组(11)上方一体成型,该弹性拉带(122)底部固接于该底座(14),且进一步包括一贯孔(1222),该贯孔(1222)位于该弹性拉带(122)顶部中央,且贯穿于该第一结合部(112)另一端。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技击弹力调整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弹性拉带(122)位于该弹性气囊(13)外侧,该弹力调整组(10)进一步包括 一卡合套(15),该卡合套(15)套设于该底座(14)底部,且设有复数个固定贯孔(151),该固定贯孔(151)贯穿该卡合套(15)底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符敦基符敦坚
申请(专利权)人:符敦基符敦坚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