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正畸矫治用的三眼扩弓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497129 阅读:472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29 16: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口腔正畸矫治用的三眼扩弓簧,由前部加力圈、连接臂、后部加力圈、固定臂及加力臂组成,全部结构采用一根不锈钢丝弯制而成。前部加力圈系弯制而成的环形,仅有一个,位于口腔内侧上腭前中部;前部加力圈两侧对称地通过连接臂与后部加力圈相连,后部加力圈与固定臂连接,固定臂与加力臂连接,加力臂之未端呈弯曲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较传统正畸扩弓器,优点在于:加工制做时,简单易行;安放时,操作简便;患者使用时,体积小巧,异物感小。(*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口腔正畸临床用的矫治装置,具体地说,是一种治疗牙弓狭窄、纠正牙弓形态异常的矫治器。
技术介绍
错合畸形,是指儿童生长发育过程中,由先天的遗传因素或后天的环境因素,如疾病、口腔不良习惯、替牙异常等原因而导致的牙齿、颌骨、颅面的畸形如牙齿排列不齐、上下牙弓间的关系异常、颌骨大小形态位置异常等。错合畸形会影响颌面部的正常发育,形成“小下巴”或“地包天”;影响口腔健康,使龋病、牙周炎症的患病率增加;影响口腔功能,如发音、咀嚼和吞咽异常;影响容貌美观,严重的甚至会导致心理障碍。根据中华口腔医学会的调查研究显示,错合畸形的发病率在我国高达70%。由此可见,错合畸形的矫正,特别是对 于青少年患者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牙弓狭窄是正畸临床中常见的一类错合畸形,通常会造成牙齿拥挤、前突,影响患者正常的容貌美观与心里健康。同时,牙弓狭窄往往伴随咬合功能异常,影响患者咀嚼功能,患者由于长期营养不良面容消瘦,呈现“V”型脸。严重的还会导致颞下颌关节疾病,出现关节弹响、疼痛、甚至张口受限,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牙弓狭窄的矫治方法是使用正畸矫治器扩大牙弓,恢复牙弓的正常形态。正畸临床最常用的扩弓矫治器是四眼扩弓簧,因前后各有两个眼圈状的加力圈而得名。四眼扩弓簧在制做时弯制相对复杂,且由于前部有两个眼圈,使用时体积相对较大,放入患者口内后异物感较强;此外,四眼扩弓簧扩弓加力时,主要通过打开前部的两个加力圈实现,导致整个扩弓器体积较大,容易损伤患者上腭粘膜;而且使用时,对没有经验的医生来说,难以调整安放到位,即便经验丰富的医生,也需要较长时间进行调整安放,增加了医生操作的复杂性与椅旁时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正畸临床扩弓矫治器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扩弓效果好的新型正畸扩弓矫治器。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本技术之三眼扩弓簧,主要有前部加力圈、连接臂、后部加力圈、固定臂、以及加力臂组成,全部结构采用一根不锈钢丝弯制而成前部加力圈系弯制而成的环形,仅为一个,位于口腔内侧上腭前中部;前部加力圈两侧对称地通过连接臂与后部加力圈相连,后部加力圈与固定臂连接,固定臂与加力臂连接。本技术通过调整前部加力圈来扩大牙弓后段宽度,解除拥挤、协调上下颌牙弓宽度;.通过调整后部加力圈及加力臂来扩大牙弓中段宽度,恢复正常的牙弓形态。使用时,首先根据患者牙弓后段、中段的狭窄程度来调节前部、后部加力圈,而后将固定臂插入患者磨牙腭侧带环的腭管中,起到固位作用;固定臂与加力臂连接;加力臂的未端呈弯曲状,卡在前磨牙舌侧。本技术与传统正畸扩弓器相比较,其优点在于加工制做时,简单易行;.安放时,操作简便;患者使用时,体积小巧,异物感小。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形状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放入患者口内示意图图中,I前部加力圈,2连接臂,3后部加力圈,4固定臂,5加力臂。具体实施方式图1、图2显示了本实施例的形状结构和使用状态该三眼扩弓簧采用一根不锈钢丝弯制而成,由前部加力圈1、连接臂2、后部加力圈3、固定臂4以及加力臂5组成。前部加力圈I仅有一个,该前部加力圈I系不锈钢丝弯制而成的环形,使用时位于口腔内 侧上腭前中部;前部加力圈I两侧对称地连接有连接臂2,连接臂2与后部加力圈3相连,后部加力圈3与固定臂4连接,固定臂4与加力臂5相连,加力臂5之未端呈弯曲状,卡在前磨牙舌侧。口内使用时,固定臂4插入磨牙带环的腭管内起到固位作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口腔正畸矫治用的三眼扩弓簧,采用一根不锈钢丝弯制而成,由前部加力圈(1)、连接臂(2)、后部加力圈(3)、固定臂(4)及加力臂(5)组成,该前部加力圈(1)系弯制而成的环形,前部加力圈(1)两侧对称地连接有连接臂(2),连接臂(2)与后部加力圈(3)相连,后部加力圈(3)与固定臂(4)连接,固定臂(4)与加力臂(5)相连,加力臂(5)之未端呈弯曲状;其特征在于:前部加力圈(1)为一个。

【技术特征摘要】
1.口腔正畸矫治用的三眼扩弓簧,采用一根不锈钢丝弯制而成,由前部加力圈(I)、连接臂(2)、后部加力圈(3)、固定臂(4)及加力臂(5)组成,该前部加力圈(I)系弯制而成的环形,前部加力圈(I)两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涛刘文佳丁寅冯雪金作林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