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关于一种医用上肢外展包,其包括:腰支撑垫,底托和肩带;其中的腰支撑垫为一六面体,分别设有底平面和上平面、前侧面与后侧面、以及内侧面和外侧面;其中的底托为一长方体,分别设有底面和上面、前侧面与后侧面、外侧面以及内侧面;所述的前侧面的宽度明显大于后侧面的宽度,其中前侧面与外侧面的夹角为锐角,所述的后侧面与外侧面的夹角为直角;所述的内侧面上设有一个弧面,该弧面与人体腰和胸部的形状相匹配,弧面的边缘与内侧面的交接面圆滑过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医用上肢外展包更有效的固定患者的肩部,使其保持一定的外展外旋位,又能提供足够托起的力量,同时又能使患者感到舒适方便,从而更加适于实用。(*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医用上肢外展包,特别是涉及一种在肩部的骨科手术后,固定患者的肩关节使其保持外展及外旋的体位,促进伤口的愈合,减少粘连的辅助治疗器械。
技术介绍
在目前的骨外科
,尤其是在肩部的骨科手术后,一般都要求使接受手术的患者的肩关节保持外展及外旋的体位,目的是固定和保护手术后的肩关节,防止压迫或者牵拉,促进伤口的愈合,防止粘连。一般传统的做法是,在肩部的骨科手术后,使患者的臂膀置于合适的位置和姿势,并在患者的肩关节部位打上石膏而实施固定,或者在某些情况下也可以采用托板和固定带等材料对患者的肩关节部位实施固定。但是,采用石膏对肩部的固定方式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带来很多的不方便与不舒适,甚至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而使用托板和固定带实施术后固定的效果也不理想,容易产生粘连,目前常用的外展包,又存在托起力不足的缺陷。由此可见,上述现有的肩部固定技术在结构与使用上,显然仍存在有不便与缺陷,而亟待加以进一步改进。有鉴于上述现有的固定技术存在的缺陷,本设计人基于从事此类产品设计制造多年丰富的工作经验及专业知识,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新型结构的医用上肢外展包,使其更具有实用性,并且使患者更为方便、更为舒适。经过不断的研究、设计,并经反复试作样品及改进后,终于创设出确具实用价值的本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固定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新的医用上肢外展包,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使其更有效的固定患者的肩部,使患者的肩部保持一定的外展外旋位,同时又能提供足够托起的力量,并能使患者感到舒适方便,从而更加适于实用,且具有产业上的利用价值。本技术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医用上肢外展包,其特征在于其包括腰支撑垫,底托和肩带;其中的腰支撑垫为一六面体,分别设有底平面和上平面、前侧面与后侧面、以及内侧面和外侧面;其中的底托为一长方体,分别设有底面和上面、前侧面与后侧面、外侧面以及内侧面;其中腰支撑垫的所述上平面朝向外侧面一边向下倾斜、或者该上平面与底平面平 腰支撑垫的所述的前侧面的宽度明显大于后侧面的宽度,该前侧面与外侧面的夹角为锐角,该锐角设置在60°与80°之间;腰支撑垫的所述的后侧面与外侧面的夹角为直角;腰支撑垫的所述的内侧面上设有一个弧面,该弧面与人体腰和胸部的形状相匹配,弧面的边缘与内侧面的交接面圆滑过渡;腰支撑垫的所述外侧面的上半部为一斜面,该斜面与垂直平面的夹角为10。_45。;腰支撑垫的上述外侧面的下半部与底托的内侧面固定连接。本技术的目的以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以采用以下的技术措施来进一步实现。前述的医用上肢外展包,其中所述的外侧面上半部的斜面的较佳外展角度为20° -30° ;所述的前侧面与外侧面的夹角设置在锐角70°与72°之间的使用效果更好。前述的医用上肢外展包,其中所述的外侧面上半部的斜面的应用最多的外展角度为25° ;所述的前侧面与外侧面的夹角应用最多的角度为71°锐角。 前述的医用上肢外展包,其中所述的底托的底面与腰支撑垫的底平面为同一个平面;所述底托的上面与腰支撑垫的外侧面的上半部圆滑过渡连接;所述底托的前侧面与腰支撑垫的前侧面圆滑过渡连接。前述的医用上肢外展包,其中所述的底托的后侧面与腰支撑垫的后侧面为同一个平面。前述的医用上肢外展包,其中所述的肩带是一组长条形的固定带,肩带的两端面设有尼龙搭扣;其中较长的一根肩带缠绕在腰支撑垫和底托的四周,把腰支撑垫和底托与人体的腰部捆绑固定成为一整体;其余较短的肩带,用于缠绕人体肩部与胸部,并通过尼龙搭扣与腰支撑垫和底托固定连接,把人体与腰支撑垫和底托缠绕连接为一整体。前述的医用上肢外展包,其中所述的底托的后侧面与腰支撑垫的后侧面上固定设有尼龙搭扣;在底托的外侧面上、以及在底托的前侧面上和腰支撑垫的前侧面都固定设有尼龙搭扣;该些尼龙搭扣与肩带上的尼龙搭扣相互配合紧固连接。前述的医用上肢外展包,其中所述的腰支撑垫的内侧面上设有一个弧面,该弧面与人体的腰部和胸部的形状相匹配,弧面的边缘与内侧面的交接面圆滑过渡。前述的医用上肢外展包,其中所述的腰支撑垫与底托采用橡胶、塑料、海绵、泡沫塑料、软木、密封充气材料制作而成;腰支撑垫与底托采用相同的材料制成,或者根据患者的需要采用不同的材料制成;腰支撑垫与底托固紧连接为一体,在其外表面完整包覆织物;所述的医用上肢外展包设置有左臂用和右臂用两种规格,左臂的医用上肢外展包与右臂的医用上肢外展包的结构和形状互为对称设置。前述的医用上肢外展包,其中所述的腰支撑垫与底托采用相同的材料一体加工而成,成为一个整件,在其外表面完整包覆织物。前述的医用上肢外展包按照尺寸的大小分别设有多种型号。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其主要的作用是让手术后的患者实现1、通过腰支撑点,使肩关节保持外展20° -30°。2、通过前宽后窄的设计,使肩关节保持外旋0° -10°位置。3、通过肘托,提供足够对上肢托起的力,对肩关节手术予以保护。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为了达到前述专利技术目的,本技术的主要
技术实现思路
如下本技术提出一种医用上肢外展包,其包括腰支撑垫,底托和肩带;其中的腰支撑垫为一六面体,分别设有底平面和上平面、前侧面与后侧面、以及内侧面和外侧面;其中的底托为一长方体,分别设有底面和上面、前侧面与后侧面、外侧面以及内侧面;所述的上平面朝外侧面一边向下倾斜、或者该上平面与底平面平行;所述的前侧面的宽度明显大于后侧面的宽度;所述的内侧面上设有一个弧面,该弧面与人体腰和胸部的形状相匹配,弧面的边缘与内侧面的交接面圆滑过渡;本技术医用上肢外展包更有效的固定患者的肩部,使其保持一定的外展外旋位,又能提供足够托起的力量,同时又能使患者感到舒适方便,从而更加适于实用。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医用上肢外展包至少具有下列优点; 1.本技术医用上肢外展包结构设计合理,符合医学的要求及原则;对上肢的固定稳定可靠,避免了对患者的二次伤害。2、前宽后窄、外旋可减少粘连,肘托最有特色,提供了足够的上托力,是其他肩托不具备的。2.本技术简便的结构更加便于穿戴和调整,结构简单,穿戴快捷,适合患者使用。3.本技术结合人体生理曲线的设计,更加符合人体结构,穿戴更加舒适,固定更加稳固。4.本技术材料选用得当,患者使用时感到舒适自然;和人体的接触无任何不良反应。综上所述,本技术特殊结构的医用上肢外展包,其具有上述诸多的优点及实用价值,并在同类产品中未见有类似的结构设计公开发表或使用而确属创新,其不论在结构上或功能上皆有较大的改进,在技术上有较大的进步,并产生了好用及实用的效果,而具有产业的广泛利用价值,诚为一新颖、进步、实用的新设计。上述说明仅是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技术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详细给出。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医用上肢外展包的结构示意图一。图2是本技术医用上肢外展包的结构示意图二。I 腰支撑垫2 底托11:底平面12:上平面13:前侧面14:后侧面15:内侧面16:外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医用上肢外展包,其特征在于其包括:腰支撑垫(1),底托(2)和肩带;其中的腰支撑垫(1)为一六面体,分别设有底平面(11)和上平面(12)、前侧面(13)与后侧面(14)、以及内侧面(15)和外侧面(16);其中的底托(2)为一长方体,分别设有底面(21)和上面(22)、前侧面(23)与后侧面(24)、外侧面(26)以及内侧面;所述的上平面(12)朝外侧面(16)一边向下倾斜、或者该上平面(12)与底平面(11)平行;所述的前侧面(13)的宽度明显大于后侧面(14)的宽度,其中前侧面(13)与外侧面(16)的夹角为锐角,该锐角设置在60°与80°之间;所述的内侧面(15)上设有一个弧面(17),该弧面(17)与人体腰和胸部的形状相匹配,弧面(17)的边缘与内侧面(15)的交接面圆滑过渡;所述外侧面(16)的上半部为一斜面,该斜面与垂直平面的夹角为外展10°?45°;上述外侧面(16)的下半部与底托(2)的内侧面固定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医用上肢外展包,其特征在于其包括腰支撑垫(1),底托(2)和肩带;其中的腰支撑垫(I)为一六面体,分别设有底平面(11)和上平面(12)、前侧面(13)与后侧面(14)、以及内侧面(15)和外侧面(16);其中的底托(2)为一长方体,分别设有底面(21)和上面(22)、前侧面(23)与后侧面 (24)、外侧面(26)以及内侧面;所述的上平面(12)朝外侧面(16) —边向下倾斜、或者该上平面(12)与底平面(11) 平行;所述的前侧面(13)的宽度明显大于后侧面(14)的宽度,其中前侧面(13)与外侧面 (16)的夹角为锐角,该锐角设置在60°与80°之间;所述的内侧面(15)上设有一个弧面(17),该弧面(17)与人体腰和胸部的形状相匹配, 弧面(17)的边缘与内侧面(15)的交接面圆滑过渡;所述外侧面(16)的上半部为一斜面,该斜面与垂直平面的夹角为外展10° -45° ;上述外侧面(16)的下半部与底托(2)的内侧面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用上肢外展包,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外侧面(16)上半部的斜面的较佳外展角度为20° -30° ;所述的前侧面(13)与外侧面(16)的夹角设置在锐角70°与72°之间,所述的后侧面 (14)与外侧面(16)的夹角为直角。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医用上肢外展包,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外侧面(16)上半部的斜面的外展角度为25° ;所述的前侧面(13)与外侧面(16)的夹角为71°锐角。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用上肢外展包,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底托(2)的底面 (21)与腰支撑垫(I)的底平面(11)为同一个平面;所述底托(2)的上面(22)与腰支撑垫(I)的外侧面(16)的上半部圆滑过渡连接;所述底托(2)的前侧面(23)与腰支撑垫(I)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国庆,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惠慈假肢医疗用品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