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试管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495668 阅读:2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29 12: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多功能试管刷,包括杆体(1)和多根刷毛(2),多根刷毛(2)在杆体(1)上纵向排布;所述的杆体(1)下端两侧连接有移动杆一(3)和移动杆二(4),移动杆一(3)、移动杆二(4)分别与杆体(1)为轴连接,移动杆一(3)和移动杆二(4)上纵向排列有多根刷毛(2),且移动杆一(3)和移动杆二(4)之间设有复位弹簧(5)。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以普通的试管刷为基础进行改进,在杆体底部增加可以扩张的移动杆,张开后即可刷洗锥形瓶以及培养皿等大面积容器,且扩张后的移动杆在外力消失后即可迅速复位,保持试管刷的竖直状态,用于试管的刷洗工作;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方便应用。(*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生物实验仪器领域,涉及一种多功能试管刷
技术介绍
试管刷是生物医药实验中必不可少的基本实验用具,主要用于试管、培养皿、锥形瓶等玻璃器皿的刷洗工作。目前通用的试管刷结构基本相同,即由杆体和刷毛构成,多根刷毛在杆体上纵向排布。这种试管刷用于试管刷洗时比较方便,因为试管是长条形,与试管刷的形状相吻合,但是在刷洗锥形瓶和培养皿等大面积容器时,非常不方便,导致实验人员的工作效率大大降低。因此,需要针对此问题专利技术一种能够用于试管、培养皿、锥形瓶等多种容器的试管刷,满足实验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多功能试管刷,解决目前的试管刷功能比较单一,只适合刷洗试管,不适合刷洗锥形瓶以及培养皿等大面积容器的问题。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多功能试管刷,包括杆体和多根刷毛,多根刷毛在杆体上纵向排布;所述的杆体下端两侧连接有移动杆一和移动杆二,移动杆一、移动杆二分别与杆体为轴连接,移动杆一和移动杆二上纵向排列有多根刷毛,且移动杆一和移动杆二之间设有复位弹簧。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积极效果1、本技术以普通的试管刷为基础进行改进,在杆体底部增加可以扩张的移动杆,张开后即可刷洗锥形瓶以及培养皿等大面积容器,由于移动杆之间设有复位弹簧,因此,扩张后的移动杆在外力消失后即可迅速复位,保持试管刷的竖直状态,用于试管的刷洗工作;2、本技术结构简单,可以做到一个试管刷在不同的状态适应不同的器皿刷洗工作,方便应用。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I杆体,2刷毛,3移动杆一,4移动杆二,5复位弹簧。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说明,但不应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多功能试管刷,包括杆体I和多根刷毛2,多根刷毛2在杆体I上纵向排布。杆体I下端两侧连接有移动杆一 3和移动杆二 4,移动杆一 3、移动杆二 4分别与杆体I为轴连接,使得移动杆一 3和移动杆二 4可以沿着轴向外扩张。移动杆一 3和移动杆二 4上纵向排列有多根刷毛2,且移动杆一 3和移动杆二 4之间设有复位弹簧5,复位弹簧5的作用是在移动杆一 3和移动杆二 4扩张后,在外力消失后,使移动杆一 3和移动杆二 4迅速归位。在使用时,如果刷洗普通试管,本技术的使用方法与普通的试管刷完全一样,因为普通试管的口径较小,移动杆一 3和移动杆二 4无法张开,因此,整个试管刷为竖直状态,对试管进行刷洗。如果刷洗锥形瓶或者培养皿等大口径容器时,实验人员首先将本技术底端伸入容器,当接触到器皿底部时,由于在器皿底部的作用力以及实验人员的作用力的双重作用下,移动杆一 3和移动杆二 4沿轴扩张,此时,复位弹簧5处于拉伸状态,当移动杆一 3和移动杆二 4接触到容器侧壁时,即可停止,然后实验人员旋转整个试管刷,即可对锥形瓶或者培养皿的侧壁进行刷洗。刷洗完毕后,上提试管刷,由于器皿底部的作用力消失,移动杆一 3和移动杆二 4会在复位弹簧5的拉力作用下,迅速复位,整个试管刷恢复到竖直状态,保证能够顺利通过锥形瓶的口径较小的瓶口。本技术结构简单,方便应用。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功能试管刷,包括杆体(1)和多根刷毛(2),多根刷毛(2)在杆体(1)上纵向排布,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杆体(1)下端两侧连接有移动杆一(3)和移动杆二(4),移动杆一(3)、移动杆二(4)分别与杆体(1)为轴连接,移动杆一(3)和移动杆二(4)上纵向排列有多根刷毛(2),且移动杆一(3)和移动杆二(4)之间设有复位弹簧(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功能试管刷,包括杆体(1)和多根刷毛(2),多根刷毛(2)在杆体(1)上纵向排布,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杆体(1)下端两侧连接有移动杆一(3)和移动杆二(4),移动杆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贵春尹昌斌刘振东杨晓梅王利伟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