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吴宥庆专利>正文

口腔清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497145 阅读:181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29 16: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口腔清洁装置,主要利用本体上前、后支架配合线体数量,使线体呈现交错或缠绕效果,上述线体固定于该前、后支架的固定部,并以交错或缠绕处会呈现一Y形的清洁部,该清洁部可使供使用者在清洁牙齿齿缝时与牙齿侧边角部位确实接触,达到同时与齿缝及牙齿侧边角部位的清洁作用,除避免在清洁牙齿侧边角部位时不易清洁的问题,也可因线体呈现交错或缠绕效果使线体更加坚固不易断裂,而使用者操作上较为简易,可降低传统产品因清洁效果不佳而过度用力使用进而伤害牙齿本身,达到简易使用及有效清洁的目的。(*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口腔清洁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口腔清洁装置,主要利用本体上前、后支架配合线体数量,使线体呈现交错或缠绕后呈现一 Y形的清洁部,该清洁部可使供使用者在清洁牙齿齿缝时与牙齿侧边角部位确实接触,有效进入齿缝中达到清洁作用的目的。
技术介绍
现今关于牙齿保健教育宣导较早期成熟,其相关清洁产品更有多样性供消费者选择,其中又已牙线棒产品较为大众所能接受,除因牙线棒较传统牙线于使用上较为便利外, 其操作较牙线简单,虽清洁力可能取决使用者所使用的方式有所差异,但因牙线使用方式需练习才能提高其清洁能力,所以导致消费者都选择较简易使用的牙线棒产品。然而,市面上牙线棒产品在使用时利用该牙线进入牙齿牙缝中,利用牙线在牙缝中移动来刮除牙垢达到清洁作用,但一般牙垢是在咀嚼食物过程产生细小残渣进入牙缝中,但所有食物残渣并非仅会进入牙缝中,也可能由累积在两牙齿间边角位置,如使用牙线棒因其传统牙线仅为一条,虽可有效清洁牙缝内残渣,但对于两牙齿间边角位置其较难有效接触,导致清洁能力大打折扣,但往往牙齿间边角位置是最容易产生牙垢的部位,如仅靠牙线棒来进行清洁其效果有限,一般使用者也不可能同时准备牙线及牙线棒两种产品,所以传统牙线棒产品虽使用方便但因清洁能力有限,且因其牙线仅为一条在强度上有所不足,也常发生使用时断裂现象发生,造成使用者的困扰,对于如何能提出一具较佳的清洁能力及不易断裂的牙线棒产品,为业界所要探讨的重要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一种口腔清洁装置,主要利用本体上前、后端部的端点, 供线体固定配置,该线体呈现交错或缠绕效果而形成Y形的清洁部,使该清洁部可达清洁牙齿齿缝的作用。本技术的次要目的是一种口腔清洁装置,通过呈Y形的清洁部,可在清洁齿缝动作时与牙齿侧边角部位确实接触,达到同时与齿缝及牙齿侧边角部位的清洁作用,避免牙齿侧边角部位不易清洁及操作不当伤害牙齿的目的。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口腔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主要包括—本体,其前后端分别具有至少一前支架及一后支架,该本体自后支架处延伸一杆体;其中该前支架及后支架各具有至少一个固定部,供至少一线体固定于该固定部之间。该线体经缠绕而形成一 Y形的清洁部。至少两组该线体分别连接固定于前支架及后支架,其中一组线体连接前支架的固定部及相对方向的后支架的固定部,另一组线体以交错方式连接前支架的另一固定部及相对方向的后支架的另一固定部,上述两组线体间因交错连接方式而不会相互重叠接触。该线体自前支架固定部直接固定于后支架上,使线体靠近前支架处形成一清洁部。该杆体末端是尖锐状。该线体是棉质材质所制成。该本体及前、后支架、杆体及固定部是塑胶材质所制成。综上所述,本技术是一种口腔清洁装置,主要利用本体上前、后支架上固定部固定一组以上的线体,使线体呈现交错或缠绕效果,使该线体交错或缠绕处会呈现一 Y形的清洁部,该清洁部与牙齿齿缝间缺口形状近似,可使供使用者在清洁牙齿齿缝时,有效进入齿缝中达到清洁作用,且该清洁部可在清洁齿缝动作时与牙齿侧边角部位确实接触,达到同时与齿缝及牙齿侧边角部位的清洁作用,除避免在清洁牙齿侧边角部位时不易清洁的问题,也可因线体呈现交错或缠绕效果使线体更加坚固不易断裂,而使用者操作上较为简易,可降低传统产品因清洁效果不佳而过度用力使用进而伤害牙齿本身,达到简易使用及有效清洁的目的。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口腔清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另一侧面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口腔清洁装置的操作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线体进入齿缝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线体清洁齿缝侧边角部位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线体不交错实施例的示意图;图8是图7的操作示意图;图9是本技术线体进入齿缝的示意图;图10是本技术线体清洁齿缝侧边角部位的示意图;图11是本技术前支架设置Y型线体的示意图;图12是本技术前支架设置交错线体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_本体;2_前支架;21_固定部;3_后支架;31_固定部;4-杆体; 5-线体;51_清洁部;6_牙齿;61_侧边角部位;7_舌头。具体实施方式兹为便于贵审查委员能更进一步对本技术的构造、使用及其特征有更深一层,明确、详实的认识与了解,技术设计人举出较佳的实施例,配合图式详细说明如下请参图1及图2所示,本技术是一种口腔清洁装置,主要包含有—本体1,其前后端分别具有至少一前支架2及一后支架3,该本体自后支架3处延伸一杆体4 ;其中该前支架2及后支架3各具有至少一个固定部21、31,供线体5固定于该固定部21、31之间。该线体5经缠绕而形成一类似Y形的清洁部51。上述本体I其前后端的前支架2、后支架3、杆体4及固定部21、31,是塑胶材质所制成,在口腔清洁装置制作时较易塑型,并容易控制其固定部21、31间其空间、角度及距离。请参图3至 图5所示,而本技术在操作时也较现有技术产品更佳便利,因该清洁部51呈现Y形,与口腔内牙齿6齿缝间缺口形状近似,使用者在清洁牙齿6齿缝时,仅需将该线体5置入牙齿6齿缝间移动即可有效清洁牙齿齿缝间的食物残渣。当该牙齿6齿缝周围或牙齿6侧边角部位61有累积残渣或牙垢时,现有技术的产品无法有效清洁该部位, 通过本技术的清洁部51呈现Y形的设计,与与牙齿6侧边角部位61形状近似,于使用时仅需将该清洁部51与牙齿6侧边角部位61确实接触且前后位移,可使该清洁部51可在清洁齿缝动作时与牙齿6侧边角部位61有效且确实接触,达到同时与齿缝及牙齿6侧边角部位61的清洁作用,可有效解决现有技术产品在清洁牙齿侧边角部位时不易清洁的问题。请参图6所示,在一可行实施例中,本技术也可将线体5仅固定于后支架3即可。如图所示,将原有2组的固定部31取消,使线体5固定于前支架2固定部21,但后端部分仅固定于后支架3即可,使线体5经缠绕设计自然形成一清洁部51,利用上述设计可清洁口腔中较难清理的内侧牙齿。而本技术的另一特点通过线体5呈现交错或缠绕效果使其更加坚固不易断裂,其使用寿命也较传统产品更长。请参图7至图10所示,为本技术的另一种实施例示意图。该线体5在制作时也可以交错方式来而形成Y形的清洁部51,如上图所示,利用两组线体5分别连接固定于前支架2及后支架3,其中一组线体5连接前支架2的固定部21及相对方向的后支架3固定部31,另一组线体5以交错方式连接前支架2的另一固定部21及相对方向的后支架3的另一固定部31,上述两组线体5因交错连接方式而不会相互重叠接触,当使用者在清洁牙齿6齿缝时,仅需将该口腔清洁装置的两组线体5置入牙齿6齿缝间,当两组线体5进入齿缝时,因线体5受到齿缝空间限制而形成交叠作用并挤压进入齿缝,自然形成与齿缝类似Y 形设计的线体5,即可有效清洁牙齿齿缝间的食物残渣,可使该清洁部51可在清洁齿缝动作时与牙齿6侧边角部位61有效且确实接触,有效达到其清洁作用。请参图11、图12所示,为本技术利用单一前支架设置线体的示意图。如图所示,本技术可于本体I其前后端各至少一前支架2及一后支架3,其中该前支架2及后支架3各具有至少一个固定部21、31,供线体5固定于该固定部21、31上,利用该线体5呈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口腔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主要包括:一本体,其前后端分别具有至少一前支架及一后支架,该本体自后支架处延伸一杆体;其中该前支架及后支架各具有至少一个固定部,供至少一线体固定于该固定部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口腔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主要包括 一本体,其前后端分别具有至少一前支架及一后支架,该本体自后支架处延伸一杆体; 其中该前支架及后支架各具有至少一个固定部,供至少一线体固定于该固定部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口腔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线体经缠绕而形成一Y形的清洁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口腔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两组该线体分别连接固定于前支架及后支架,其中一组线体连接前支架的固定部及相对方向的后支架的固定部,另一组线体以交错方式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宥庆
申请(专利权)人:吴宥庆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