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透析用植入式血液引流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497705 阅读:181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29 17: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公开的是一种血液透析用植入式血液引流管,包括能与人体血管相连通的植入采血管(1),与植入采血管(1)相交接贯通的血液引出管(2),用来防止血液流出的夹头(3),端子(4)和塞头(5),所述端子(4)与血液引出管(2)的体外段(2-2)互为一体且相互贯通;所述塞头(5)与端子(4)密封装接;具有结构合理,临床血透操作简便,能够连续重复使用,患者痛苦少等特点。是目前临床血液透析用一种先进的医疗器械。(*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血液透析用植入式血液引流管,属于医疗器械

技术介绍
血液透析是尿毒症患者主要的治疗手段。而血液透析必须将体内血液引出体外,经血液透析机处理后再将净化后的血液输入体内。临床血液透析一般每周要进行3 4次。由于血液透析要求引出的血液达到一定流速,至少20(T300ml/min,临床大多采取动静脉内瘘手术,建立血管道路,待内瘘成熟后于每次透析时执行内瘘穿刺引血。由于动静脉内瘘有可能形成血管感染、血栓形成等并发症,且会增加心脏负担,加上反复穿刺, 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而对于原有心功能不全的患者,大都采取长期深静脉置管引血。但长期置管易发生感染和导管贴壁,血流量不足等问题,因而也不能成为理想的透析用引血>j-U ρ α装直。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结构合理,临床连续重复使用,能减少并发症的血液透析用植入式血液引流管,以克服已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实现其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血液透析用植入式血液引流器,而其包括能与人体血管相连通的植入采血管,与植入采血管相交接贯通的血液引出管,用来防止血液流出的夹头,端子和塞头;所述血液引出管由植入人体组织的体内段和处在人体组织外部的体外段互为一体组成;所述夹头与所述血液引出管的体外段相配装;所述端子与血液引出管的体外段互为一体且相互贯通;所述塞头与端子密封装接。由以上所给出的技术方案可以明了,通过外科手术,将本技术植入人体组织的血管(动脉血管)内后,在血液透析机的作用下,即可将透析患者的血液从体内引出实施透析。而在透析结束后,将生理盐水注入管内,再按管路容量用肝素封管,然后将塞头与端子密封装接,并经适当包扎后,便可在下一次实施透析时重复使用。本技术如此一次次连续使用,从而实现了其所要实现的目的,避免了反复穿刺给病人带来的痛苦。该植入式血液引流管不改变原来的管结构和流向,可植入人体浅动脉如桡动脉、股动脉,肱动脉等,且无短路血流流回心脏,而不增加心脏负担,心功能不全患者也可使用。为了避免植入部位由于体外病菌沿着血液引出管侵入体内组织而引发感染,本技术还主张,还包括用来与人体组织密合而防止细菌侵入人体组织的套管;所述套管的外表面有众多微细的凸起;且所述套管紧密套装在血液引出管的体内段上。由于外表面具有众多凸起的套管的存在,人体通过肉芽组织与所述套管紧密结合,从而阻断了体外细菌侵入的通道,有效避免了所述植入部位有可能发生的感染,同时也避免了管路滑脱。考虑到植入采血管植入人体血管后,会激发人体的凝血系统,有形成血栓的风险,因此本技术进行肝素涂层处理,肝素涂层设在植入采血管和血液引出管的内表面,以有效防止血栓形成。鉴于人体血液在管内流动必须顺畅,为了避免发生湍流引起凝血和血管损伤,本技术还主张,所述植入采血管与血液引出管的交接,是植入采血管的轴线,与血液引出管的轴线之间保持一定夹角的斜相交连接,而所述夹角在10° 30°范围内,且植入采血管与血液引出管相交接部位的管内壁呈圆滑过渡。在临床使用本技术时,应将血液引出管的进口端指向人体血管血流的上游。这样在血流引出管的轴线与植入采血管轴线呈10° 30°的夹角条件下,来自人体血管上游的血液便会顺畅无障碍进入血液引出管而被引出体外。加上植入采血管与血液引出管相交接部位的管内壁圆滑过渡,就可以有效避免由于血液湍流而引发凝血等情况。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技术所述套管是医用涤纶套管或者是医用尼龙套管。这是本技术所优选的。但不局限于此。其它与人体组织有亲和力且不发生过敏反应的材料,都同样是可以的。而布设在所述套管表面的凸起,最好是不规则分布的,其直径最好 小于1. 5_,其高度最好小于2_,以减小其对组织的损伤。当需要取出时,可经手术剥离后取出。。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技术所述涂层是肝素涂层。但并不局限于此,其它诸如雷帕霉素等抗凝、抗增生药物涂层也是可以的。上述技术方案得以实施后,本技术所具有的结构合理,植入体内后能够供反复透析过程重复使用,临床血透操作简便和减少患者痛苦等特点,是显而易见的。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对照附合图结合具体实施方式的描述,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之一,请参读附图1。一种血液透析用植入式血液引流管,包括能与人体血管相连通的植入采血管1,与植入采血管I相交接贯通的血液弓丨出管2,用来防止血流流出的夹头3,端子4和塞头5 ;所述血液引出管2由植入人体组织的体内段2-1和处在人体组织外部的体外段2-2互为一体组成;所述夹头3与所述血液引出管2的体外段2-2相配装;所述端子4与血液引出管2的体外段2-2互为一体且相互贯通;所述塞头5与端子4螺纹密封连接。所述植入采血管I与血液引出管2的交接,是植入采血管I的轴线,与血液引出管2的轴线之间保持一定夹角α的斜相交连接,而所述夹角α在10° 30°范围内,且植入采血管I与血液引出管2相交接部位的管内壁呈圆滑过渡。具体实施方式之二,如附图1所示。一种血液透析用植入式血液引流管,包括能与人体血管相连通的植入采血管1,与植入采血管I相交接贯通的血液弓丨出管2,用来防止血流流出的夹头3,端子4和塞头5 ;所述血液引出管2由植入人体组织的体内段2-1和处在人体组织外部的体外段2-2互为一体组成;所述调节夹头3与所述血液引出管2的体外段2-2相配装;所述端子4与血液引出管2的体外段2-2互为一体且相互贯通;所述塞头5与端子4压配合密封连接。还包括用来与人体组织密合而防止细菌侵入人体组织的套管6 ;所述套管6的外表面有众多微细的凸起;且所述套管6紧密套装在血液引出管2的体内段2-1上。还包括防血栓形成的涂层7 ;所述涂层7设在所述植入采血管I和血液引出管2的内表面。所述植入采血管I与血液引出管2的交接,是植入采血管I的轴线,与血液引出管2的轴线之间保持一定夹角α的斜相交连接,而所述夹角α在10° 30°范围内,且植入采血管I与血液引出管2相交接部位的管内壁呈圆滑过渡。所述套管6是医用涤纶套管或医用尼龙套管。所述涂层7是肝素涂层或是雷帕霉素涂层。上述两个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的植入采血管I,血液弓I出管2,夹头3,端子4,活塞5,均为医用塑料制件,优选的是聚丙烯塑料制件或尼龙制件。其中采血管I和引出管2内径优选的在1. 5 5mm范围内,当然也可以小于1. 5mm或大于5mm。可以由不同管内径做成系列产品,例如I号、2号、3号…的本技术所述引流管,以适应不同人体、不同部位(桡动脉、肱动脉、股动脉、踝动脉)的使用。本技术一种典型的结构尺寸是植入采血管I的管径为2飞mm,而其长度为3cm ;血液引出管2的体内段2-1的长度为5飞cm,而其体外度2_2的长度为r5Cm。·本技术经杀菌消毒后封装,供一次使用。本技术初样临床试用的效果是很好的,得到了试用患者的高度赞赏。实现了本技术的初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血液透析用植入式血液引流管,其特征在于,包括能与人体血管相连通的植入采血管(1),与植入采血管(1)相交接贯通的血液引出管(2),用来防止血液流出的夹头(3),端子(4)和塞头(5);所述血液引出管(2)由植入人体组织的体内段(2?1)和处在人体组织外部的体外段(2?2)互为一体组成;所述夹头(3)与所述血液引出管(2)的体外段(2?2)相配装;所述端子(4)与血液引出管(2)的体外段(2?2)互为一体且相互贯通;所述塞头(5)与端子(4)密封装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血液透析用植入式血液引流管,其特征在于,包括能与人体血管相连通的植入采血管(1),与植入采血管(I)相交接贯通的血液引出管(2),用来防止血液流出的夹头(3),端子(4)和塞头(5);所述血液引出管(2)由植入人体组织的体内段(2-1)和处在人体组织外部的体外段(2-2)互为一体组成;所述夹头(3)与所述血液引出管(2)的体外段(2-2)相配装;所述端子(4)与血液引出管(2)的体外段(2-2)互为一体且相互贯通;所述塞头(5)与纟而子(4) S封装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液透析用植入式血液引流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来与人体组织密合而防止细菌侵入人体组织的套管(6);所述套管(6)的外表面有众多微细的凸起;且所述套管(6 )紧密套装在血液弓丨出管(2 )的体内段(2-1)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秀荣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