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一次性使用高负压引流装置,包含高负压引流瓶、引流针;高负压引流瓶包含透明的瓶体;瓶体的内部被隔板分隔成2个或多个在瓶体的内部不相通的高负压空间;每个高负压空间上方的瓶体上均相应地设有一个带开关装置的引流管与引流针相连;引流针通过刺入需引流处,并在高负压引流瓶内的负压作用下进行引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方案的一次性使用高负压引流装置可以对应2个或伤口,减少了病人身上所需要使用的高负压引流瓶的数量,方便病人行动,节约了医疗成本;引流针可以通过拔出针芯利用针管引流的设置来减小对病人的创伤、方便置管引流,并提高引流效率。(*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引流装置,特别是一种实用、便携、而且更加适用于处理闭合性伤口的一次性使用高负压引流装置,属于医疗器具
技术介绍
人在做完手术或者受到闭合性损伤时,伤口通常会伴随淤血、水肿、关节腔积液等症状,这些液体则需要通过人工手段排出体外;又如产生剥脱性的损伤时,需要将皮肤与肌肉间的淤血和气体排出,使皮肤复位并贴紧肌肉而逐渐愈合;这时就需要用到治疗这些闭合性损伤的负压引流装置;引流装置一般包含引流瓶和引流针,而一般的引流瓶在使用时,一个瓶子只能对应一处引流部位,因此,当病人身上有多处损伤需要引流时,往往会在身上 挂有多个引流瓶,给病人的行动带来的诸多不便;一般的引流针在处理闭合性的受伤位置时是将针头插入需要引流的位置进行引流,而引流需要一定的时间,这时,人如果需要移动,锋利的针头便会对人体产生伤害,尤其对于儿童这种好动群体具有很大的危险性;如果使用针管一管一管地抽取,又过于繁琐,而且多次扎针对人体造成了不必要的创伤。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实用、便携、而且更加适用于处理闭合性伤口的一次性使用高负压引流装置。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一次性使用高负压引流装置,包含高负压引流瓶、引流针;所述高负压引流瓶包含瓶体;所述瓶体为透明体;所述瓶体的内部设有隔板;所述隔板将瓶体的内部分隔成2个或多个在瓶体的内部不相通的高负压空间;所述每个高负压空间上方的瓶体上均相应地设有一个引流管;所述每个引流管上均设置有开关装置;所述每个引流管上均连有一个引流针;所述引流针通过刺入需引流处,并在高负压引流瓶内的负压作用下进行引流。优选的,所述引流针包含针芯、针管;所述针芯设置在针管中;所述针芯的一端设置成尖头;所述尖头伸出针管,针芯的另一端与持针柄相连;所述持针柄位于针管的外部;所述靠近针芯的尖头的一端的针管的外壁上设有多个引流孔;所述靠近持针柄的一端的针管上设有导管;所述导管的一端与针管的内部相通,导管的另一端上设有连接帽。优选的,所述引流针的针芯从针管远离引流孔的一端拔出后,引流针通过针管远离引流孔的一端或连接帽与高负压引流瓶的引流管相连;所述引流管与针管远离引流孔的一端相连时,连接帽需密封或与其它气密装置相连;所述引流管与连接帽相连时,针管远离引流孔的一端需密封或与其它气密装置相连。优选的,所述针芯的尖头呈三棱形。优选的,所述每个高负压空间的上方各均设有一个负压管口,每个负压管口通过连接管相连通,使每个高负压空间内负压相等。优选的,所述瓶体上设有压力指示器,所述压力指示器用以指示高负压空间的压力。优选的,所述瓶体上设有显示瓶内液体体积的主刻度线和数值。优选的,所述瓶体上,对应每个高负压空间的位置上均设有显示瓶内少量液体体积的副刻度线和数值。优选的,所述每个引流管的顶端均向瓶体的外侧延伸;所述每个引流管的顶端均设有连接套;所述每个连接套上均设有夹具;所述每个引流管的通断均由相对应的夹具来控制;所述引流管通过连接套与引流针相连。优选的,所述瓶体上部的外侧设置有挂件。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本技术方案的一次性使用高负压引流装置包含高负压引流瓶和引流针,高负压引流瓶的瓶体上设有引流管,每个引流管上都设有开关,因此,一个高负压引流瓶可以对应多个伤口,大大减少了病人身上所需要使用的高负压引流瓶的数量,方便病人行动,同时节约了医疗成本;引流针通过带有尖头的针芯将针管带入需要引流的位置,再将针芯拔出,使针管留在需要引流处,此时将针管或导管与高负压引流瓶的引流管相连即可很方便地进行引流,而空闲的导管或针管可以接上生理盐水或者清水对伤口部位进行清洗;减小了对病人的创伤、提高了引流效率。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附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所述的一次性使用高负压引流装置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立体图;附图2为本技术所述的一次性使用高负压引流装置的一种实施方式的局部首丨J视图;其中1、瓶体;2、压力指示器;3、隔板;4、高负压空间;5、引流管;6、主刻度线;7、副刻度线;8、连接套;9、夹具;10、负压管口 ;11、针芯;12、针管;13、持针柄;14、引流孔;15、导管;16、连接帽;21、连接管;22、挂件。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附图1-2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一次性使用高负压引流装置,包含高负压引流瓶和引流针;所述高负压引流瓶,包含圆桶状的透明的瓶体1,所述瓶体I上设有压力指示器2 ;所述瓶体I中设有竖直的隔板3 ;所述隔板3将瓶体I分隔出2个在瓶体I的内部不相通的高负压空间4 ;所述瓶体I上,位于每个高负压空间4上方的瓶体I上均设有一个引流管5和负压管口 10 ;所述每个负压管口 10通过连接管21相连通,使每个高负压空间4内负压相等;所述每个引流管5的底端均向瓶体I的内侧延伸;所述每个引流管5的顶端均向瓶体I的外侧延伸;所述每个引流管5的顶端均设有连接套8 ;所述每个连接套8上均设有夹具9 ;所述每个引流管5的通断均由对应的夹具9来控制;所述瓶体I上设有显示瓶内液体体积的主刻度线6和数值;所述主刻度线6设置在两个高负压空间4交界的位置上;所述瓶体I对应每个高负压空间4的位置上均设有显示瓶内液体体积的副刻度线7和数值;所述副刻度线7与瓶底呈45度夹角的倾斜设置;所述瓶体I上部的外侧设有挂接用的挂件22 ;所述引流针,包含针芯11、针管12 ;所述针芯11设置在针管12中,针管12将针芯11紧缚;所述针芯11尖头的一端伸出针管12,针芯11的尖头呈三棱形;所述针芯11的另一端与持针柄13相连;所述持针柄13位于针管12的外部;所述针管12上,靠近针芯11的尖头的一端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引流孔14 ;所述均布的引流孔14在针管12的外壁上的长度为5毫米;所述每个引流孔14均为通孔;所述针管12上,靠近持针柄13的一端设有导管15 ;所述导管15的一端与针管12的内部相通,导管15的另一端上设有连接帽16。使用时,将一个引流针的针芯11刺入受伤处,紧缚在所述针芯11上的针管12被带入需要引流的位置,通过所述持针柄13将针芯11从针管12中拔出,这时,所述针管12带引流孔14的一端被留在需要引流的处,将所述针管12的另一端盖上密封盖,并将所述导管15通过外接的连接管与高负压引流瓶的一个连接套8相连。同时,将另一个引流针的针芯11刺入需要冲洗的受伤处,通过持针柄13将所述针芯11从针管12中拔出,这时,所述针管12带引流孔14的一端被留在需要引流的处,将所述针管12的另一端通过外接的连接管与高负压引流瓶的另一个连接套8相连;并将导管15通过连接帽16接上生理盐水。这时,松开2个连接套8上的夹具9,由于高负压引流瓶中负压的作用将受伤处的液体或空气吸入瓶体I的高负压空间4中;当对需要冲洗的受伤处进行冲洗时,先夹紧该受伤处对应的连接套8上的夹具9,将受伤处与高负压空间4隔离,并打开生理盐水的开关对伤口进行冲洗。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本技术方案的一次性使用高负压引流装置包含高负压引流瓶和引流针,高负压引流瓶的瓶体I上设有引流管5,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一次性使用高负压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高负压引流瓶、引流针;所述高负压引流瓶包含瓶体(1);所述瓶体(1)为透明体;所述瓶体(1)的内部设有隔板(3);所述隔板(3)将瓶体(1)的内部分隔成2个或多个在瓶体(1)的内部不相通的高负压空间(4);所述每个高负压空间(4)上方的瓶体(1)上均相应地设有一个引流管(5);所述每个引流管(5)上均设置有开关装置;所述每个引流管(5)上均连有一个引流针;所述引流针通过刺入需引流处,并在高负压引流瓶内的负压作用下进行引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一次性使用高负压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高负压引流瓶、引流针;所述高负压引流瓶包含瓶体(I);所述瓶体(I)为透明体;所述瓶体(I)的内部设有隔板(3);所述隔板(3)将瓶体(I)的内部分隔成2个或多个在瓶体(I)的内部不相通的高负压空间(4); 所述每个高负压空间(4)上方的瓶体(I)上均相应地设有一个引流管(5);所述每个引流管(5)上均设置有开关装置;所述每个引流管(5)上均连有一个引流针;所述引流针通过刺入需引流处,并在高负压引流瓶内的负压作用下进行引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次性使用高负压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针包含针芯(11)、针管(12);所述针芯(11)设置在针管(12)中;所述针芯(11)的一端设置成尖头;所述尖头伸出针管(12),针芯(11)的另一端与持针柄(13)相连;所述持针柄(13)位于针管(12)的外部;所述靠近针芯(11)的尖头的一端的针管(12)的外壁上设有多个引流孔(14);所述靠近持针柄(13)的一端的针管(12)上设有导管(15);所述导管(15)的一端与针管(12)的内部相通,导管(15)的另一端上设有连接帽(16)。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次性使用高负压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针的针芯(11)从针管(12)远离引流孔(14)的一端拔出后,引流针通过针管(12)远离引流孔(14) 的一端或连接帽(16)与高负压引流瓶的引流管(5)相连;所述引流管(5)与针管(12)远离引流孔(14)的一端相连时,连接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德俊,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瑞华医院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