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防震避险装置,其包括本体、上盖、测震装置和电机,电机和测震装置安装在本体内,所述上盖短边两端滑动连接在本体两短边的端头上,所述本体和上盖之间还通过一自动开合机构连接,该自动开合机构与电机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灵敏度高、安全性好且防震效果显著。(*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防震避险装置,属于公共安全类。
技术介绍
地震灾害威胁着人类的生命,生产和生活,制约着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人类共同的大敌,目前地震是人类无法抗拒的自然灾害之一,科学发展到今天,人们既不能及时准确地判断地震发生的时间和方位,又不能有效的防治。如何预防减少地震灾害对人类的伤害,是人类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目前在人们居住的房屋中,一般都有衣柜、床等家具,该类家具虽然具有一定的空腔可以供人们在发生地震时躲避,但是由于床和衣柜的承重能力差,一旦在地震中发生房屋倒塌的现象,会给人们的生命安全产生极大的威胁。为了尽量减少地震对人们造成的伤害,现有技术公开了几种不同结构的防震床。如专利号为01268749. 9的防震床,包括本体,在本体的内箱中装有气瓶和以气瓶中的高压气为运动力,并由控制开关控制的两个气撑活塞,每一个气撑活塞与一连杆连接,每一连杆与双翼中的一翼连接。当地震发生时,控制开关将气瓶的阀门开启,在高压气的作用下,由本体内箱从两侧上伸并本体的上方对接成拱形的保护屏障,阻挡从上方落下的倒塌物,其不足之处是;1、由于通过的床的长度为2米,因此由双翼对接成的保护屏障的长度也接近2米,跨度长,不坚固,不能承受重的倒塌物的砸压撞击,不能有效的避免对人体的伤害。2、两翼由本体内箱从两侧上伸的过程中没有同步,不能同时到达本体的上方,难于对接一体,因而保护不可靠。专利号为03216176. X的防震床,主要包括与两个床头衔接的本体,装在床头柜的测震装置和高压气动力装置,在本体的内腔中装有气撑活塞和与气撑活塞连接的齿轮传动装置,与齿轮转动装置连接的两块拱形板,拱形板与纵梁铰接,纵梁与装在本体的主体铰接,当发生地震或遭遇爆炸时,测震装置输出控制信号,接通高压气动力装置,推动力撑活塞的活塞杆外移,活塞杆的外移通过齿轮传动机构带动两块拱形板由本体的内腔沿本体两侧向上伸出,在本体的上方合并,形成第一层保护屏障,同时两块床板随同拱形板一起上伸翻转,形成第二层保护屏障,保护屏障由支柱支撑,其弊端是;1、在形成保护屏障的过程中,支也以她的支点为园心转动,会对位于床板上的人体在滚落时造成伤害,安全性差;2、齿轮传动机构难于使两个拱形板同时到达本体的上方,形成保护屏障,可靠性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上述技术存在之不足,提出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安全性好、灵敏度高的防震避险装置。本技术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种防震避险装置,其包括本体、上盖、测震装置和电机,电机和测震装置安装在本体内,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短边两端滑动连接在本体两短边的端头上,所述本体和上盖之间还通过一自动开合机构连接,该自动开合机构与电机连接。根据本技术中所述的防震避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上设有多个通气孔、本体内设有自动报警器、照明灯。根据本技术中所述的防震避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内还设有保险销,保险销固定在本体边墙上并与上盖进行锁定。根据本技术中所述的防震避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外面还拼装有另一长度相同的整体床。根据本技术中所述的防震避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开合机构由一组弹性机构和触动开关组成。根据本技术中所述的防震避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机构由拉伸弹性体和压缩弹性体组成,两者分别连接本体和上盖。根据本技术中所述的防震避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动开关由定滑轮、联动杆和压簧组成。根据本技术中所述的防震避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滑轮固定在本体上并与自动开合机构位置相应。根据本技术中所述的防震避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杆一端上设有手动开关,并与电机输出轴连接;另一端连接一挂钩。根据本技术中所述的防震避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簧一端固定在本体底部,另一端连接在杆的联动中间一连接点上。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防震避险装置的本体和上盖可由优质钒钢、木材组合构成,钢柱钢板都具有支撑力量。它们的特点是体积小,结构强硬,能自动打开上盖,使用的时候在避险装置本体内设置软绵垫,这样不容易被坍塌的建筑物体所砸伤,人躲在里面也很安全,不会受到伤害。另外设有自动报警装置,声音呼叫扩大器,测震装置自动开关,在地震波到来的第一时间会自动打开报警器,提醒人们避震,即使人在睡觉时也会被叫醒,在远处也能听到,与此同时自动开合机构立即将上盖滑开,将睡在床上的人自动掉入本体内,然后自动闭合上盖,整个开合动作时间在2 — 3秒左右。如果房屋倒塌了被压在废墟中,在避险装置本体内的人可通过扩大器呼叫外面的人们来营救,另外床中可以放些保质期较大的食物和水,氧气,急救工具以免被困时间过长得不到食物的补气,也能够自给。故本技术结构简单、灵敏度高、安全性好且防震效果显著。本技术避险装置外部和另一边是由木材组合为床。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正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侧视结构示意图图4是实施例2结构示意图图中1-本体,2_上盖,3_测震装置,4_电机,5_自动开合机构,6_弹性机构,7_触动开关,8-拉伸弹性体,9-压缩弹性体,10-定滑轮,11-联动杆,12-压簧,13-手动开关,14-挂钩,15-照明灯,16-保险销,17-整体床。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说明,但本技术并不仅限于以下实施方式。实施例1 :如图1一3所示,一种防震避险装置,其包括本体1、上盖2、测震装置3和电机4。本体I的侧面设置有多个通气孔,本体内顶部设有照明灯15。电机4和测震装置3安装在本体I内,所述上盖2短边两端滑动连接在本体I两短边的端头上,具体的是在本体I两短边的端头上开滑槽,然后在滑槽的侧壁上开一个导向槽;之后在上盖的两短边端头上设置一个导向轴,导向轴与本体上的导向槽相应配合,以确保上盖2不会滑到本体I之外,这样就实现了上盖沿本体短边的方向滑动连接。除此之外,所述本体I和上盖2之间还通过一自动开合机构5连接,该自动开合机构5与电机4连接。具体的说,自动开合机构5是由一组弹性机构6和触动开关7组成,其中弹性机构6包括一拉伸弹性体8和一压缩弹性体9,具体生产时,拉伸弹性体8可采用拉伸弹簧,压缩弹性体9和采用压缩弹簧。然后将拉伸弹性体8和压缩弹性体9的两端分别用于连接本体I和上盖2。其中触动开关由定滑轮10、联动杆11和压簧12组成。保险销16固定安装在防震避险装置主体I上,且与自动开合机构5的位置相应。所述的联动杆11是由多根直杆通过端头转动连接构成的,压簧12的一端就连接在联动杆11中间的一连接点上,另一端连接在本体I底端。该压簧12可在联动杆11的连接点下压到一定程度后,使其自动恢复原始状态。所述联动杆11的一端上连接有手动开关13,且该端还与电机连接;这样在自动机构被损坏时,人可通过手动开关13开启上盖。联动杆11的另一端上连接有一挂钩14。本技术的工作是,当该防震避险装置的震幅达到设定值后,测震装置3接通电路,使得电机4工作,电机4带动触动开关7和手动开关13,让自动开合机构中的联动杆11、压簧12、挂钩14连动打开挂钩,然后使得绷紧的拉伸弹性体8拉动上盖2滑开,当人进入避险装置内触动压缩弹性体9,压缩弹性体9反弹,并迫使上盖2恢复至原始状态,此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防震避险装置,其包括本体、上盖、测震装置和电机,电机和测震装置安装在本体内,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短边两端滑动连接在本体两短边的端头上,所述本体和上盖之间还通过一自动开合机构连接,该自动开合机构与电机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震避险装置,其包括本体、上盖、测震装置和电机,电机和测震装置安装在本体内,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短边两端滑动连接在本体两短边的端头上,所述本体和上盖之间还通过一自动开合机构连接,该自动开合机构与电机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震避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上设有多个通气孔、本体内设有自动报警器、照明灯。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震避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内还设有保险销,保险销固定在本体边墙上并与上盖进行锁定。4.根据权利要求1一3任一项所述的防震避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外面还拼装有另一长度相同的整体床。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震避险装置,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汤正云,
申请(专利权)人:汤正云,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