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精量调节器的输液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497789 阅读:1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29 17: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医疗器械中的一种具有精量调节器的输液器,其包括穿刺器、滴斗、输液针和精量调节器,其间通过软管连接成一体,所述精量调节器包括圆柱状的上体和下体,上体上设有进液管,下体上设有出液管,上体和下体连接成一体并可相对转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普通的流量调节器,换成精量调节器,除了整体外形美观外,还大幅提高了进液量调节的精准度,更加方便了医护人员的操作,提高其工作效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能大幅缩短医护人员在对输液器操作的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并降低病人的痛苦,因此该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较好的实用性,能广泛地应用于各种医疗场所,具有较好的市场前景。(*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精量调节器的输液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输液器,具体是一种可实现精确调节进液速度的输液器,属于医疗器械。
技术介绍
输液器是一种常用的医疗器械,而袋式输液器是其中的一种,被广泛地应用于西南地区的各种医疗场所。在使用时是在输液器插入药瓶后,进行人体穿刺前,必须使输液器充盈药液并无气泡残留,以防止气泡被输入人体组织内导致血管栓塞性死亡,该过程称为排气。目前医护人员在使用输液器前都需要对其进行手动排气。具体的排气方法如下由医护人员倒置滴斗或卡住滴斗下端导管,另一只手捏扁滴斗后放开,利用滴斗弹性回复下吸药液,反复几次直至药液蓄到滴斗高度一半左右后,正置滴斗或松开滴斗下端导管是药液流入滴斗下端导管直至从输液针中溢出,最后卡死流量调节器,完成排气过程。上述输液器中的流量调节器都是普通的流量调节器,是通过滚轮来实现对流量的调节,因此操作者难以精确掌握流量,因此需要对传统输液器的排气方式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上述技术存在之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进液调节精度高的一种具有精量调节器的输液器。本技术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具有精量调节器的输液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穿刺器、滴斗、输液针和精量调节器,其间通过软管连接成一体,所述精量调节器包括圆柱状的上体和下体,上体上设有进液管,下体上设有出液管,上体和下体连接成一体并可相对转动。根据本技术中所述的一种具有精量调节器的输液器,其特征在于上体与下体接触的接触端A上设有圆弧槽,该圆弧槽一端连通进液管,且圆弧槽从连接进液管的一端到另一端为由深到浅直至深度为零。根据本技术中所述的一种具有精量调节器的输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管沿上体轴向贯通;所述上体上还设有与下体连接的连接通孔。根据本技术中所述的一种具有精量调节器的输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下体上设有与上体连接的连接杆;所述下体与上体接触的接触端B上设有一防水垫圈。根据本技术中所述的一种具有精量调节器的输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顶端被均匀分割成两根以上的卡条,每个卡条顶端设有向外凸出的倒钩。根据本技术中所述的一种具有精量调节器的输液器,其特征在于在精量调节器和输液针之间设有药液过滤器。根据本技术中所述的一种具有精量调节器的输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穿刺器上还接有空气过滤器。根据本技术中所述的一种具有精量调节器的输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滴斗的进液口处设有加药件。本技术将普通的流量调节器,换成精量调节器,除了整体外形美观外,还大幅提高了进液量调节的精准度,更加方便了医护人员的操作,提高其工作效率。本技术结构简单、能大幅缩短医护人员在对输液器操作的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并降低病人的痛苦,因此该技术具有较好的实用性,能广泛地应用于各种医疗场所,具有较好的市场前景。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精量调节器结构示意图图3是精量调节器的上体一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穿刺器,2-空气过滤器,3-滴斗,4-精量调节器,401-上体,402-下体,403-进液管,404-出液管,405-连接通孔,406-连接杆,407-卡条,408-圆弧槽,409-防水垫圈;5_药液过滤器,6-输液针,7-加药件。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说明,但本技术并不仅限于以下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一种具有精量调节器的输液器包括穿刺器1、滴斗3、精量调节器4、药液过滤器5和输液针6,其间通过软管连接成一体。具体的是,穿刺器I的出液口连接滴斗3的进液口,滴斗3的出液口依次连接精量调节器4、药液过滤器5和输液针6。为了便于医务人员根据病人情况的需要,向输液器内加入药液,故本技术还在滴斗3的进液口上设置有个加药件7,该加药件7 —般可以采用三通件,其主管两端分别连滴斗的进液端和穿刺器出液端的软管,侧管则为加药的管道,并在该侧管的顶端设置一个平头橡胶帽即可。同时本技术还在所述穿刺器I上还接有空气过滤器2,这样可以在穿刺器出液端事先进行一次排气处理。如图2、3所示本技术的精量调节器包括圆柱状的上体401和下体402,上体上设有进液管403,下体上设有出液管404,上体和下体连接成一体并可相对转动。具体的是所述进液管403沿上体401轴向贯通,且上体401上还设有与下体402连接的连接通孔405。相应地也在下体402上设置于连接通孔配合的连接杆406,并将连接杆406的上端均匀分割成为两部分以上的卡条407,这样卡条407就可以相互向内挤压,且将卡条407的顶端设置成为倒钩状,且直径大于连接通孔405的直径。这样在装配时,将连接杆406插入连接通孔405并使得卡条407穿过连接通孔,卡条407上的倒钩穿出连接孔后就牢固地卡在连接通孔顶端的壁上,从而防止被拔出,实现上体和下体连接成一体,且实现上体可以连接杆为中心相对于下体转动。本技术中上体401与下体402接触的接触端A上设有圆弧状的圆弧槽408,该圆弧槽408 —端与沿上体401轴向贯通的进液管连通,且连通进液管一端的圆弧槽槽深最深,然后槽深向另一端逐渐变浅直到槽深为零。槽深具体可设置成O. 5CM — 0CM。整个精量调节器装配好后,圆弧槽408、进液管403和出液管404处于同一圆环上。转动上体401后,进液管和出液管完全对齐相通时流量最大,转动至圆弧槽以外,上体401的下端面将出液管完全封闭时,流量为零,实现关闭作用。本技术为了进一步防水,故在下体与上体接触的接触端B上设置一个防水垫圈409,且使得出液管404沿下体轴向贯通下体和防水垫圈。本技术为了实现精量调节,首先在上体上设置流量刻度和凸条,流量刻度是根据上体401旋转的角度计算出来的。本技术配用精量调节器,从而实现了对整个输液器的进液进行准确的掌控,更加方便医护人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有精量调节器的输液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穿刺器、滴斗、输液针和精量调节器,其间通过软管连接成一体,所述精量调节器包括圆柱状的上体和下体,上体上设有进液管,下体上设有出液管,上体和下体连接成一体并可相对转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精量调节器的输液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穿刺器、滴斗、输液针和精量调节器,其间通过软管连接成一体,所述精量调节器包括圆柱状的上体和下体,上体上设有进液管,下体上设有出液管,上体和下体连接成一体并可相对转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精量调节器的输液器,其特征在于上体与下体接触的接触端A上设有圆弧槽,该圆弧槽一端连通进液管,且圆弧槽从连接进液管的一端到另一端为由深到浅直至深度为零。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精量调节器的输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管沿上体轴向贯通;所述上体上还设有与下体连接的连接通孔。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静董合军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市新津事丰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