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液袋硬口管盖的胶塞与口管盖的组合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497566 阅读:2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29 17: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的输液袋硬口管盖的胶塞与口管盖的组合结构,包括管口盖,所述管口盖上设置有至少一个胶塞孔,在每一胶塞孔内采用注射成型方式内置有一胶塞,胶塞和管口盖组成整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每一胶塞孔的底部设置有一向上凸出的弧状凸起,所述弧状凸起的中心开设有穿刺孔,所述胶塞的上、下表面具有内凹的弧状凹槽,下表面上的弧状凹槽与所述弧状凸起相配合;所述胶塞的外缘与所述胶塞孔的内孔壁之间采用螺纹方式连接,以增加紧固力。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胶塞孔的底部设置弧状凸起,同时在胶塞的上、下表面设置内凹的弧状凹槽,使得胶塞具有一定向外扩张力,加强了胶塞与管口盖之间的密封性。(*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大输液包装袋
,特别涉及输液袋硬口管盖的胶塞与口管盖的组合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输液袋硬口管盖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外盖1、内盖2以及内置在内盖2与外盖I之间的胶塞3,外盖I上具有易拉帽4,打开易拉帽4可进行穿刺操作。上述结构中,夕卜盖1、胶塞3和内盖2都是独立部件,三者的固定通 过卡合方式或螺纹旋转方式紧固,组合过程中会产生不牢固导致漏液问题,且过多的部件不可避免造成生产成本的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输液袋硬口管盖结构所存在的问题而提供一种输液袋硬口管盖的胶塞与口管盖的组合结构,该组合结构避免了组合过程因连接不牢而导致的漏液问题,可以减少加工工序,避免盖子组合过程中的污染,降低生产成本。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输液袋硬口管盖的胶塞与口管盖的组合结构,包括管口盖,所述管口盖上设置有至少一个胶塞孔,在每一胶塞孔内采用注射成型方式内置有一胶塞,胶塞和管口盖组成整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每一胶塞孔的底部设置有一向上凸出的弧状凸起,所述弧状凸起的中心开设有穿刺孔,所述胶塞的上、下表面具有内凹的弧状凹槽,下表面上的弧状凹槽与所述弧状凸起相配合;所述胶塞的外缘与所述胶塞孔的内孔壁之间采用螺纹方式连接。在所述管口盖的管口上设置有封口薄膜片。由于采用了如上的技术方案,本技术的输液袋硬口管盖的胶塞与口管盖的组合结构为一体结构,在管口盖注射成型过程中,胶塞直接内置在管口盖的胶塞孔内,胶塞与管口盖之间组成整体结构,避免了现有外盖与胶塞在组合过程因连接不牢而导致的漏液问题,可以减少加工工序,避免组合过程中的污染。本技术在胶塞孔的底部设置弧状凸起,同时在胶塞的上、下表面设置内凹的弧状凹槽,使得胶塞具有一定向外扩张力,加强了胶塞与管口盖之间的密封性。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组合盖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输液袋硬口管盖的胶塞与口管盖的组合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描述本技术。参见图2,图2中给出的输液袋硬口管盖的胶塞与口管盖的组合结构,包括管口盖20,管口盖20上设置有两个胶塞孔21,在每一胶塞孔21内采用注射成型方式内置有一胶塞30,胶塞30和管口盖20组成整体结构,其在每一胶塞孔21的底部设置有一向上凸出的弧状凸起22,弧状凸起22的中心开设有穿刺孔22a,胶塞30的上、下表面具有内凹的弧状凹槽31、32,下表面上的弧状凹槽32与弧状凸起22相配合;胶塞30的外缘与胶塞孔21的内孔壁之间采用螺纹方式连接,以增加紧固力。在管口盖20的管 口上设置有封口薄膜片1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输液袋硬口管盖的胶塞与口管盖的组合结构,包括管口盖,所述管口盖上设置有至少一个胶塞孔,在每一胶塞孔内采用注射成型方式内置有一胶塞,胶塞和管口盖组成整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每一胶塞孔的底部设置有一向上凸出的弧状凸起,所述弧状凸起的中心开设有穿刺孔,所述胶塞的上、下表面具有内凹的弧状凹槽,下表面上的弧状凹槽与所述弧状凸起相配合;所述胶塞的外缘与所述胶塞孔的内孔壁之间采用螺纹方式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输液袋硬口管盖的胶塞与口管盖的组合结构,包括管口盖,所述管口盖上设置有至少一个胶塞孔,在每一胶塞孔内采用注射成型方式内置有一胶塞,胶塞和管口盖组成整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每一胶塞孔的底部设置有一向上凸出的弧状凸起,所述弧状凸起的中心开设有穿刺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丽莎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聚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