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心肺复苏指示仪,包括壳体、设于壳体内的微处理器、心肺音录放模块和心肺次数显示装置;微处理器分别与心肺音录放模块、心肺次数显示装置相连接;所述壳体包括可拆卸连接的上壳体和下壳体,上壳体上设有与微处理器相连接的若干个按钮;所述上壳体上部设有与心肺次数显示装置相对应的心跳次数显示窗口和呼吸次数显示窗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按压频率均匀,按压次数与人工呼吸次数相匹配;抢救成功率高;体积小,携带方便的特点。(*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心肺复苏指示仪
本技术涉及一种急救辅助设备,尤其是涉及一种能够有效提高抢救成功率的心肺复苏指示仪。
技术介绍
在心肺复苏过程中,复苏成功的关键决定于心脏呼吸停止至开始心肺复苏操作的时间,在心脏呼吸骤停发作5分钟内是抢救的黄金时间。复苏成功与否也决定于心肺复苏操作的有效性。近年来专家们越来越意识到心肺复苏操作的质量问题。有效胸外按压100次/分钟以上被医学界普遍认为是当前最为有效的人工循环支持,但在实践中基本靠经验按心肺复苏指南的要求进行心肺复苏操作,常常存在按压频率不足、频率不均匀及按压与人工呼吸不匹配等情况。有关权威研究指出,心肺复苏操作胸外按压的关键,即胸外心脏按压达到最佳效果(有效循环输出最大)的主要指标值是按压深度>5厘米,按压频率> 100次/分,按压/松弛比为1:1,胸外按压/人工通气比为30 2,而且不间歇地进行按压一通气循环。但是,即使是专业的急救人员,其实际操作和2005年心肺复苏指南的要求也存在较大的差别,按压的频率和呼吸的节奏与理论要求相差甚远。中国专利授权公告号CN201465394U,授权公告日2010年5月12日,公开了一种心肺复苏教学训练器,包含面板装置、按压装置、计数装置和呼气装置;所述的面板装置包含依次连接的头板、胸板和腿板;所述的按压装置设置在胸板下,其包含机盒和设置在机盒中·的心压器;所述的心压器包含的胸围板、若干弹性装置、底座盒和心压盒;所述的胸围板呈环状;所述底座盒设置在胸围板的下方;所述的弹性装置均匀间隔设置在胸围板和底座盒之间,连接胸围板和底座盒;所述的心压盒设置在底座盒下方;所述的心压盒的底部与机盒底部紧固连接;所述的呼气装置包含设置在头板上的鼻开关装置、设置在鼻开关装置和按压装置的机盒之间的进气盒组件以及连接进气盒组件的呼气杯装置;所述的计数装置分别与按压装置、呼气装置电连接。该技术是用于教学训练的仪器,不能临床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心肺复苏操作不规范、抢救成功率不高的不足,提供了一种能够有效提高抢救成功率的心肺复苏指示仪。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心肺复苏指示仪,包括壳体、设于壳体内的微处理器、心肺音录放模块和心肺次数显示装置;微处理器分别与心肺音录放模块、心肺次数显示装置相连接;所述壳体包括可拆卸连接的上壳体和下壳体,上壳体上设有与微处理器相连接的若干个按钮;所述上壳体上部设有与心肺次数显示装置相对应的心跳次数显示窗口和呼吸次数显示窗口。本技术的心肺复苏指示仪设有成人和儿童两种模式,指引施救者进行标准规范的心肺复苏操作,防止心肺复苏操作过程中按压频率不足,频率过快,频率不均匀及人工呼吸过程中过度通气等情况。按压时按压频率均匀,能够改善血流动力学指标,提高回心血量,提高心肺复苏操作的成功率。使用指示仪进行心肺复苏,与采用经验模式的普通心肺复苏方法相比,能够更好地维持动脉血氧分压和血氧饱和度,维持有氧代谢,从而提高心脏复跳的概率,提高全面复苏的可能性。在微处理器上设有儿童和成人两种操作模式。本技术的操作步骤如下首先,通过心肺音录放模块将心跳和呼吸声录入心肺音录放模块的芯片上进行存然后,根据被抢救者的年龄确定需要选用的模式,模式选定后,每分钟按压频率及按压与呼吸比例值即设定好,使心肺音录放模块开始按照设定的频率播放出心跳声及呼吸声;最后,操作者根据心跳声进行按压操作,根据呼吸声进行人工呼吸操作即可。根据本技术的心肺复苏指示仪的提示音进行心肺复苏操作保证胸外按压的力量和节律恒定,消除了徒手按压节律不好掌握、医生间的个体技术差异。不会发生按压与通气对抗,呼吸模式为自动持续匀速进行,可保证有效的通气量,避免过度通气。有助于心肺复苏的成功。作为优选,所述壳体内设有两个抗干扰电路和两个输入接口,两个抗干扰电路的输入端分别与两个输入接口相连接,两个抗干扰电路的输出端分别与微处理器相连接。两个输入接口可以通过相应的仪器将患者的心跳声和呼吸声的电信号分别输入到本技术的抗干扰电路中,心跳声和呼吸声的电信号通过两个抗干扰电路进行处理后输入到微处理器中。作为优选,所述壳体内分别设有呼吸指示灯和心跳指示灯,呼吸次数显示窗口左上方的上壳体上设有与呼吸指示灯相对应的呼吸指示窗口,心跳次数显示窗口左上方的上壳体上设有与心跳指示灯相对应的心跳指示窗口。每次发出心跳音时及每次发出呼吸音时,心跳指示灯和呼吸指示灯分别会亮一下,提醒人们按照提示进行心肺复苏操作。作为优选,所述心跳指示灯和呼吸指示灯均为发光二极管。作为优选,心肺次数显示装置包括用于显示呼吸次数的两个数码管和用于显示心跳次数的三个数码管。作为优选,所述按钮包括电源按钮、功能设置按钮、放音按钮、录音按钮和数字选择按钮。按动功能设置按钮后,在心跳次数显示窗口及呼吸次数显示窗口上显示10个不同的功能按钮,分别对应心率设定、肺率设定、心率练习、肺率练习、录心跳声、录呼吸声、心率外输入、肺率外输入、显示操作时间和模式选择等功能;每个功能与一个数字相对应,按动数字选择按钮,选择需要选择的功能。作为优选,所述壳体为矩形,壳体的长度为110毫米至130毫米;壳体的宽度为60 毫米至70毫米。壳体尺寸的限定,使得本技术体积小,便于携带。作为优选,微处理器为单片机处理器。作为优选,壳体采用PVC材料。因此,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按压频率均匀,按压次数与人工呼吸次数相匹配;(2)抢救成功率高;(3)体积小,携带方便。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一种原理框图。图中壳体1、微处理器2、心肺音录放模块3、心肺次数显示装置4、心跳次数显示窗口 5、呼吸次数显示窗口 6、抗干扰电路7、心跳指示灯8、呼吸指示灯9、电源按钮10、功能设置按钮11、放音按钮12、录音按钮13、数字选择按钮14、输入接口 15、呼吸指示窗口 16、 心跳指示窗口 17。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描述。如图1、图2所示的实施例是一种心肺复苏指示仪,包括壳体1、设于壳体内的微处理器2、心肺音录放模块3和心肺次数显示装置4 ;微处理器分别与心肺音录放模块、心肺次数显示装置相连接;壳体包括可拆卸连接的上壳体和下壳体,上壳体上设有与微处理器相连接的按钮;上壳体上部设有与心肺次数显示装置相对应的心跳次数显示窗口 5、呼吸次数显示窗口 6。壳体内设有两个抗干扰电路7和两个输入接口 15,两个抗干扰电路的输入端分别与两个输入接口相连接,两个抗干扰电路的输出端分别与微处理器相连接。壳体内分别设有呼吸指示灯9和心跳指示灯8,呼吸次数显示窗口左上方的上壳体上设有相应的呼吸指示窗口 16,心跳次数显示窗口左上方的上壳体上设有相应的心跳指示窗口 17。心跳指示灯和呼吸指示灯均为发光二极管。心肺次数显示装置包括用于显示呼吸次数的两个数码管和用于显示心跳次数的三个数码管。按钮包括电源按钮10、功能设置按钮11、放音按钮12、录音按钮13和数字选择按钮14。壳体为矩形,壳体的长度为119毫米;壳体的宽度为66毫米。微处理器为单片机处理器,壳体采用PVC材料。首先,通过心肺音录放模块将心跳和呼吸声录入心肺音录放模块的芯片上进行存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心肺复苏指示仪,其特征是,包括壳体(1)、设于壳体内的微处理器(2)、心肺音录放模块(3)和心肺次数显示装置(4);微处理器分别与心肺音录放模块、心肺次数显示装置相连接;所述壳体包括可拆卸连接的上壳体和下壳体,上壳体上设有与微处理器相连接的若干个按钮;所述上壳体上部设有与心肺次数显示装置相对应的心跳次数显示窗口(5)和呼吸次数显示窗口(6)。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心肺复苏指示仪,其特征是,包括壳体(I)、设于壳体内的微处理器(2)、心肺音录放模块(3)和心肺次数显示装置(4);微处理器分别与心肺音录放模块、心肺次数显示装置相连接;所述壳体包括可拆卸连接的上壳体和下壳体,上壳体上设有与微处理器相连接的若干个按钮;所述上壳体上部设有与心肺次数显示装置相对应的心跳次数显示窗口(5)和呼吸次数显示窗口(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心肺复苏指示仪,其特征是,所述壳体内设有两个抗干扰电路(7)和两个输入接口( 15),两个抗干扰电路的输入端分别与两个输入接口相连接,两个抗干扰电路的输出端分别与微处理器相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心肺复苏指示仪,其特征是,所述壳体内分别设有呼吸指示灯(9 )和心跳指示灯(8 ),呼吸次数显示窗口左上方的上壳体上设有与呼吸指示灯相对应的呼吸指示窗口( 16),心跳次数显示窗口左上方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国强,姜昌浩,
申请(专利权)人:义乌市中心医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