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创口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497284 阅读:1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29 17: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创口贴,包括贴带本体(1)、药物层(2)、吸水层(3)、隔离层(4)以及粘贴部(5),所述药物层(2)、吸水层(3)以及隔离层(4)从上至下依次叠加设置在贴带本体(1)的内侧,所述粘贴部(5)设置于贴带本体(1)内侧位于隔离层(4)两端的上下边缘,该粘贴部(5)的宽度小于隔离层(4)的宽度;还包括分别设置在贴带本体(1)两端的粘合带(6),该粘合带(6)为圆弧形。采用这种结构的创口贴,使得药物层四周的密封性保持,便于将贴带本体连接,伤口以外的其他部位皮肤能正常分泌水汽和汗液,防止局部皮肤被浸泡,从而既能保证贴面的压迫止血保护创面,又能提高创口贴的透气性。(*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创口贴,属于医疗卫生用品领域。
技术介绍
由于皮肤的脆弱性,很容易被划伤或刺伤,而根据这些伤口的不同程度需要使用到不同的医疗工具,以清理伤口避免感染。对于简单的划伤等,在清理过伤口后便可使用创口贴进行压迫止血,保护创面预防感染,并且有效的促进伤口的愈合。传统的创口贴包括贴带本体、药物层、吸水层、隔离层、以及涂满 整个贴带本体其他部位的粘贴部组成,这样的创口贴体积小,便于携带,且将表面的膜层撕开即可使用。但是,由于粘贴部涂于整个贴带本体的其他部位的面积比较大,使得贴在的皮肤表面容易残留粘贴部上的粘贴剂,且由于人体局部正常分泌出的水汽和汗液不能穿透贴带本体,使得贴上创口贴的部位皮肤产生浸泡作用,容易使该部分的皮肤发白并皱巴巴的,从而导致创口贴的透气性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
技术介绍
的缺陷,提供一种创口贴,减小粘贴部的面积,使得药物层四周的密封性保持,并在贴带本体两端设置粘合带,便于将贴带本体连接,而贴带本体其他部位则不需要粘贴,使得伤口以外的其他部位皮肤能正常分泌水汽和汗液,从而既能保证贴面的压迫止血保护创面,又能提高创口贴的透气性。本技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创口贴,包括贴带本体、药物层、吸水层、隔离层以及粘贴部,所述药物层、吸水层以及隔离层从上至下依次叠加设置在贴带本体的内侧,所述粘贴部设置于贴带本体内侧位于隔离层两端的上下边缘,该粘贴部的宽度小于隔离层的宽度;还包括分别设置在贴带本体两端的粘合带,该粘合带为圆弧形。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药物层采用网状结构制成。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贴带本体的一端上设有突起片。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贴带本体采用弹性防水材料构成。本技术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I)通过减小粘贴部的面积,使得药物层四周的密封性保持,并在贴带本体两端设置粘合带,便于将贴带本体连接,而贴带本体其他部位则不需要粘贴,使得伤口以外的其他部位皮肤能正常分泌水汽和汗液,防止局部皮肤被浸泡,从而既能保证贴面的压迫止血保护创面,又能提高创口贴的透气性;(2)药物层采用网状结构制成,有利于药物吸附在层状结构上,从而增加药物的承载量,使得药物能直接接触到伤口 ;(3)贴带本体的一端上设有突起片,避免了因为寻找不到贴带本体的端部而无法快捷的将创口贴撕下,在需要将贴带本体撕下时,只需拉起突起片,即可实现整个贴带本体的撕开,从而提高效率;(4)贴带本体采用弹性防水材料构成,采用这样的结构可以使得创口贴的实用性提高,透气性得到提高的同时增长创口贴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设计的一种创口贴的俯视图。图2是本技术设计的一种创口贴的主视图。其中标号解释1-贴带本体,2-药物层,3-吸水层,4-隔离层,5-粘贴部,6-粘合带,7-突起片,8-保护层。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设计了一种创口贴,包括贴带本体1、药物层2、吸水层3、隔离层4以及粘贴部5,所述药物层2、吸水层3以及隔离层4从上至下依次叠加设置在贴带本体I的内侧,其特征在于所述粘贴部5设置于贴带本体I内侧位于隔离层4两端的上下边缘,该粘贴部5的宽度小于隔离层4的宽度;还包括分别设置在贴带本体I两端的粘合带6,该粘合带6为圆弧形。本技术设计的一种创口贴,在贴带本体I上通过减小粘贴部5的面积,使得药物层四周的密封性保持,并在贴带本体I两端设置圆弧形的粘合带6,便于将贴带本体I连接,而贴带本体其他部位则不需要粘贴,使得伤口以外的其他部位皮肤能正常分泌水汽和汗液,防止局部皮肤被浸泡,从而既能保证贴面的压迫止血保护创面,又能提高创口贴的透气性。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案药物层2采用网状结构制成,有利于药物吸附在层状结构上,从而增加药物的承载量,使得药物能直接接触到伤口。贴带本体I的一端上设有突起片7,避免了因为寻找不到贴带本体I的端部而无法快捷的将创口贴撕下,在需要将贴带本体I撕下时,只需拉起突起片7,即可实现整个贴带本体I的撕开,从而提高效率。贴带本体I采用弹性防水材料构成,采用这样的结构可以使得创口贴的实用性提高,透气性得到提高的同时增长创口贴的使用寿命。本技术设计的一种创口贴在实际应用过程当中,先将贴于贴带本体I上的保护层8撕开,再将药物层2对准伤口位置,按住药物层2、吸水层3以及隔离层4依次叠加的部位,将粘贴部5贴紧于皮肤表面,再通过圆弧形的粘合带6使得贴带本体I固定。采用这种结构的创口贴,使得药物层四周的密封性保持,便于将贴带本体连接,伤口以外的其他部位皮肤能正常分泌水汽和汗液,防止局部皮肤被浸泡,从而既能保证贴面的压迫止血保护创面,又能提高创口贴的透气性。上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技术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技术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种变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创口贴,包括贴带本体(1)、药物层(2)、吸水层(3)、隔离层(4)以及粘贴部(5),所述药物层(2)、吸水层(3)以及隔离层(4)从上至下依次叠加设置在贴带本体(1)的内侧,其特征在于:所述粘贴部(5)设置于贴带本体(1)内侧位于隔离层(4)两端的上下边缘,该粘贴部(5)的宽度小于隔离层(4)的宽度;还包括分别设置在贴带本体(1)两端的粘合带(6),该粘合带(6)为圆弧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创口贴,包括贴带本体(I)、药物层(2)、吸水层(3)、隔离层(4)以及粘贴部(5),所述药物层(2)、吸水层(3)以及隔离层(4)从上至下依次叠加设置在贴带本体(I)的内侧,其特征在于所述粘贴部(5)设置于贴带本体(I)内侧位于隔离层(4)两端的上下边缘,该粘贴部(5)的宽度小于隔离层(4)的宽度;还包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迎宪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莱吉特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