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医用上肢外展包,特别是涉及一种在肩部的骨科手术后,固定患者的肩关节使其保持外展及外旋的体位,促进伤口的愈合,减少粘连的辅助治疗器械。
技术介绍
在目前的骨外科
,尤其是在肩部的骨科手术后,一般都要求使接受手术的患者的肩关节保持外展及外旋的体位,目的是固定和保护手术后的肩关节,防止压迫或者牵拉,促进伤口的愈合,防止粘连。一般传统的做法是,在肩部的骨科手术后,使患者的臂膀置于合适的位置和姿势,并在患者的肩关节部位打上石膏而实施固定,或者在某些情况下也可以采用托板和固定带等材料对患者的肩关节部位实施固定。但是,采用石膏对肩部的固定方式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带来很多的不方便与不舒适,甚至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而使用托板和固定带实施术后固定的效果也不理想,容易产生粘连,目前常用的外展包,又存在托起力不足的缺陷。由此可见,上述现有的肩部固定技术在结构与使用上,显然仍存在有不便与缺陷,而亟待加以进一步改进。有鉴于上述现有的固定技术存在的缺陷,本设计人基于从事此类产品设计制造多年丰富的工作经验及专业知识,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新型结构的医用上肢外展包,使其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医用上肢外展包,其特征在于其包括:腰支撑垫(1),底托(2)和肩带;其中的腰支撑垫(1)为一六面体,分别设有底平面(11)和上平面(12)、前侧面(13)与后侧面(14)、以及内侧面(15)和外侧面(16);其中的底托(2)为一长方体,分别设有底面(21)和上面(22)、前侧面(23)与后侧面(24)、外侧面(26)以及内侧面;所述的上平面(12)朝外侧面(16)一边向下倾斜、或者该上平面(12)与底平面(11)平行;所述的前侧面(13)的宽度明显大于后侧面(14)的宽度,其中前侧面(13)与外侧面(16)的夹角为锐角,该锐角设置在60°与80°之间;所述的内侧面(15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医用上肢外展包,其特征在于其包括腰支撑垫(1),底托(2)和肩带;其中的腰支撑垫(I)为一六面体,分别设有底平面(11)和上平面(12)、前侧面(13)与后侧面(14)、以及内侧面(15)和外侧面(16);其中的底托(2)为一长方体,分别设有底面(21)和上面(22)、前侧面(23)与后侧面 (24)、外侧面(26)以及内侧面;所述的上平面(12)朝外侧面(16) —边向下倾斜、或者该上平面(12)与底平面(11) 平行;所述的前侧面(13)的宽度明显大于后侧面(14)的宽度,其中前侧面(13)与外侧面 (16)的夹角为锐角,该锐角设置在60°与80°之间;所述的内侧面(15)上设有一个弧面(17),该弧面(17)与人体腰和胸部的形状相匹配, 弧面(17)的边缘与内侧面(15)的交接面圆滑过渡;所述外侧面(16)的上半部为一斜面,该斜面与垂直平面的夹角为外展10° -45° ;上述外侧面(16)的下半部与底托(2)的内侧面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用上肢外展包,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外侧面(16)上半部的斜面的较佳外展角度为20° -30° ;所述的前侧面(13)与外侧面(16)的夹角设置在锐角70°与72°之间,所述的后侧面 (14)与外侧面(16)的夹角为直角。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医用上肢外展包,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外侧面(16)上半部的斜面的外展角度为25° ;所述的前侧面(13)与外侧面(16)的夹角为71°锐角。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用上肢外展包,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底托(2)的底面 (21)与腰支撑垫(I)的底平面(11)为同一个平面;所述底托(2)的上面(22)与腰支撑垫(I)的外侧面(16)的上半部圆滑过渡连接;所述底托(2)的前侧面(23)与腰支撑垫(I)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国庆,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惠慈假肢医疗用品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