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孙煜杰专利>正文

下肢中立固定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459288 阅读:210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22 19: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下肢中立固定器,特点是,它具有座体,在座体上设有前后贯通的凹槽,凹槽中设有弧形凸起,本装置特别适用于髋关节周围手术后放置并固定下肢,将膝部直接置于凹槽中,凹槽中的弧形凸起可以使髋、膝关节处于休息位,而且可以使患肢牢固固定于中立位,有效防止患肢外旋,利于术后康复。(*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下肢中立固定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下肢中立固定器,属医疗器械。
技术介绍
在进行骨科治疗时,尤其是在手术后一般都需要将患侧肢体固定于特定位置,以利于患肢的康复。例如,大部分髋部手术后,需要将患侧下肢处于中立位,目前固定肢体的方法不理想。目前多使用患者自制的中立鞋,固定欠稳定,容易导致足跟部的压疮。而且使髋、膝关节长时间位于伸直状态增加了患者的痛苦,不利于患者的康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改进已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使用方便,肢体固定稳定并舒适的下肢中立固定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下肢中立固定器,特点是,它具有座体,在座体上设有前后贯通的凹槽,凹槽中设有弧形凸起。所述凹槽的侧壁可以为垂直形的,例如各种方形槽等;凹槽的侧壁也可以为倾斜形的,包括直线形锥形槽、或弧线形锥形槽等。为了更好地实现专利技术目的,所述侧壁为倾斜形的凹槽,其外侧壁的坡度可以做得较缓一些,而内侧壁的坡度可以做得较陡一些。本装置特别适用于髋关节周围手术后放置并固定下肢,将膝部直接置于凹槽中, 凹槽中的弧形凸起可以使髋、膝关节处于休息位,而且可以使患肢牢固固定于中立位,有效防止患肢外旋,利于术后康复。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详细地解释说明。附图说明图I-本技术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2-本技术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图3-本技术的第三种结构示意图;图4-本技术的第四种结构示意图;图5-图4的A-A剖视图;图6-图4的B向视图。附图图面说明I座体,2凹槽,3弧形凸起,4外侧壁,5内侧壁。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I、图5,本装置包括一个座体I,座体I上设有前后贯通的凹槽2,凹槽2的底部不是平面的,而是设有弧形凸起3。凹槽2的形状可以是多种形状,基本可以分为垂直形和倾斜形。图I和图2所示的为垂直形结构,其凹槽2的外侧壁4及内侧壁5均为垂直的,只不过图I中凹槽2的底部外缘为直线形,图2中凹槽2的底部外缘为弧线形。图3和图4所示的为倾斜形结构,凹槽2的外侧壁4及内侧壁5均为倾斜的,其中,图3所示凹槽2为直线形锥形槽、图4所示凹槽 2为弧线形锥形槽。侧壁为倾斜形的凹槽,其外侧壁和内侧壁的斜度可以是相同、对称的,也可以是不相同、对称的。参看图4、图6,其外侧壁4的坡度可以做得较缓一些,而内侧壁5的坡度可以做得较陡一些,这种不对称结构的优点是,能够防止腿部外旋,保持下肢的“中立位”,此种姿势更有利于术后康复。使用方法让患者两腿分开至30°左右,将本固定器置于患侧肢体膝下,外侧壁4 一侧朝外, 将腿放入凹槽2中,使膝部正好位于弧形凸起3处,自然屈髋、屈膝、中立,(膝关节屈曲30° 最好,可以根据这个要求定做弧形凸起3的高度及弧度),固定动作一步到位。权利要求1.一种下肢中立固定器,其特征是,具有座体(1),座体(I)上设有前后贯通的凹槽(2),凹槽(2)中设有弧形凸起(3)。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下肢中立固定器,其特征是,凹槽(2)的侧壁为垂直形。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下肢中立固定器,其特征是,凹槽(2)的侧壁为倾斜形。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下肢中立固定器,其特征是,凹槽(2)的侧壁为倾斜形的,其外侧壁(4)的坡度缓,内侧壁(5)的坡度陡。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下肢中立固定器,特点是,它具有座体,在座体上设有前后贯通的凹槽,凹槽中设有弧形凸起,本装置特别适用于髋关节周围手术后放置并固定下肢,将膝部直接置于凹槽中,凹槽中的弧形凸起可以使髋、膝关节处于休息位,而且可以使患肢牢固固定于中立位,有效防止患肢外旋,利于术后康复。文档编号A61F5/05GK202801880SQ20122046013公开日2013年3月20日 申请日期2012年9月11日 优先权日2012年9月11日专利技术者孙煜杰, 王新 申请人:孙煜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下肢中立固定器,其特征是,具有座体(1),座体(1)上设有前后贯通的凹槽(2),凹槽(2)中设有弧形凸起(3)。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煜杰王新
申请(专利权)人:孙煜杰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